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2-09-29 11:41:47

论李清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7-0112-01

摘要:李清照作为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李清照留下来的诗歌不多。但是这些诗作反映着广泛的社会生活场景,在艺术风格上,也与其词作的婉约之风不同,整体上表现出一种高昂、豪放的风格来。

关键词:李清照;诗歌;艺术风格;豪放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之一。她在诗、词、文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她留下来的诗歌虽然不多,完整的只有十几首,连残篇零句在内也不够三十几首。纵观李清照的诗,可以看出她的诗作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风格等各方面,与她的词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这些诗歌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在艺术上有着不输于其词作的成就。

一、李清照的诗完整的只有十几首,连残篇零句在内也不过三十几首,她的诗可以大致分为咏史诗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夏日绝句》、《咏史》、失题: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南来面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意水寒等。忧国诗有是《《上枢密韩佗胄诗》、《题八咏楼》;感怀诗有《晓梦》、《感怀》、《钓台》、《偶成》等。应酬诗有《端午贴子词》、《春贴子词》、《皇帝阁春贴子》、《贵妃阁春贴子》等。

她的诗在思想内容上,价值更高些、更积极些。诗中摆脱了她的词所表现伤春悲秋、个人悲欢离合的低沉的情调,取而代之的是关心国家的生死存亡的激昂的爱国主义情调。

李清照的诗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怀。从以咏史来借古讽刺今的《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到表达自己的对英雄主义的追求的《夏日绝句》,再到抒发自己对有德之士的敬仰之情的《钓台》,还有她那羡慕追求一种神仙般无拘无束生活的《晓梦》,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见解。

如《题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1]该诗作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或五年,作者避乱流寓金华。诗人登上了“八咏楼”面对祖国的大山大水,想到了自己有家不能归,而且现在已经家不成家,国不成国,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慨颇多。更深层地看出作者对祖国的未来忧心忡忡,担心国家的内忧外患,只能感慨:“江山留与后人愁”。

另外在《上枢密韩佗胄诗》就传递出诗人忧国如焚的心声。这首诗是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写的: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五月,宋高宗赵构派韩肖胄、胡松年使金,不惜以国土和民脂民膏向敌人求和。这个消息刺痛了深受贫困交加的诗人,她用泪水写下这首诗。诗中说道:“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当可将令,币厚辞易卑。”[2]表明了作者对统治者的憎恶,对待国土和人民的财产不爱惜,轻而易举地给了别人。诗的最后几句作者对自己无力挽救祖国的危亡深表惭愧,只能说:“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信息”、“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山东一抷土”。[3]还有《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就是直接地把矛头指向最高的统治者,在批评统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灭亡。这些诗作者虽然在讽刺,但是也表明作者心系国家,她痛恨统治者面对内忧外患的环境而实施不抵抗的政策。从这些诗中表明了,女诗人只有爱才能恨,就是因为太爱自己的国家了,才恨当权者不去保护自己的国家。所以她的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必然会洋溢在她字里行间里。

我们从李清照留下的十几首诗中不难看出,她的诗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也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把史实融入到自己的诗句里,有利于后代人对历史的考察和评论,同时激昂的爱国主义的文字也有利于激励当时的爱国主义仁士去抗击外族的入侵。而她的词却是反映的生活内容十分的狭窄,都是关于自己个人的相思闲愁,从她的“一处相思,两处闲愁”到“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再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写的都是个人的悲欢离合、伤春悲秋的情感。

二、从语言上看,李清照的诗中大量用典和化用古代的名人典句,这使她的诗具有言简义丰的特点,深化了诗歌的内涵。她用几十个字就能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品格,这使她的诗读起来耐人寻味,从而让人读出诗的品味和思想内涵,更能显示出诗人的才华。如从宁死不屈的项羽,不愿为司马氏效劳而慷慨就义的嵇康,到不为名利所累、功成名退的严子陵,用这些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如《咏史》:“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4]这首诗主要是在公元一一二七年,徽宗、钦宗被掳以后,金人先后扶持汉奸张邦昌和刘豫成立伪楚和伪齐傀儡政权,作为对汉族人民进行统治的工具。在诗中以两汉喻指两宋,把类似忠于新王朝的楚、齐伪政权,拟为令人憎恨的“赘疣”,说明南宋继承北宋。借写历史上反抗虚伪礼法慷慨就义的嵇康,表示对北方金人支持傀儡政权的憎恨。歌颂抗敌忠士,鞭挞投降奸贼。[6]

她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化用名句。例如她的失题中“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的诗句,化用了曹操的《短歌行》里的“月明星稀,乌鸦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另外一首失题中的“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则是化用了杜甫的《雨过苏担诗》中的“也复可怜人”和《瘦马行》中的 “谁家且愿终惠,更试明年春草长”来咏杜甫。[7]从以上看出她无论是用典还是化用别人的诗句,都能让人感觉巧然天成、天衣无缝,看不出一点模仿的痕迹。并且这些诗句,让人读起来并不觉的艰涩难懂,这正是她的过人之处。

而李清照的词以明白易懂为特点。这个特点决定了在读李清照的词时,我们明显的可以感觉到她的词通俗易懂,大量地用白描的手法和平常的语言,词的容量并不大,她所抒发的就是她所要表达的。如《咏遇乐·元宵》中写到:“不如向帘儿,听人笑语。”这样直白之语,让人一读就懂,并没有其它的值得人们去深刻品味其中的内涵和深沉的含义。所以从语言上来分析,她的诗歌语言是那么的精练和生动。这个特点是她的词所不能相比的。

三、从风格上看,李清照的诗占主导地位的是豪放、刚健、激昂的风格,与她词中悲伤、低沉的情调是迥然不同的。所谓一定的思想内容要借助一定的语言形式,一定的语言形式表现出一定风格。李清照的诗大都是以关心现实、关心国家的生死危亡为主题,抒发着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血,形成了一种豪放的特点。如她的那首五言绝句《夏日绝句》: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5]全诗激昂万分,气势奔放,语言铿锵有力。诗人把矛头直指向统治阶级的最高领导,痛斥了皇帝在面对外族入侵时的逃跑的可耻行为,真是一针见血。特别是句中的“人杰”、“鬼神”等词,表现出一种大气、豪放的特点。还有《题八咏楼》诗中用“三千里、十四州”描写了江南形势的大气磅礴,如此一番壮观的景象。全诗表现出了意境阔大,体现一种豪放的风格。其实李清照的诗不仅是这两首表现出豪放的特点,而是大多都表现出一种豪放的风格。正如清人李调元评价李清照的词“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用这句话来评价李清照的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李清照诗中豪放、刚健的特点属于她的诗。她的词中我们很少能读到的。她的词的内容都是表现自己个人悲伤离愁,吐露女子相思之苦的情爱,不敢于把自己的相思闲愁写的那么直白,只能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例如她的《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这几句看出李清照并没有直接地写相思之苦让自己的体重下降,而是用黄花比拟人的瘦,用瘦来表达自己被相思、寂寞折磨得玉体受损,一切的痛苦尽在不言中。不敢直白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即便说了也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从这相比较而言,我们不难看出她的诗所具有的特点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从思想内容、语言、到风格等方面都是她的词所无法相比的。

参考文献:

[1][2][3][4]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北京三河市: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0,109,140,127.

[5]王延梯.李清照评传[M].陕西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45.

[6]蒋文华、李广华.磨盘下盛开的奇葩[N].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第2期.

[7]陈进.论李清照的诗[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4,25(4).37.

作者简介:师娟,扬州大学文学院2010级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

上一篇:曹七巧:封建礼教的“被吃者”和“吃人者” 下一篇: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目标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