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手卫生规范化管理论文

时间:2022-09-30 12:38:43

感染科手卫生规范化管理论文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分别选取感染科15名在职护士、5名医生、5名工勤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30.4±7.5岁;护龄1~24年,平均8.6±3.2年;中专5人,大专7人,本科及以上3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12名;护理管理前后人员无明显变动。医生中男4名,女1名,年龄28~52岁,平均40.5±13.5岁。工勤人员均为女性,年龄31~48岁,平均38.2±9.3岁。为提高手卫生的规范性,科室自2014年起对以上工作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

2.规范化管理的方法2.1全员培训。将手卫生作为每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的重要内容,重新修订医院手卫生管理制度,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和工勤人员学习《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将手卫生列为三基考试内容之一,提高临床重视度。开展手卫生宣传活动周,将手卫生知识以展板、视频、有奖知识问答和操作等形式进行宣传,内容包括对不同岗位人员手卫生知识的要求、手卫生的定义、洗手的重要性、洗手的方法、注意事项、消毒方法等知识[3],将制作好的“七步洗手法”的光盘发放到科室,并示范讲解。组织进行七部洗手法的现场操作演练,推动医务人员树立手卫生新概念。将手卫生培训的成绩与绩效考核成绩挂钩。2.2完善洗手设施。在科室水池旁张贴规范的洗手步骤,以提醒医务人员勤洗手、正确洗手。配有合格的洗手设施,增加快速洗手消毒设备,配速干手消毒剂,无菌皂液以及清洁干燥的擦手纸,采用一次性洗手刷。在病房走廊、治疗室、换药室等地点配备消毒剂的基础上,在病历车、护理车和治疗车也配备消毒剂。增加科室内洗手池的数量,将水龙头开关从手触式改为非手触式、提供洗手液和改进干手的方式等,每季度对手卫生产品的领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反馈。2.3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将手卫生管理纳入医院日常规范化管理中,建立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机制,从管理层面提高思想认识,规范化、科学化的进行手卫生管理。发挥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作用,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手卫生指征、方法,设计统一的表格和观察方法,对手卫生的监督、监测、检查、指导与反馈[4]。院感科定期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抽样监测,每个月公布检查结果和监测信息,促进手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设置监控系统,不定时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的自觉性、洗手流程的规范性,手表面细菌监测、记录洗手效果达标情况等进行考察,奖惩分明。

3.观察指标。比较规范化管理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以及洗手情况。(1)手卫生的依从性:根据洗手情况来判断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包括接触患者前、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以及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的洗手率。采用隐蔽式观察法,由1名接触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于每天的固定时间,对医护人员的洗手情况进行观察。(2)手卫生情况的知晓率:对作为科室研究对象的医生、护士及工勤人员进行考核,采用结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手卫生知识的考核试卷,内容包括:手清洗的指征、手消毒的指征、手卫生的概念和自我防护知识,共30个问题,满分为100分。(3)洗手情况:依据医护人员实际洗手的规范性(七部洗手法)、洗手时间达到15s的比例、手卫生后监测的合格率以及手卫生消毒方法等来评价。其中手卫生监测的合格情况通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指带菌数来评定,以细菌菌落数≤10cfu/m2为合格。实施前后各观察50例次。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x-±s)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规范化管理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比较。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无菌操作、体液暴露后等洗手率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规范化管理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得分以及质量比较。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医生、护士、工勤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实施前,洗手方法、手卫生消毒、监测合格率等高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手是医院病原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医护人员的手频繁的接触患者,污染严重。经手传播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是医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做好卫生洗手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越高,则医院感染率越低[5]。医院感染科是对手卫生要求更为严格的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特殊,每天直接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患者,提高感染科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执行率显得十分重要。笔者所在科室自2009年开始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但手卫生的依从性并不理想,尤其是医生、实习生以及医护工的执行率较低,手卫生设施的配备也不完善。有研究报道,医护人员的主观因素、硬件设施和管理策略都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6]。要实现手卫生的提高和理念的转变,需要通过改进以上措施来完成。为了提高科室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率和合格率,自2014年以来实施规范化管理,主要措施有实行全员培训、完善洗手设施、改进监督管理机制等,结果显示,规范化管理后,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显著提高,有关洗手知识、洗手方法、手卫生消毒、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规范化管理通过全员培训,进行知-信-行的教育模式,帮助医务人员树立了提高手卫生的意识,落实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实际行动[7]。完善手卫生设施,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好的洗手条件,在每个治疗车、洗手池等放置快速消毒剂,每月统计考核科室内的洗手液、手消毒剂、干手纸的使用量,纳入质控检查项目。监督机制的完善,将手卫生的监测结果与医务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了人们的自觉遵守,强化了手卫生的依从性。规范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注重细节的量化、环节的控制和全程互动,强化每个环节管理,充分发挥了监督管理的作用,增强了科室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总之,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单纯的教育方法只是暂时的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觉性,规范化管理通过提升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规范手卫生行为,完善洗手措施以及监督管理制度等关键环节,可以有效提高感染科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确保患者的就医安全。

作者:朱志红

上一篇:道路桥梁设计探析 下一篇:原发性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