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时间:2022-09-30 07:04:47

小议高中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

摘要 在外语教学界,人们普遍重视知识文化的教学而忽视交际文化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实际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甚至使他们在许多场合导致语言交际失误。所以在中学英误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交际文化教学,既要了解语言的英美文化背景,亦要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本文通过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文化意识 文化差异 文化教学

外语教学法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从传统的翻译法、听说法演变到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传统的外语教学法注重的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具备造出一些意义准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然而,大量事实证明:仅有这种能力还不足以使人们在实际的情景中进行有效的交际。缺乏对语言文化差异的了解、不能得体地运用语言都可能导致语言应用的失败。基于这样的视角,Hymes在著名的《the Communicate Competence》一书中首先提出交际法的教学理论。所谓交际法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是他能否造出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而且还包括能否恰当应用语言的能力,并提出了交际语言的四个重要参数:语法性(possibility)、可行性(feasibility)、得体性(appropriateness)和现实性(ac-really performed),其中得体性和现实性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交际法强调的是在不同文化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文化教学就是在交际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文化教学是指在外语教育中,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适度导入相应的外国文化知识和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使学生掌握得体、准确的外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外语应用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具体例证来探讨中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内容及基本方式。

一、加强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为了掌握中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笔者在嘉兴市几所中学进行了小范围的抽样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样本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包括嘉兴四所中学高一、二、三年级的60名学生和9名教师。这些学生和教师覆盖了高中各个水平层次,其中省属重点中学1所,二类学校两所,三类学校一所。这样,调查结果应该是比较客观而且有代表性的。问卷由10道填空题构成,主要了解其对外国文化的接触情况。如:在火车上,如果坐在你对面的是一个英国人,你想同他/她交流,按照英国人的文化习惯,你用英语说的第一句话最好是什么:_______?诸如此类的内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是极为普通、通俗的用语,而且是中学英语教材上是学生必修的内容。测试的结果将直接反映学生平时掌握文化知识和对待文化差异意识的态度。

通过对学生回答问卷的统计,文化知识测试的结果如下:

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英语文化差异方面内容的掌握是令人担忧的。由于问卷中测试内容是英语教材上所必修的,也可以说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所掌握的内容,那么,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学生没达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一个高中生所要掌握的“文化意识”的要求,这样的话,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就很难说出和写出得体而准确的英语。

二、文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界,人们普遍重视知识文化的教学而忽视交际文化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实际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甚至使他们在许多场合导致语言交际失误。所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交际文化教学,既要了解语言的英美文化背景,亦要熟悉中国文化,并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实际能力。下面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对此问题加以说明。

第一,口语交流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称呼、问候、告别、称赞等。语言交际首先从称呼对方开始,有时因称呼不当,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相互见面之后都要进行问候和告别。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问候方式很不相同,初学英语的人,首先要学会问候和告别(特别是初中阶段)。中国人见面问候除“你好”、“你早”外,最常用的是“上哪儿去”、“吃了吗?”,这两句用英语直译,便是:“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yet?”。此类问候语会使英美人士感到不快,因为这些均属私事,旁人没有必要打听,他们内心反应的潜台词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人们告别时,英美人常说:“Goodbye、bye-bye”。若是初次见面,分手时可说:“It’s nice meetingyou”。而汉语除了“再见”外,主人还会说:“慢走,走好”英译为:“please walk slowly”英美人听了就会感到困惑:为什么要慢慢走?快点走就不礼貌了吗?在此场合,主人说声:Thank you for coming或we've hada nice time with you就很得体。

英美人一般乐于接受称赞,比如:当客人称赞主人的菜做得好,主人通常说:“Thank you,I'm dad youlike it,”,(谢谢你,我很高兴,你喜欢吃)而中国人却会说:“哪里,哪里,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再比如:一个美国朋友称赞一个中国女孩说:“what a beaufi-ful dress you wear!”,你穿了一条多好看的裙子)中国女孩却回答:“No,No,It's ordinal”,(不,不,一般)那位美国朋友只好耸耸肩走了。造成这些交际差异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及东西方人的价值观念是分不开的。中国文化把谦虚看作一种美德,因而汉语中有很多称赞这一美德的格言警句。而英美文化对“谦虚”是持否定态度的,美国人很少说:“I,m afraid Ican't do it well,”,“I am not experienced”(我不行,不好)这些话在我们听来是谦虚的,而英美人却认为你很自卑,是无能的体现。

第二,书面语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汉语和英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广泛存在于词汇、语句、篇章、日常使用等方方面面,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从书面语的角度说,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词汇方面存在的文化差异。

其次,注意句子中所蕴含的文化差异。例如Heis a Professional和Sheis a Professional。从语言上看,两句话表面上都是描述专门从事某一种职业。但其中蕴涵着不同的涵义。前一句意指“他是一个职业拳击手”,而后一句意指“她是一个以为生的人”。最后,正确使用成语和谚语。成语和谚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千锤百炼,蕴涵丰富的文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

族的物质与社会生活以及历史、风俗习惯等。

三、加强文化教学的方法和要求

中学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一定要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语言知识讲到哪里,文化知识也随之诠释到哪里,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导人文化教学的内容,使文化教学不至于成为“空中阁楼”。此外,由于文化内容广泛而又复杂。除了老师讲解外,应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具体来讲,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实施文化教学:

第一,阅读与讨论。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英美概况、英美文化、习俗等内容的书籍,通过阅读自己找出两种文化的异同,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例如在高中英语“Getting To Places”这个单元时,教师在课前可以要求学生提前查阅与之相关资料,在课堂上把英国人的交通工具与中国人的交通工具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

第二,课堂讲解。这是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语言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容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

第三,模拟真实场景。如:汽车站、公园、晚会等,开展各种各样的交际实践。

第四,反复练习。一个人的母语文化往往根植于潜意识中,因此在学习外语时,很难摆脱母语文化的干扰。所以,在使学生熟悉、了解英美文化并意识到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反复操练。可以让学习编写对话或设计一个情景,设想自己充当的角色应该说什么话、谈什么事以及怎么说,从而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

第五,语言实践。给学生创造运用外语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寻找机会,让学生与英美国家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综上所述,全球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际不仅是语言交流,而且也是文化交流。英语教学不只是语言教学,而且也是文化教学。在英语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应该引起中学英语教师的注意并予以高度重视。广大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的英语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为宗旨,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落到实处。

上一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和气 活气 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