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图索骥,巧解四类政治选择题

时间:2022-09-30 05:17:37

按图索骥,巧解四类政治选择题

选择题因其答案的确定性又被称为客观题,它是高考政治试题中较稳定的一种重要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特点,因此能有效地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推理、综合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它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分值一般占到总卷面的一半左右。可以说,选择题答题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生的总得分。

计算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计算型选择题的命题多出自《经济生活》部分,该题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显性计算题,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解答;一类是隐性计算题,需要运用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隐性计算题主要为:①货币(纸币)的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的计算;②商品价值量(价格)、商品价值总量的计算;③外汇、汇率、企业利润的计算;④恩格尔系数的计算;⑤居民投资收益的计算(主要是利息、买卖外汇的收益);⑥税收的计算;⑦个人消费品分配相关问题的计算;⑧价格与商品消费量相关问题的计算等。

【典型例题】

(2016・北京西城区三模)假定2015年一件A商品的价值是一件B商品价值的12倍,若2016年生产B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那么一件A商品的价值量用B商品表示应为____。假定2015年一件B商品的价格为320元,l美元可兑换6.40元人民币,若2016年人民币升值20%,其他条件不变,2016年一件B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应为( )

A. 8件 50美元 B. 18件 60美元

C. 12件 55美元 D. 8件 60美元

解析:2016年生产B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此时一件A商品的价值相对于原来B商品的价值多了50%,即多出了6倍,故为18件。2016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0%,此时1美元=6.4÷(1+20%)元人民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件B商品的价格用美元表示为320÷[6.4÷(1+20%) ]=60。故选B。

【方法技巧】

1.牢记计算公式。

2.把握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等、无关、正比、反比、同向、反向)。

3.掌握关键的词句。

4.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进行计算。

图表型选择题

图表型选择题是高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它所限定的知识一般都是《经济生活》的内容,以时政材料为背景,主要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1.背景选取:反映当年经济的热点话题,党和政府的经济政策,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问题。

2.题型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图表材料,二是设问。材料一般由标题、图表(图表的常见形式有表格式、坐标式、图饼式)、注释三部分组成。

3.设问模式:一般由1~2个小问题组成,分值较小。例如表1、表2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表1和表2有何内在联系?谈谈你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根据材料设定其他问题。

【典型例题】

(2016・江苏卷)“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种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图1(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价格对需求的影响。谷即粮食,粮食的需求弹性小,在图像中显示的斜率就小,而选项A、B、D中需求曲线的斜率都比较大,从这可以判断出三个选项是反映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符合题意。故选C。

【方法技巧】

1.归纳设问部分:一般是问图表反映了什么现象,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答案一般是就事论事,或论事与论理相结合。

2.演绎设问部分:一是问图表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二是谈谈你对题中现象的认识,三是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价能力。答题时,考生必须从图表、材料、备注等信息中看出其隐含的道理,即要透过现象抓住其本质,就事论理。

拓展延伸:解答图表型主观题的一般方法

1.读图表(表格、饼状图或柱状图等),包括标题、时间、项目、数据及小字部分。标题规定着表格的基本内容,项目则是把各种数据按一定的类别分开,并按一定的关系进行有序的排列。

2.读注释。注释对图表起补充说明的作用,它是图表型主观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考生的答题思路有提示作用。

3. 读设问。一要弄清各问分别问的是什么,二要厘清各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图表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如1978年应联想到改革开放,2008年应联想到金融危机,2016年应联想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引文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1.引文型选择题是指引用某人、某文件或某著作中的某些论述或论断,让考生去分析其中道理的选择题。题干与题肢多用“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这表明”“这段话主要是说”等词语联结,此类选择题具有灵活、多变、实用等特点。

2.做此类题型,考生要全面审读引文信息,做到泛读与精读结合,同时注意题干行为主体的指向性和限定的知识范围。考生的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弄不清题干的规定性,即抓不准题干的主旨和分不清题干的层次,造成错选;二是因思维方法的单一性和平面性,不能透过题干反映的现象去认识和把握有关的答案,造成漏选;三是对题干和题肢是否存在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把握不准,出现多选。

【典型例题】

(2016・全国新课标卷I)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即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即矛盾的次要方面。对成绩与错误的评判是着重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表现,这是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④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关键,②是不科学的;③不符合题目的主旨。故选B。

【方法技巧】

1.引文型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大多隐藏在备选项中,考生需要在充分理解材料和备选项的基础上找出答案。

2.把握解题技巧的四个原则:(1)整体性原则;(2)根本性原则;(3)最佳性原则;(4)对应性原则。

漫画型选择题

【题型特点】

漫画型选择题一般是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要求考生从备选项中做出选择。漫画一般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用以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良现象、错误做法或说明深刻的道理。此类题型一般难度较大,思想性、教育性较强,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典型例题】

(2016・江苏卷)图2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

A.不断解放思想

B.树立全局观念

C.重视部分的作用

D.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画面上来看,一只猴子坐在一张长凳子上,它打算去接同伴从树上送下来的果子,但是因为它的重力集中在一头,眼看凳子就要翻了。结合漫画的题目“只顾一头”可以看出猴子没有树立全局观念,A、C、D三项在漫画中都没有体现,故选B。

【方法技巧】

对于漫画型选择题,考生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能准确把握漫画的内涵或实质,二是不能准确把握题干设问的指向性,三是把握不准题干与题肢是否存在最直接的内在联系。

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基本思路:

1.仔细揣摩漫画的内涵或寓意。考生要综合漫画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思考,把握其褒扬、倡导或讽刺、批判的是什么思想或行为,明确其实质。

2.明确题干的指向性。漫画型选择题题干结尾的关键词一定要认真对待,选择要求不同,考生对题肢的取舍标准就不同。

3.认真辨清题肢,不能单纯看题肢是否正确,关键是看题肢是否符合题意和选择要求。

经济类计算题的常用公式

1.有关汇率问题的相关公式:

如果以前1甲币=m乙币,现在

(1)甲币升值x%,则1甲币=m(1+x%)乙币

(2)甲币贬值x%,则1甲币=m(1-x%)乙币

(3)乙币升值x%,则1甲币=m/(1+x%)乙币

(4)乙币贬值x%,则1甲币=m/(1-x%)乙币

2.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相关公式:

(1)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商品单价×商品数量)/流通速度(次数)

(2)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3)物价上涨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

(4)货币贬值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5)通货膨胀率=差额/需额=差价/原价

(6)纸币升(贬)值率=差额/发行量=差价/现价

3.有关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总额的相关公式: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的价格

4.利息计算的相关公式:

(1)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2)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

(3)年利率=月利率×12

(4)月利率=日利率×30

上一篇:私人花园里的慢生活 下一篇:掌握学习方法的三大罗盘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