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玫瑰阎忻民

时间:2022-09-30 02:07:07

行者玫瑰阎忻民

当她要在10平方米的空间里当着其他男性的面换衣服时,当她要拾起被海浪打翻的面条再吃时,当她要忍受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不洗澡时,她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她甚至问自己:我花费3000英镑前来参赛是否值得?

阎忻民,37岁,自由摄影师,已游历全球30多个国家,做过北京奥申委的主题陈述人,攀登过珠峰,还是中国第一个参加克利伯国际帆船比赛的女性,她身上精彩的传奇故事胜过任何一本冒险小说。

行者的天空

阎忻民是地道的北京人,23岁那年,向往游历世界的她毅然前往美国求学。在美国期间,美丽的小镇,悠闲的时光以及那些热爱冒险的人们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假期的时候,阎忻民去了趟委内瑞拉,在那里她看到了当地人最引以为豪的天使瀑布(anglefalls)。在云山雾罩中,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呈现在眼前,当地人惊讶地说,她是他们看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这句话给了阎忻民巨大的震动和成就感。这趟委内瑞拉之行让她下定决心要游历世界,她希望自己的足迹可以踏遍全球194个国家,做一个世人眼里最勇敢的女人。

1998年,阎忻民在美国取得了摄影学位后,开始前往加拿大和挪威,她无法想象那里的人们可以散步去北极。真正到了那里后,阎忻民爱上了这两个国家。挪威是个温柔又恬静的国家,峡湾密集,水道布满庭院,家家户户都有船,户外运动几乎融入了每个人的生命。许多人周末徒步去北极,周一又正常上班,非常惬意。阎忻民被他们的生活方式强烈地感染了,她一边打零工,一边开始自己遨游世界的计划。3个月后,阎忻民独自穿越了北极。她到过北极光出现的白马(Whitehorse),也下过潜伏着无数只海豹、冰鱼的冰床,还去过神奇的BearGlacier,那里以棕熊抓三文鱼而闻名,四周峡谷、雪山和温泉共存,风景独特优美。在冰天雪地里泡温泉,看着周围冰川横布,雪沙漫卷,让阎忻民有种恍若梦境的感觉。

从1994年到2005年,阎忻民凭借着自身超凡的智慧和胆量,游历了24个国家,其中非洲、欧洲、地中海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费旅游开支不小,阎忻民便在闲暇的时候打工赚钱,她做过报社的摄影记者、自由撰稿人,拍过短片,而这些积蓄一旦可以支付游费她就再次继续她的行走计划。常年的游历也让她有了独特实用的窍门。“有时旅游也不一定那么烧钱,我知道怎么寻找国家之间最佳的中转站,预订打折机票,查阅网上小屋找有特色又便宜的旅馆,杜绝门票高昂的常规景点。比如我从美国去南美,一趟下来才花了6000元人民币。”

2001年,在阎忻民做完中国奥运主题陈述人后,她的游历计划停止了一段时间。随后,阎忻民在央视工作了一段时间。可是停下脚步后的阎忻民突然感觉自己失去了方向,她感到不适与困惑。2006年,为了去英国进修,阎忻民毅然辞掉了央视的工作,这次决定让她的生命又注入了另一种神奇。

勇敢的航者

英国四面环海,这里的人们酷爱帆船运动,连三四岁的孩子都喜欢乘风破浪、驾船远游的感觉。阎忻民被当地浓厚的帆船运动氛围所感染,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2007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阎忻民得知克利伯国际帆船比赛的活动通知后,她萌生了参赛的想法。“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1996年开赛以来,已成就了250多个环球航海家。它亦被称为‘体现人文关怀’的赛事,因为它的大门始终向那些有热情、有毅力的人敞开。虽然克利伯的船员都不是职业水手,但我们相信,普通人在他们的一生中也能成就非凡。”主赛方的这段简介更增添了阎忻民心底的冲动,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给组委会寄去了报名表,没想到两天后组委会便和她取得了联系。

按照规定所有的参赛者都是业余选手,均要自费参赛,且必须接受为期三周的克利伯官方培训。对于没有一点帆船经验的阎忻民来说,要面对海上10级风浪是难以想象。但是在考验水手们的抗晕能力、身体素质,以及是否能与队员融洽相处和对枯燥生活的适应能力时,阎忻民顺利过关了。

2007年12月29日,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10个国家的参赛船从澳大利亚弗里曼出发,沿途经新加坡,最后到达中国青岛,全程预计50天。阎忻民所在的“青岛号”来自英国,她成为全船14个人中唯一的中国女性。此次阎忻民是以“双重身份”参赛的,除了船员的角色外,她还受雇于英国一家电视台和一家电台,担任“青岛号”的随船记者。

船上的时光

帆船驶出亚弗里曼港后,每艘船瞬间都变成了一个小白点,它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面前显得那么渺小。前两天的新奇劲儿过去后,阎忻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枯燥和无聊。除了船员,眼前没有一个另外的生物;除了海浪,再也听不到其他的声音。海上的黑夜尤为漫长,前方那漫无边际的黑云仿佛要把整艘船只吞没,这让喜爱冒险的阎忻民也稍稍有了一丝恐惧。

但是白天的紧张与劳累很快消除了这些不适,14名队员被分为两组,一组工作时另一组休息,船长会根据风向指引队员换不同种类的风帆。有一次,海面上风平浪静,船长就要求阎忻民等人迅速撑起大帆,这种超大的帆轻而薄,它可以借助风力使船快速前进。但是刚撑起不到5分钟,海面上突然起了风浪,船长立刻下令更换小号风帆,于是阎忻民等人又以最快的速度把大风帆拆下,可这个不起眼的工作却需要7个人同时配合,不能有一丝差错。当阎忻民吃力地把绕了十几圈的麻绳从桅杆上解下时,不到10秒钟的时间她的短袖T恤全都湿透了,接着7个人要迅速地把20层楼高的大帆一点点滑下并叠好。“千万不能为了图快让大帆的一角落入大海里。海水不仅有腐蚀性,而且它的浪可以把帆滑破,一旦大帆破了,以后就无法再使用。”船长的话让每名队员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惜风帆,可毕竟是长达两个月的航程,再小心也无法避免意外发生。出发后的第11天,“青岛号”的大帆果然被海水击穿了,好在船员中有专门负责修帆工作的。奥萨达是一名40岁的英国律师,同时他也是一个狂热的帆船爱好者,并有着一手娴熟的修帆手艺。当他把大帆修好后,全组队员给了他一个热烈的拥抱。

整个航行过程中阎忻民的内心一直充满新奇和矛盾,当她要在10平方米的空间里当着其他男性的面换衣服时,当她要拾起被海浪打翻的面条再吃时,当她要忍受一个月甚至两个月不洗澡时,她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排斥。她甚至问自己:我花费3000英镑前来参赛是否值得?但是只要站在那些激情洋溢的队员面前,阎忻民就马上有了肯定的答案。

可最让阎忻民委屈的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观念碰撞。按照要求每天必须有一人负责做饭、打扫卫生和清理厕所。每次阎忻民给大家做饭时,都会帮每个人倒一杯水,而其他船员则是只烧自己的水,谁需要谁自己动手。阎忻民的勤快举动遭到了许多人的抨击,他们认为船上的淡水相当有限,她的行为无异于浪费。的确,船上只有3个箱子储存淡水,所有的人每天只提供一大杯可以喝的水。虽然有滤水器(过滤海水用),但过滤过程不但缓慢、噪音大而且很费柴油。船员们都知道柴油是发动机必须的,如果出现意外情况,帆船会降帆开启发动机,否则所有的人都会有生命危险。

阎忻民在非洲好望角的夺命公路上没有哭过,在攀登珠穆朗玛峰陷入绝境时也没有哭过,但是在“青岛号”队员的不解中,她掉下了眼泪。但是很快她就擦掉了眼泪,帆船赛是一项集体合作项目,绝对不允许出现对立赌气的局面,它考验的是大家的综合素质与智慧。

生命的颜色

漫长的一个月过去了,所有的人都适应了船上的生活,大家也都能在不同的天气情况下迅速挑出十几种风帆中最适合的一面,并果断地升起,俨然已成为行家里手。碰上天气不好的时候,船就像浮萍一样在海里漫无目的地飘,航行速度的减慢也让所有人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狭小的船舱里,队员们有的上网,有的看书,只有阎忻民在甲板上举着DV痴痴地拍着海面,那辽阔无际的海水不停地变幻着它神奇的颜色。早上当太阳升起时,它是金色的,中午它变成了蔚蓝色,而到了傍晚它又会变成灰白色。成群的海豚在船舷边嬉戏,硕大的飞鸟在桅杆上盘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映衬着生命的奇妙。在静谧的时光中,阎忻民也在拷问自己生命的颜色,她告诉同组的队员,生命应该包括自然界中27种颜色,“甚至比单纯的颜色更精彩。”阎忻民把这段航行当作自己绚烂的一段经历,她用三十几卷带子记录了每一个多彩的瞬间,整个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心境享受着这难得的静止的美丽。

2008年2月1日,“青岛号”已经驶出了新加坡港,但是灾难接踵而至。先是有一位女队员生病了,高烧达到42度;接着船的电器部分出现了严重的故障,不得不放慢速度来进行大修。船员中有2名电器工程师,他们自告奋勇承担起了大修的重任。而最让人揪心的是那位女队员,连打了7天点滴,体温仍在40度以上。无奈船长苏雷克做出了临时停靠马尼拉的决定,这个决定让船上所有的船员都流泪了。朝夕相处了这么久,谁愿意狠心抛下一起并肩奋战的战友,“那太残忍了,况且她在马尼拉一个亲人也没有。”关键时刻,经验丰富的凯恩医生调换了一种药物,奇迹就在10分钟内发生。刚才还意识模糊、距离死亡不远的女队员,在输完那瓶点滴后,烧一点点退了下来,41、40、39,最后控制在了38.省略

上一篇:友情至上,爱情毁了谁之过 下一篇:梁静管虎:影视圈最低调的模范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