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管理中企业生态环境的创新

时间:2022-09-30 05:22:24

试论企业管理中企业生态环境的创新

[摘要] 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经济兴起以及加入WTO 所带来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 我国企业由于之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对商场意识的淡薄性、对企业环境的敏感性、对知识创新的滞后性、对团体文化认识的匮乏性等不足却越来越制约着我国企业在世界企业中的竞争和发展。因此,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以适应新环境新形势要求是指为重要的。本文主要探讨改变传统的企业与企业必须具备的市场环境完全割裂的意识,确立“共生共荣”的企业意识,形成和谐的“企业生态”。

[关键词] 企业创新 企业生态

一、企业管理与创新理论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的20年里,西方上百年形成的各种流派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被介绍到中国。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到梅奥的霍桑试验;从二战以后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而产生的管理理论丛林,到近年来信息革命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上引起的巨大变化;直至当今流行的虚拟企业和知识管理,令人目不暇接。众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既是理论成熟的过程,也是理论创新的过程。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就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合作,不断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优化环境。纵观世界500强企业,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百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之所以能够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他们不断的创新,归功于强大的企业生态。

二、新形势下的企业创新与企业生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了一种从组织生态的视角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经济界学者把企业视为一个生命体。在新的世纪里,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企业要看清生态形势,顺势而为,通过适时调整战略,以赢得最大的生存权,并为生态的繁荣做出贡献。随着传统行业边界日益模糊,如何构筑新的生态系统,混合编排不同的能力和意向,发现新的增值链也将成为企业面临的问题,企业将不断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的领域和模式。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对传统商业路径的改变和冲击,还有更深层面的影响。《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将网络带来的信息革命提升到新的高度。在他的著作《世界是平的》在商业界引发了剧烈的震动。他发现一个几乎一切都将数字化、虚拟化和自动化的新时代来临了。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广泛运用,全世界的货物和服务贸易体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一个高低层极分明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层次扁平的世界,以前处于低端位置的个体如个人和中小企业将获得空前的像处于更高层级的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同时这种竞争会扩展至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样,地理位置的因素将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在这种传统企业被颠覆的发展情况下,就需要企业为自己的发展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在这一扁平的商业世界中寻求创新。在这种商业竞争中,中国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世界的经济舞台与发达国家的高手同台竞技。无论是多么小的企业,都有可能和跨国大企业平起平坐,与以前提倡的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不同,企业能否快速实现多方面的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

三、企业生态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企业为了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制定创新性的经营战略,建立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创新性的经营战略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性,如何能保证企业脱颖而出而被植被集体的噪音所吞没,关键就在于谁最先看穿游戏规则的改变、谁最会通过创新的商业思维来运用新科技、谁最快找到较之脸上的独特位置、谁最能与世界各段的工作伙伴火速联手,谁能做到这些,谁就是赢家。

在这其中,企业就要从适应环境向创造环境转变。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环境的变化虽然给企业带来制约和威胁,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因此,企业经营战略创新,应密切注视与本企业相关的国内外产业的发展动向,积极寻找企业可以利用的成长机会,就能够把新事业的创立、新技术的开发、新市场的开拓等战略课题引入企业的整体战略中,作为管理的重点,为企业适应未来的环境创造良好条件,为企业创建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由片面追求企业自身利益转变为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扬洁:《企业创新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2]李启明:《现代企业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魏杰:《企业战略选择》[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4]李义超:《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赵增耀等:《企业集团治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杜胜利:《CF0管理前沿:价值管理系统框架模型》[M].中信出版社,2003

[7]张灵莹:《电子商务视角:企业战略管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贺小刚:《企业家能力、组织能力与企业绩效》[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9]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企业家个人学习、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0]何志毅:《管理的交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1]余来文:《管理竞争力》[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12]程伟杰.《凝聚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3]余来文:《战略决定成败》[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

[14]徐建党余来文:企业培训转化机制及其改进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06

[15](美) 加雷恩・琼斯, 珍妮弗・乔治(英)琼斯G.R.(琼斯,加雷思.):《管理学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开拓中国快速消费服装之虚拟经营 下一篇:应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高中国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