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论文

时间:2022-09-30 08:47:07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分析论文

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低

根据各个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年报资料,得到这些银行近三年来中间业务净收入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显示,2007年,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占全部净收入比重分别是建行14.27%、工行13.5%、中行15.1%。可见,三年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中间业务净收入无论是从绝对数还是相对占比数来看,都有较大的增长,尤其是进入2007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实现高速增长,工行2007年较2006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增加了110.38%,中行增加了91.92%,建行这一比例更是高达130.73%。这说明中间业务正受到各商业银行的重视,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较之国外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40%~50%的平均指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仍然处于相当低的水平,亟待发展和创新。

2.中间业务品种单调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中间业务主要是利用银行的人力与技术设备等资源为客户提供初级层次的中介服务和劳务。近三年来,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构成及发展情况见下页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各类中间业务的收入呈现出普遍加速增长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及理财业务、托管及受托业务都出现了成倍增长。这说明:一方面,2007年我国资本市场非常活跃,资本供需均比较旺盛,理财及受托业务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正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认同,银行作为资本市场中介组织的地位凸显;第二,各行中间业务的范围比较固定,品种相对狭窄,缺乏创新。由表2可知,三年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比较固定,而且,虽然各行已经开展了结算与清算、、托管、咨询、信托等业务,但具体的服务品种却较为单一。例如,在信托业务方面,我国银行一般仅开办信托存款、贷款、投资等,并没有开办公益信托等业务;在业务方面,如代收代付款项,目前也仅开办少量的代收、代付业务(如代为发放工资,代为收取费用等);在咨询业务方面,仅开办查账等简单的业务,而为大公司充当投资顾问、财务顾问,为公司的收购、合并、重组提供咨询服务等这样的业务都没有开展。另外,新兴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证券化、互换、期货合约,期权业务等,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涉足的非常有限。

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1.银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力

在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化很早,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赢得生存,各商业银行广开门路,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促进了中间业务的蓬勃发展。而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存贷利息差。加之,近三年来银行进入了一个加息的周期,2007年6次加息使得银行的净利差进一步扩大;同时,2007年底开始的股市低迷又导致大量资金撤出股市流向银行,进一步刺激了银行逐利扩贷的动机。虽然2007年初至2008年国家已经15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银行吸纳资金的规模远远大于回笼央行资金的规模,这一切都导致了商业银行资金存款活期化、贷款长期化的特点,对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带来正面影响,净息差成为2007年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最大驱动因子。表3为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2005—2007年净利润的同比增长情况。

国金证券的2007年银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净利差在银行业绩增长的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见表4。

巨大的资金流入量,丰厚的利差收益,使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利益驱动力。

2.分业经营严重制约了部分中间业务的开展

为了防范风险,规范操作,加强管理,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随着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地位的突出,分业经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证券、保险企业之间的业务互通,使许多表外衍生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了制约,如金融期货、期权、货币互换等与证券业务联系甚密的中间业务至今无法开展。近几年来,理论界和银行界关注实行混业经营的呼声日高,政府虽然也有所关注,但金融企业分业经营制度仍然没有动摇。许多银行纷纷另辟蹊径开始了有益的尝试,如中国银行通过收购香港注册的保险公司,从而绕过政策的限制推出保险业务。但是这样既耗时,又有诸多资金面和政策面的限制,不具有普遍性。适度的混业经营成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突破发展瓶颈的重要推动力。

3.经营环境不成熟限制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从法律环境来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支持。如银行混业经营尚存在法律;规范银行和客户之间关系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国内有关法律如何与国际法律、惯例的接轨问题;国内信用证、理财业务等新型中间业务,也面临着国内的有关法律、法规规范问题。

从市场环境来看,我国的市场机制正处于转轨时期,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各市场主体和要素尚不完善和健全,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缺乏强有力的依托。而中间业务的拓展要求金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市场要素完备,这不仅关系到资金融通的连贯性,金融工具的多样化,还体现在中间业务得以延伸的各种复合的市场连通及融资关系。如商业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离岸金融市场等的发展都有赖于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而我国国内的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一,普遍不够成熟,交易数量少,操作不规范,这些因素无疑制约着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

三、促进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建议

1.树立现代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理念

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是受其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与自身经营状况共同影响和制约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存贷利差的扩大是宏观调控的结果。近几年来,世界各国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由于盲目投资造成的楼市泡沫和股市泡沫危如累卵,为了消除可能到来的经济危机,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先后多次调高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实行紧缩或稳健的货币政策。如果以后出现通货紧缩的现象,为了刺激消费、投资和外贸,政府也可能调低利率,从而导致存贷利差减少。可见,存贷利差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只是眼前利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立足长远,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另一方面,从微观层面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第一步就是要利用其先进的科技和丰富的经验,在中间业务上抢占先机。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历史包袱重、业务单一等原因,在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地位。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扭转经营困境,必须在不断盘活存量资产和优化资产增量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负债规模。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经营范围,实施多元化战略。中间业务以其鲜明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与资产负债业务的高度互补性,成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实施业务多元化战略的必然选择。一方面,银行以中间业务为发展方向实施多元化战略,可以改善财务收入结构,提高综合经营效益,从而彻底改变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片面依赖存贷利差收益、收入结构过于单一的经营状况。另一方面,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以中间业务促进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发展,从而实现各项经营业务的良性互动。

2.允许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适度混业经营

目前,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品种繁多,尤其在各国纷纷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实行混业经营以来,为满足客户各种需求,商业银行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金融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以美国银行业为例,其中间业务的范围涵盖了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及保险业务等。它们既可以从事货币市场业务,也可以从事商业票据贴现及资本市场业务。因此,我国可以在加快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改革的同时,探索适度实行混业经营,在不违背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寻求银证、银保合作的途径,更有效地发挥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银行的收益率。国内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应该积极寻找恰当的分业与混业的交汇点,研究金融控股公司等可以选择的途径,充分利用当前的政策环境,探索分业经营模式下的业务交叉经营。

3.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的建设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第一,理顺已出台的有关中间业务监管的政策、法规。对于已经存在的相关法规,要汇总使之系统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以增强其可行性。第二,弥补法律缺陷和法律空白。中间业务,特别是衍生工具类中间业务,品种繁多且涉及多个法律部门,国内相关的配套性法规与国际法律或管理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净额结算协议安排(欧美国家为了绕过他国破产法而允许本国企业采用的一种金融工具结算方式)就与我国的破产法相抵触。另外,适度混业经营也需要法律的保护和支持。怎样开展混业经营,如何保护混业经营,混业经营中银行之间、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界定,这都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导。第三,法律法规应该体现公平原则。规范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国家控股银行与机构控股银行、内资银行与外资银行行为的相关法律应该体现“公平”的原则。不公平的法律不仅不能保护商业银行的收益,反而会严重的危害商业银行健康持续的发展。

4.建立与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要加强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调查。在开展中间业务时,要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对于授信类中间业务要严格规定保证措施。其次,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监督制约机制。在中间业务经营过程中要坚持实行操作、管理与监督分离制度,严格区分操作职能、管理职能和监督职能,强化内部制度控制。针对中间业务品种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应积极推行现代化、电子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手段,实现业务操作与监督职能的高度自动化。再次,建立和健全中间业务风险监测与控制体系。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种类和性质的中间业务品种,制定相应的风险系数与风险识别标识。要参照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原则,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建立符合自身经营特点的中间业务风险衡量标准与风险监测体系。同时,还应将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控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风险较高的信用类中间业务确定相应的权重系数,将之列入全部风险权重资产的范畴进行综合经营风险监控。对于风险较高的信用类中间业务,还要设立单项上限指标进行限制;对于中间业务风险指标超警戒水平的银行,应停止办理新的信用类中间业务,直到其风险监控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

5.实施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直以来,由于银行自身对产品缺乏营销,使相当一些中间业务还未被社会认同,没有真正形成社会需求。因此,银行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普及金融知识,推销中间业务品种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首先,根据客户对银行收益的影响,将客户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提供差别化服务做好准备;然后,根据客户的特点实行个性营销;最后,定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加强对成本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许崇正.论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于春红.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分析[J].商业研究,2006,(10).

[3]谢启标.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金融与论坛,2006,(9).

[4]谢启标.构建中间业务风险管理长效机制[J].金融风险防范.新金融,2006,(4).

[5]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摘要: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可以在不改变资产负债表的情况下,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相距较远,如何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实现多元化经营,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思考

上一篇:商业银行会计操作研究论文 下一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