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诀”里练真功

时间:2022-09-30 07:19:54

有人说,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不在于篇幅的长短,而在于情节的精彩。河北省肃宁县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主任高洪涛虽然从事党员电教工作还不满三年,但却很快成长为电教片制作方面的行家,并推动全县的党员电教远教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要问起他干工作有什么好方法,他一定会自豪地介绍起这份“三字诀”。

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高洪涛认为“勤学”是所有工作的成功之道。2014年单位调整分工,他开始从事党员电教工作,正式成为一名电教“新兵”。当时的他对电教工作一窍不通,但他在心里却憋着一股劲:别人能做的事我一样能做好,大不了从头开始。于是,下基层摸底调研成了他电教工作的第一课。全县9个乡镇、265个站点,他逐个查看远教设备运行情况和站点播放记录;白天下乡查情况,晚上回到家还要把摸查到的情况汇总。有时候单位车辆紧张,他就开着自己的车下乡。经过28个工作日加上两个周末,站点情况总算是摸透了,高洪涛的心里却也凉了半截。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三十多个站点的设备有问题,三分之一的站点收看工作落实不好,大部分站点也只是上面发通知要求播放才搞搞活动,缺乏主动性。

电教设备摆在村里却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高洪涛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让远教站点“活”起来。经过思考酝酿,一份三千多字的调研报告交到了县委组织部分管领导手里。这份翔实的基层站点运行情况报告引起了部领导的重视,立即给高洪涛下了指示:集中力量搞好远教站点建设。有了部里的支持,高洪涛抓站点建设就有了着力点。他利用部里f调的资金,购买了机顶盒等设备,协调联通公司解决技术问题,为站点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他协助制定加强管理员队伍建设方案,将大学生村官纳入进来,实行分片区承包制度,每名村官负责相邻的4~6个村;他倡导分类施教,分片区对站点管理员进行培训,提出要求,明确责任,鼓励村级站点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他精心设计开展星级站点评选活动,每季度一评选,每年年终发证书和光盘进行奖励,以此来调动基层站点管理员的积极性。一系列措施实施后,肃宁县的远教站点终于“活”了。

为推动站点建设各项措施落实,高洪涛没少往村里跑,也费了不小的劲。河北乡梅店村基本上是离县城最远的村,但却是他去得最多的村。因为该村党支部书记不重视电教工作,管理员也不“给力”,当面说“好好好、行行行”,但转头就不落实,还总找借口说这不行、那不行。一次偶然的机会,高洪涛得知该村站点管理员的儿子正在上高中,便决定来个“曲线救国”。每次到村里检查站点工作后,他都主动到管理员家中给孩子补课。几次课补下来,孩子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管理员感动地说:“高主任,我保证今后把站点管好、用好,再也不用你操心了。”从那以后,这个落后站点还真来了个大变脸,发展成了河北乡的标杆站点。看到各个站点都能发挥作用了,高洪涛觉得自己的辛苦没白费,值了。

县电教中心器材室当时有一台索尼FDR-AX1E摄像机,高洪涛经常拿出来摆弄,可那些复杂的英文按钮又让他感觉头大。怎么办?他想到了县委组织部与县电视台合办的党建电视栏目《党建风景线》,这个栏目之前都是组织部负责提供材料,电视台负责拍摄和制作。这回高洪涛主动提出要参与拍摄,就扛着摄像机、揣着说明书跟电视台工作人员一起下去拍片子,趁机请教拍摄技巧。刚开始人家看他是生手,只让他帮着扛扛三脚架、搬搬设备。他也没有怨言,让干啥就干啥,一闲下来就拿出个本子抓紧记录。就这样一边打下手,一边偷师,连续跟了几个片子下来,还真让他这个门外汉找到了点门道。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掌握了基本的拍摄方法后,高洪涛开始尝试自己制片。他拍摄的第一个片子是《好人邓成民》,讲的是东堑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二十九年来自费创办科技书屋,带动周围群众致富的典型事迹。为了真实记录下邓成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做足了前期的功课,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赶往村里拍摄。经过两天的跟踪拍摄,高洪涛觉得邓成民的精神世界值得更进一步深挖,光靠每天跑村里采访还是挖不透。想到这儿,他改变了原来的拍摄计划,索性住在了东堑村村委会,一住就是十一天。这十一天里,他几乎成了邓成民的影子,每天一大早就扛着摄像机来到邓成民家,晚上还要跟邓成民一起交流到很晚。多日来的朝夕相处,高洪涛也从邓成民口中的“高主任”变成了“高老弟”,同时更加体会到邓成民内心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和乐观积极的心态。虽然第一次制片在技法上还有很多不足,但高洪涛回忆说这次制片的最大收获就是从邓成民身上体会到了“坚持”的意义。

如今打开高洪涛的电脑,我们发现其中的两个磁盘存储器基本被六百多G的视频素材和照片占满,这些就是他两年多来不懈学习、求索的最好证明。而正是因为这股子钻劲,他参与拍摄的《足迹》《好人邓成民》《明星村里党旗红》《盖甸庄新来的年轻人》等多部专题片才得以先后在省市评比中获奖。

都说组织部电教中心是个清闲科室,但高洪涛不这么认为。有为才能有位,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通过不断丰富内容载体,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远教工作中来,以达到“让党员受教育,使农民得实惠”的目的。

在调研中高洪涛发现,基层党员群众之所以对远教不重视,是因为课件内容有时候离他们太远,学了之后帮助不大。这其中有意识问题,更重要的是缺乏吸引人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内容。他还了解到,党员群众除了关心党的各级会议精神、惠农政策外,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发展,具体就是如何致富。他结合肃宁县产业分布实际分析,县城西部和北部地区的群众大多从事珍稀动物养殖行业,东部以果木种植为主,南部以设施蔬菜种植为主,要想发挥远教作用,就必须因地施教、因人施教。为此,他多次找到村支部书记和合作社负责人,向他们征集意见,询问他们的需求,然后与农业局等相关科局联系,与大学同学联系找专家、找政策。两年多来,他组织向下发放种养殖光盘1800余张,联系农大教授、市县专家实地指导15次,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遇到的各类生产难题。

窝北镇杏园村的孙凤仙是一名党员,2013年开始养殖黑猪和柴鸡。一心想通过养殖致富的她,本来还想带动其他群众搞养殖致富,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技术,养殖效益一直不乐观,甚至还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高洪涛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主动找到孙凤仙,询问她养殖场的问题,并自掏腰包为她购买了养殖方面的书籍,还带她参观了河间规模较大的林下柴鸡养殖基地,给她鼓劲说:“以后有啥养殖难题就找我、找远教!”经过一番学习,孙凤仙开阔了眼界,坚定了把养殖场办下去的信心。如今,她牵头成立了杏园村养殖产业合作社,吸引了8户村民入社,还发展起了草莓采摘等新兴农业。说起高洪涛,孙凤仙是一百个感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洪涛凭借担当有为的实干精神翻开了肃宁县电教远教事业蓬勃发展新的一页,凭借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党员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肃宁县委组织部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被沧州市委组织部评为电教工作先进工作单位,高洪涛也连续两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电教工作先进个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名平凡岗位上的电教干部依然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委组织部)

上一篇:雨花台烈士陵园 下一篇:抗战歌曲《打杀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