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实效性反思

时间:2022-09-30 12:18:42

教师培训实效性反思

摘 要:从两个维度分析教师培训在实践中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增强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教师培训;实效性;主体需要

收稿日期:2006―07―15

作者简介:庄玉昆(1981-), 女,汉族,云南省大理鹤庆人,云南师范大学2004级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 ,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教师培训本身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解决教师业务需求与落实新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然而培训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效性如何?本文将撇开培训人员素质、培训内容与培训形式的影响。主要从培训的行政导向、教师自我发展圈两个方面来反思影响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因素,并尝试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影响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原因分析

(一)培训的行政导向使得培训与教师需要脱节,带来了教师在培训中把自己置身事外。我国现行基础教育教师培训大都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开展,大都是独立于学校之外的教育行政机构加以组织与安排,这样很容易使培训产生一种行政导向。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导向会带来如下四种问题。第一,自上而下的培训政策容易形成权威,权威引起强制、压迫,导致教师盲目服从、顺应。第二,自上而下的培训政策导致行动和反思脱离自身需要,加重了教师对培训的倦怠感,使培训变为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第三,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容易引起形式化、花架子。脱离培训本身的意义,为完成任务而培训。第四,培训的行政导向容易使培训走入一种工具价值取向,“以追求实用性、实效性与社会价值实现为目的,追求一种效果模式来获取利益最大化。它强调培训目标要体现归一性、统一性和全面性,强调教师培训对人类文化的传递、延续及发展的作用,以知识教育为主要特征。①出现以上四种问题时,表明在教师需要与培训需要两者之间产生了一种政策需要,如果政策需要压制住教师的自我需要,那么培训中教师的主体需求也会随之丧失,进而把自己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降为被动地位。这主要表现在教师在面对培训时思考的是要培训什么,需要我做什么,有什么具体要求,而忽视了我需要什么,我要从培训中获取什么以及培训会解决我哪方面的需要。把培训当作上级要求的一项任务,而不是提升自己的机会。由于大部分教师把培训当作是心理上可做可不做,但行动上非做不可的事,于是搞假、搞形式等培训附属品应运而生,完全是为培训而培训。教师在培训中的反应也影响了培训的整个流程,尤其在培训者与教师之间难以形成互动交流,造成培训者往往只顾自己讲,忽视培训对象。培训流程也开始变得机械,变得应付。双方相互影响,最终都有可能脱离价值、脱离自身去工作。

(二)培训没有打破教师的自我发展圈,很难把教师的关注点转移,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培训的投入状态。自我发展是与教师的职业特点之一“专业个人主义”(professional individualism)相联系的一个概念。“专业个人主义指的是教师的课堂生活往往是“自己自主的”,独立教学是大多数教师日常工作中的状态,拒绝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②这里所提到的教师自我发展圈是指教师职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自我封闭发展模式,也是教师追求发展的思维惯性,教师往往把自己的工作定格在如下一个循环圈内:

该循环圈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教师长期围绕该循环圈进行工作,很容易使教师职业陷入一种惰性循环,造成该循环圈的封闭。这种封闭带来教师自我发展缺乏生机与活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缺乏通过外界培训进行更新发展的原动力,把自我发展更多依靠自我经验的积累。第二,该循环圈以利益导向为核心,把教师的追求与需要定格在物质激励与利益满足层面。它过分追求功利与世俗方面的满足,失去激励教师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动力。该循环圈所存在的两大问题使得培训首先必须考虑如何打破该封闭循环。由于封闭所造成的教师职业倦怠与利益导向的激励方式削弱了培训给教师带来变革与冲击的力度。教师更关注与自己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培训方式,而对一些理论与理念层次的培训,很难引起教师的关注。教师这么一种追求实惠与立竿见影效果的培训需求影响了教师专业的整体性发展,使教师在实践中缺乏理论与文化素养的支撑,最终导致教师在教学中过多模仿而非变革与研究。

二、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基于以上对影响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原因分析,本文将主要从激发教师对培训的主体需要方面来探讨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方法。尝试构建激活教师的主体意识,培养教师的自我变革能力,让教师主动参与进来的培训方法。

(一)要使培训的行政导向不影响培训,就得最大限度挖掘教师对培训的主体需要,可以通过如下系统分析来挖掘教师的主体需要。

(二)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并使培训设计关注教师的主体需要,从而提供主体需要得以发挥的平台。

1.通过多元教师培训模式来改革传统讲授式教师培训模式。采用校本培训模式、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参与式教师培训模式、反思型教师培训模式等多种形式改变培训的时间、空间、地点与方式,使培训从多渠道满足教师的培训需要,从而更有利于找出激发教师对培训产生主体需要的方法。

2.培训设计需要考虑三个因素以及对三个因素的处理方式。

3.培训设计应遵循培训的主体价值取向。给教师自我发展循环圈注入新的活力,使培训找到激发主体需要的源头。培训的主体价值取向“其实质在于教师培训的主要价值是从‘利益’中解放出来,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完善为唯一目标。”③通过增加培训的人文性,来净化教师的心灵,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满足教师对自我发展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物质层面。

因此盲目只会带来无效与浪费,企图用多、快、好、省出成果的方式来对待教育问题,只会离问题本身越来越远。我们要解决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想办法,不断地分析问题根源,不断地丰富有效培训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解决具体培训中的问题

注释:

①②③黄甫全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1、108、131.

参考文献:

〔1〕黎琼峰.多元化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1,(2)22-25.

〔2〕米久奇.改进教师培训的五项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02,(9)67-71.

上一篇: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体制述要 下一篇: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教师共同体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