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研究

时间:2022-09-30 01:06:35

长春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研究

摘要:本文从自然、历史的角度,对长春市的城市道路绿化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城市道路绿化发展各个阶段的特征,指出了城市绿化发展的方向,为实际工作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长春市,道路绿化, 历史, 研究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自然环境

长春市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带、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大平原腹地,西接松嫩平原,东连长白山地,南邻东辽河与四平地区接壤,北隔拉林河与哈尔滨市相望。居东经124 °18’~127 °02’, 43 °05’ ~45 °15’,中心地理坐标是东经125°18’,北纬43°55’。从全国范围看,长春地处中国东北角,与长春处于同一纬度的城市很少,仅有吉林、牡丹江和乌鲁木齐3个城市。处于同一经度的城市也不多,只有四平、辽源、通化、白山、大庆和哈尔滨6个城市。

二、植被

长春地区植被分为森林、灌丛、草原、草甸、沼泽、水生、沙生、栽培等8种类型,共有106科、385属、800余种。森林植被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两大类。长春城区园林植物共有41科,92属,214种,多数为温带植物,尚有少数供观赏用的室内热带和亚热带植物。

三、绿化概况

长春市作为北方第一个园林城市,他的根本改变,是在提出建设“森林城”之后。1988年,长春市委在全国率先提森林省市创建目标,同年制定的森林城蓝图并通过国家论证。1989年长春市政府实施“森林城”建设规划。1993年,长春市调整绿化规划,突出城市与自然的依托和共存关系,强调森林城工程的目标是:“森林引入城市,园林引入街道。”实现了“森林城”的创建目标。

1997年5月20日,长春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意见》,力争三年内实现市区绿化水平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拆旧建绿等多种途径,平均每年新增绿地100ha以上,三年内新增绿地350ha,各类绿地指标平均达到:人均公共绿地7.30 m2,城市绿化覆盖率38.3%,城市绿地率33.3%,园林生产绿地面积占建成区面积的2.8%左右。各类单位绿地率达到部颁标准,省部级“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逐年递增。建立起城市各类绿地布局合理,绿化种植层次结构科学、分布均匀,有机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达到城区无地面,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总体绿化目标。截至2000年,长春市区绿地总面积就已达到5126ha,城区绿化覆盖率为38.3%,城区绿地率33.3%,人均绿地面积23.5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2m2。2001年3月,吉林省建设厅命名长春市为省级园林城市。2002年4月,长春市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2006年,长春市进一步提出了“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的创建目标,调整绿化思路,通过年均新增300ha以上绿地、精品工程建设等理念,截止到2008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5%,绿化覆盖率41.5%,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的荣誉称号。

可以说,通过几次的创建工作,长春的绿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街路为骨架,以园林和庭院为景点,以大树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长春街路林与郊区防护林已联接一起,伸向农村农田防护林和防风固沙林,使整个城市镶嵌在巨大的林网之中。春季花树争艳,夏季绿叶成荫,秋季一片金黄,冬季白绿相间,初步达到了绿化、美化、香化、园林化的目标,正向更高质量的生态园林城市城方向迈进。

四、长春市道路绿化的历史沿革

长春市的道路绿化发展主要经历了成立建设期、建设期及后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成立初期规划形成了长春市道路的道路风格,时期的绿化建设,形成了长春市道路绿化高大、茂密的基础特色,后的长春市道路绿化基本上延续了此风格,并实现了快速、飞跃的发展目标,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1)成立初期的道路绿化建设(1932年以前)

对这个拼盘般的长春城,当时两首民谣作了形象的描述:“蟹子形状马路七,数来数去没有一;两个须子八个爪,商埠一盘装三梨”。这首民谣说的是商埠的南北窄,东西宽,四周伸出几条马路,像个螃蟹;商埠有7条东西向的马路,据说时任知府颜世清是个瘸子,为避讳,所有的街路都不准以“一”命名;全安桥和永安桥像两根蟹须,大马路东西各4条“道街”,又像是螃蟹的爪子。

1930年1月16日,长春县政府上报材料中记载,长春县长到任后即拟有计划,通令各区认真实施造林事宜,县长每次下乡,都召集民众详细演说种树意义,并要求各公安分局和村长督促人民在道两旁,每距一丈栽树一株,以壮景观,并在田头垄畔、山岭河床、门前屋后、院墙角等有间隙之地,均栽植树木,每村至少要栽2000株,每季均能栽30余万株,年可增60余万株,以尽地利,而兴林业。查民国十八年春各区所植树株已尽成活。据统计全境种树7459株。从此逐年提倡按季督催林业,前途会有发展。

(2)时期的绿化建设(1932年——1945年)

日伪政府时期的城市规划中,对新区排水工程采用雨水、污水分流和明渠排放的形式,围绕这些沟渠建立绿地,形成带状的若干个街区之间的隔离带。加上街路、广场的绿地,配以高级住宅区的庭院绿化,从而形成新区完整的绿化系统。

新区的道路网,呈同心圆圈型。重要街路采用平面环状交叉,中心设有回车岛(绿岛)。个别街路宽度达60m,设有街心绿地。一般主干道有区间道,有两行行道树,与公园、绿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化系统。对建城区,进行了部分改造,在主干道两旁栽植行道。

1934年,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就已栽植树木2500株,补植树1800株。1935年,在安达街、光亚街(今建设街)共栽植树木3000株。在这个时期,修建和绿化了几条主要街路和8座广场。其中,以大同广场(现人民广场)为中心广场,面积为27648 m2。除绿化外,还设置园灯、园椅等设备,广场中心设有一个“洲国”水准原点。到1941年止,街路树增加9753株(不含满铁附属地)。其中,大部分是小叶杨,在有架空线的街路,栽植糖槭树,街路广场的绿化面积达到70ha。主要干道的绿化带都植草坪。城市干道的多种绿化形式,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当时长春市有“宽马路、四排树、园广场、小别墅”之说。

(3)后期的绿化建设(1976年以后)

到1966年5月,全市共绿化街路331条,绿化面积200ha,植树4500万余株,广场绿化面积达14.62ha。常用树种140种,其中,针叶树20种、阔叶乔木55种、花灌木65种,绿化覆盖率达17%。此后,长春市的道路绿化建设停滞了十年。

后,长春市的经济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进入了复苏、发展、飞跃期,由于有较好的绿化基础,加之政府的经济支持,长春市的园林绿化工作可以说在曲折的道路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2000年,长春市政府机构改革成立了独立的园林绿化行政管理部门,这在东北城市是绝无仅有的,为长春市园林绿化工作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按照长春市城市绿化建设发展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了各项绿化建设、改造任务。特别是在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上,以“十一五”期间为例,五年内就完成了新植街路 90条,改造街路87条。

据统计,目前,长春市已有街路1816条,其中已绿化752条,绿化面积439ha,共有乔木50余万株、花灌木229万株、各种绿篱长240km、草坪86ha。

作为“森林城”、“园林城”、“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长春,在道路植物配置上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色,涌现出多条特色的道路植物景观,这些都为城市绿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明显的看出,只有延续城市“大绿化、大发展”的思路,按照”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有条不紊的事实“生态区域”“生态道路”的建设,才能实现长春市的绿化在保留原有特色基础上,实现再次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徐永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的生态学原则[J].广东园林,1997,(4):8—11.

[2] 刘常富,陈玮主编.园林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99.

[3] 查良钢,马奎进等.生态园林的发展与思考[J].天津建设科技,2002,1

上一篇:长春市道路人工植物群落结构的研究 下一篇:高层住宅工民建工程施工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