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30 02:52:01

摘要:目的 研究联合采用乳果糖与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HE)的效果。方法 选出86例从2013年4月~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患者,并遵照其接受治疗的意愿分别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予以一般组患者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添加乳果糖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相关指标接受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均在治疗总有效率及接受治疗后的各项相关指标变化数据中优于一般组患者,且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乳果糖;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

医学上将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称为肝硬化[1-2],其属于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而肝性脑病主要以意识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又因HE由严重的肝病引起,临床又将其称为肝性昏迷[3-4]。本文就对肝硬化患者联合采用乳果糖和门冬氨酸鸟氨酸M行治疗时对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所产生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3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众多肝硬化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标本,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其中,一般组女性有14例,男性有29例;年龄为30~71岁,平均年龄为(45.28±10.19)岁;血吸虫病性肝硬化5例,肝炎后肝硬化28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观察组女性有15例,男性有28例;年龄为31~70岁,平均年龄为(45.23±10.21)岁;血吸虫病性肝硬化6例,肝炎后肝硬化29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发现其在该系列数据中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Merz Pharma GmbH & Co.KGaA,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430[5-6])对一般组患者进行治疗:取本品20 g与250 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科学配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在一般组患者的治疗前提下辅以乳果糖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乳果糖(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730[7-8]):30~50ml,3次/d。

1.3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估

1.3.1观察指标 由我院医护人员遵照医学相关规定对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各项相关指标(AST、ALT、T-BiL及血氨等)进行观察记录。

1.3.2疗效评估标准 ①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且神志清醒;改善:患者病情有所好转,且神志逐渐恢复清醒状态;②失效:经治疗后,患者HE分级等无任何明显变化且病情加重。(显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100.00%=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深入分析,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并利用卡方值 对比计数资料,若其最终比较结果显示为P

2结果

经针对性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各项相关指标中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性质(观察组均优于一般组,P

3讨论

肝硬化是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急性HE多因急性肝功能衰竭后肝脏的解毒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慢性HE多由慢性肝功能衰竭和门体侧支循环[9-10]形成后,来自肠道的有害物质所致。乳果糖不仅非常适用于治疗肝昏迷早期或肝昏迷期的意识模糊状态,同时还能进一步调节患者结肠的生理节律,保护患者消化系统,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的发生。是以,将两种药物结合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双重治疗,可将肝性脑病的发生率最小化。

本文研究表明,经区别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均在各项相关指标及临床疗效中优于一般组患者,且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荆燕,赵秀华.乳果糖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09):72-73.

[2]师雁媛.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1):126.

[3]张冲,王冰,孙育晶.门冬氨酸鸟氨酸预防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149-150.

[4]刘淼.肝性脑病临床治疗疗效[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4:105.

[5]夏亮,陈文欣,喻永,等.乳果糖预防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后肝性脑病疗效的系统评价[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04):594-600.

[6]来永广,刘凤翥,王玉霞.乳果糖辅助治疗肝硬化致消化道出血对肝性脑病的预防作用[J].肝脏,2015,20(01):88-89.

[7]张绪清.肝性脑病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02):121-124.

[8]肖政,尹雄章,黄泽中.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30例[J].医药导报,2013,32(05:623-625.

[9]杨娟,周世昌,张建立,等.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利福昔明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6,24(03):415-419.

[10]宋晓波.雅博司对肝性脑病的治疗和预防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1):291-292.

上一篇: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老年患者静吸复合麻醉深度术后认知功能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