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围术期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30 08:32:51

2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围术期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并配合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本组28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经0.5-2年时间随访,术后并未发现有关节脱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肘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2.1%,其中恢复优者17例(60.7%)、良好者6例(21.4%)、一般者5例(17.8%)。结论:加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切口尽早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围术期;护理体会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属于临床中比较少见的一种高能量损伤疾病,主要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并且合并有尺骨冠状突骨折、桡骨头骨折等症状[1]。该病主要常见于年轻人群体,经影像学检查,骨折表现较小,临床医师常常会容易忽视,若未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极易导致尺桡骨近端骨性融合、骨不连、肘关节不稳定以及骨折愈合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正常肘关节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2]。相对于单纯的肘关节脱位患儿而言,肘关节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临床护理工作是临床提高患者预后,改善肘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探讨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8例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28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患者年龄介于19-46岁,平均(27.4±9.9)岁;受伤部位:右侧19例,左侧9例;受伤原因:高空不慎坠落伤者13例,因交通意外不慎受伤者8例,不慎摔伤者7例。根据Regan-Morrey临床分类标准[3],尺骨冠突骨折I型者9例,II型者13例,III型者6例;根据M ason临床分型标准[4],桡骨头骨折I型者6例,II型者13例,III型者9例。受伤至入院手术时间最短为4h,最长达7d。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内固定治疗,对患者采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者全身麻醉处理,选择肘关节外侧或者内外侧联合入路方式。按照由深至浅的原则对伸肌总腱起点、桡骨头骨折、冠突骨折、外侧副韧带以及前方关节囊一一进行修复。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或者张力带固定Regan-Morrey型尺骨冠突骨折冠突骨折患者,应尽可能保留桡骨头。待修复完毕后应积极采取外翻应力试验,如果患者肘关节不稳定,则应该采取内侧副韧带进行修复。最后应将前臂固定于功能位上,通过屈伸铰链外固定支架,使肘关节保持屈曲90°进行固定。留置引流管,术后1-2d即可拔出,术后2-3d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患者进行前臂旋转功能锻炼以及肘关节屈伸等康复锻炼。

1.3护理方法

1.3.1术前护理

1.3.1.1心理护理。很多患者术前会担心手术风险、手术治疗效果,容易产生焦虑、急躁、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详细讲解临床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及必要性,多讲一些临床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及治疗,最大限度的消除患者的疑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接受治疗。

1.3.1.2术前准备。术前应积极做好备皮工作,彻底清洁患者全身及局部皮肤,避免术后感染风险。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全身机体抵抗力,为手术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应密切观察患者上肢的变化情况,一旦患者出现尺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感觉异常、皮肤苍白、疼痛加重等骨筋膜室综合征症状[6],应提高警惕。适当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有利于减轻疼痛。

1.3.2术后护理

1.3.2.1病情观察。术后应稍微垫高患肢,在心脏15cm以上左右,有利于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或消除患肢水肿。应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运动、感觉、皮肤颜色、患肢温度、肿胀、肢端血循环、伤口敷料是否渗血等情况,一旦发现有肢体青紫、手指麻木、切口渗血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3.2.2疼痛护理。术后很多患者会出现疼痛不适感,护理人员应采取静脉镇痛泵止痛2d左右,然后口服西乐葆止痛药物,连续服用14d,镇痛效果显著,且无明显恶心呕吐、感觉迟钝、过敏、排尿困难、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在进行康复训练前30min给药,有利于减少疼痛,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也可以利用冷敷止痛,有利于消肿、消瘀、止血,每次30min,5-7次/d。

1.3.2.3引流管护理。术后应密切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流量、性质、颜色等情况,若发现患者术后引流量在100/h以上,2h内已经达到80-100ml出血量,应警惕活动性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紧急处理[5]。若发现患者引流量过少,若出现明显局部肿胀,提示引流管阻塞,应及时查找出其中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3.2.4康复护理。及早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肘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减轻或消除肌肉萎缩、肿胀等症状。在康复训练时,护理人员应明确告知患者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必要性、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意义,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应对患者进行分阶段的康复训练指导,①术后1-2周,应指导患者重复训练握拳、松拳等指关节活动以及左右侧屈、前屈背伸等腕关节活动,每一个动作应重复15-30次,10min/次,3次/d。然后根据患者训练的情况逐渐再加大强度和训练次数。②术后2-3周,可以将石膏托取下,进行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等一系列主动训练,有利于恢复肌肉功能。然后再慢慢加大训练次数,加大训练幅度以及训练范围。同时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20-30min/次,2~ 3次/d。指导患者加强前臂屈肘肌以及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等长收缩运动,15-30下/min,3-4次/d。若训练出现发热、肿胀,应适当减少训练强度,采取冰敷治疗。③术后4-5周,应指导患者患肢提重物,加强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屈伸训练,提高肌力。应将前臂维持在旋前位进行肘关节屈伸训练,维持肘关节屈曲90°进行前臂旋转训练。

1.3.2.5出院指导。出院时,应嘱咐患者注意合理膳食,加强营养支持,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功能训练方法,并坚持进行功能训练。避免过度操劳,注意劳逸结合,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的心情。嘱咐患者应定期回医院复查。

2.结 果

本组28例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经0.5-2年时间随访,术后并未发现有关节脱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肘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2.1%,其中恢复优者17例(60.7%)、良好者6例(21.4%)、一般者5例(17.8%)。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本组患者术后关节恢复情况(n,%)

优 良好 一般 优良率

例数(n) 17 6 5 23

百分比(%) 60.7 21.4 17.8 82.1

3.讨 论

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且预后不良[7],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杨卉青等研究认为,术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疑虑,做好术前准备,术中进行骨关节重建,稳定软组织结构,术后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加强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预后。本组研究显示,术前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注意预防骨筋膜间室综合征。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加强患者的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采取分阶段的个体化康复训练指导,结果经术后随访,并无并发症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达82.1%,与临床大多数文献报道接近。

因此笔者认为,加强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切口尽早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正常肘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丽彩, 王昕. 四肢骨折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临床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1( 4): 48.

[2] 王燕红. 右肘关节损伤行肘关节置换术1例围术期护理体会[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3( 24): 36.

[3] 于. 肘关节内及附近骨折68 例康复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12, 11( 24) : 72.

[4] 郑文娴, 蒋乐佩, 饶世鸣. 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与康复[J]. 当代医学, 2012, 15( 16): 120- 157.

[5]贾俊卿, 梁 静, 齐月梅, 等. 内眼术后冷敷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J] . 护理学杂志, 2012, 15(1) : 3.

[6] 梅国华, 张长青, 罗从风, 等. M ason I、II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J]. 中华手外科杂志, 2012, 21 ( 3 ) : 151 -153.

[7] 杨卉青, 张长杰, 陈晓文. 综合康复措施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 J] . 中国康复, 2012, 15( 1 ) : 31.

上一篇: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