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部出货量=底层技术+稳定产能+关注用户华为向“5000元+”市场迈进

时间:2022-09-30 04:14:37

1亿部出货量=底层技术+稳定产能+关注用户华为向“5000元+”市场迈进

2015年12月22日,在华为位于东莞松山湖的生产工厂中,工人们在紧锣密鼓又井然有序地备货。不过与众多仍在坚持用性价比换市场占有率,加紧低端手机生产的厂商不同,华为赶制的是面向高端用户群的旗舰手机Mate8。就在几天前,华为2015年出货量突破1亿部。

“大量用户通过各种渠道预定了Mate8,因此我们必须提高产能才能保证不会断货。”华为消费者BG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表示,在该产品正式销售两周后,其整体销量已经10倍于同期上一代产品华为Mate7的表现。如果说之前两代产品Ascend Mate7和Ascend P8初步敲开了高端用户市场的大门,那么从Mate8开始,华为已稳固在该群体中的品牌形象。如今,华为已经有了下一个目标。“未来,华为肯定会推出5000元以上价位的高端机型,逐渐超越苹果和三星。”何刚说。

逆势而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华为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一次逆势而动的事件。然而这样的小众事件,在华为身上发生过两次。

2012年,IDC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24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其中贡献最大的来自于低端Android手机。为此,众多厂商开始执行“比拼性价比”的战略,沉湎于国内手机市场的增量通道中。

转过年来,华为消费者终端CEO余承东旋即宣布,华为将退出低端市场的竞逐,转向自己经验并不丰富的中高端市场,开始了逆势而动的第一次转型。当年,华为就通过Ascend D2试水3000元价位段的中高端用户群,最终收获不到10万部的销量。

当时,华为的举措绝对算是小众行为。在智能手机的普及时代,手机厂商可以借性价比,在低端市场“躺着赚钱”;华为却率先瞄准开放市场的机会,用国内厂商并不擅长的高端化方式运作。

可是在2014年,竞争对手开始理解华为提前转舵的用意:伴随运营商缩减终端补贴力度、国内手机市场增速放缓,终端厂商不能将自己的机会与单一的发展模式捆绑在一起,更不能只将自己的品牌形象固化在低端市场。在普及大潮过后,用户需要的是一部更好用且更符合个人价值观的产品,突出性价比的产品运作模式被时代抛弃。

根据GFK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三季度,国内高端(500美元以上)和中端(250美元至500美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65%和25%,低端手机却应声下滑9%。智能手机的均价达到了288美元,同比增长23%。2015年,当众多品牌顺应了这一历史趋势,推出产品向1500元至2500元价位段进发时,华为又开始改变,通过MateS与Mate8两款产品进军3000元以上价位段市场。

对此,某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打造高端商务品牌,华为不仅先于竞争对手布局该市场,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而且已经在市场中建立非常成熟的品牌印象,因此获得市场的肯定,只是时间问题。“用户换机一定会选择更好用的产品,这也是华为敢于布局3000元以上价位段的原因所在。”该专家表示。

根据华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第三季度,华为售价在2000元以上的中高端智能手机发货量占比大幅提升至33%。不仅如此,国际市场也开始承认华为的品牌价值,在西欧部分发达国家,华为智能手机在400-500欧元档位的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甚至突破了60%。

三张王牌

能够两次启动快速转型,并在转型后获得市场的肯定,得益于华为对市场的诉求的深度剖析。“华为的成功,主要基于技术研发、稳定的产能,以及消费者口碑这三方面优势。”何刚表示。

在普及移动网络的时代,手机厂商普遍认为智能手机是快消品――通过外形相似,功能相同的产品,让用户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与网络连接,就是生产终端平台的最终目的。不过当前,当用户开始购买新手机时,他们更愿意选择凝聚创新价值的差异化产品,价格因素的影响正在减弱,快消品的属性也在淡化。

华为是一家传统的技术企业,实现差异化自然要以技术为突破口。以华为Mate8为例,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华为开发了全新的SoC麒麟950平台。通过16nm FinFet工艺制程、4×A72+4×A53 big.LITTLE架构、14bit双ISP等创新技术,Mate8在内核性能和能效比提升11%和30%的同时,将功耗降低了20%,这也成为华为占领高端市场的关键。

有了优质的产品,下一个要解决的就是产能问题。对此,华为消费者业务集成交付部总裁Tommi Laine-Ylijoki表示,华为选择了优质健康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并维持自主产能与代工合作伙伴1:9的供应分配,一方面通过合作伙伴稳定产能,另一方面借助自己的实力灵活分配市场诉求。“华为分配众多员工进驻工厂,确保产能稳定。”Tommi Laine-Ylijoki表示。

除此之外,华为也在通过积极的互动,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工作人员表示,在推出新品后,华为还通过花粉俱乐部在全国各地举办华为的粉丝互动活动,让粉丝们很容易形成一种兴趣圈层,不断吸纳更多人加入其中,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增加用户黏性,提升粉丝的归属感。从数据上来看,花粉俱乐部的签到人数已达139176人,注册的花粉数量已突破1800万人,论坛总发帖量超过8000万篇。“强大的口碑效应将驱动更多消费者成为华为的粉丝,这也为华为手机发货量破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该人员表示。

持续发力

面对成绩,华为非常冷静。何刚表示,虽然华为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3000和4000元价位段并不是华为的终点。“华为最后的竞争对手是苹果和三星。我们要通过我们的优势,进入5000元+市场。”何刚表示。

产品是华为赢得市场的关键,因此在该领域的投入仍然是重头戏。何刚表示,华为在过去28年时间里,每年将收入的10%投入研发中,其中还会有1%的资金投入“预研”项目中,构建华为的长期竞争力。

在渠道层,华为还将不断努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和价值。目前,华为在全国范围内的体验店及专区专柜数量已过万,而明年将进一步通过自建和合作的方式下沉到1000个县,以更便捷、更有温度的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

面对国际市场的机会,华为也开始针对性调整。何刚表示,2015年,华为在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的销量占比大约为7:3;面对成长速度日益加快的海外市场,华为将会提升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将比例提升至6:4。“2016年,华为将会继续稳固高端市场的领军者地位。”何刚表示。

上一篇:培育创新新动能 推动价值新增长 中移动2016:狠... 下一篇:云计算:产业链合纵掘金企业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