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昭荣:这里充满魅力

时间:2022-09-29 11:37:35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年代大戏《小站风云》在中央八套热播,剧中的主演、台湾演员陈昭荣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在剧中他塑造了一位在那个时代,为了理想甚至有些“一根筋”的热血青年形象。

陈昭荣在台湾享有“台湾戏剧一哥”之誉,不仅因为他主演的电视剧都占据8点档黄金时段,号召力斐然,更凭借一部《台湾阿诚》火遍港台及东南亚地区。此番与内地班底合作也绝非首次,从早期的《苍天有泪》、《青河绝恋》、《书剑恩仇录》等剧开始,他就对两地的合作深有体会。多年后,内地影视业的蓬勃发展也让他下定决定北上,重闯天地。

这里成就高品质

影视圈:您是哪一年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的?既然已经享了“台湾戏剧一哥” 的美誉,您为何还要北上重闯天地,原因是什么?

陈昭荣:在2009年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地来。从2000年到2009年期间,我一直都在台湾拍戏,台湾的电视剧模式是从晚上8点到播到10点。而今天白天拍的可能今晚或明晚就播出,节奏非常快。十年来我演了约800集的电视剧,1500小时的戏剧,因为收视较好,每部戏都要拍近300集,几乎天天在拍戏。而我的角色多集中于从有志青年奋斗到成功企业家。一直演这样相似度非常高的角色,让我挣扎、抗拒,我曾经尝试改变,但观众不接受,给电视台打电话抗议,他们已经把我定格在某一类人物形象上。时间久了,我常会有被掏空的感觉,想感受不同的影视环境。此外,在质与量的问题上,前十年我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接下来我要向着“质”走。所以下定决心北上发展。

内地电视剧近些年的发展非常快,无论从制作环境、制作条件、制作班底都比港台要优秀,我非常享受在内地拍电视剧的这种品质保证,能拍好戏对我而言是超乎一切的,而这里具备这样的条件,所以对我而言是极具魅力的。

影视圈:港台演员纷纷北上发展已经趋势,您认为这与内地的高片酬是否有直接关系吗?

陈昭荣:我认为港台的演员北上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看重这里良好的环境以及高水平的创作团队以及高质量的作品。像在台湾,电视剧每年的产量很高,收视率一样很好,产出量也相当大。但投资与制作成本有限,黄金档电视剧的每集的成本是25万至40万人民币之间,不会再超过这个额度。而内地的因为受众人口巨大,所以众多剧的投资成本也高,不少电视剧制作成本已经达到150万一集。身为演员,大家都渴望拍到好的剧集,拍好戏也是同样会上瘾的。因此这里施展的空间更大。

近几年内地演员的片酬确实涨幅较大,但酬金的高低取决于观众的认可度,所以拍出好戏,让观众认同才是至关重要的。

影视圈:内地演员大多是专业院校毕业,台湾演员大多是“实践出真知”,合作过程中您认为两地演员在表演上有哪些差异?

陈昭荣:不同地域的演员合作当然要有一个磨合期。表演过程中,我感受到两地演员间最大的差异就是节奏感不同。

最早我与内地合拍剧集是从1997年开始,那时感觉内地演员的表演节奏非常慢,可能由于他们大部分是戏院学院出身,习惯于舞台上的那种表演方式,把讯息和节奏做到自己身上,同时阐述对白的方式也慢。我当时不太理解,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把节奏与光环都绕到自己身上,后来一位内地的演员朋友告诉我,在内地演员生存不容易,好不容易有了曝光的机会,当然要让自己的镜头多一些。在港台的电视剧中,也许说一句台词只有三秒钟,但内地演员至少要五秒钟。

但这么多年过来,我发现他们的表演节奏也越来越快了,这次拍摄《小站风云》接触到的演员,已经和当年给我的感觉大不一样了。他们告诉我现在电视台的选择非常多,导演要求表演节奏要快,否则几个镜头抓不住观众的话,他们就要换台了。这点倒是与早期的港台剧集很像,因为选择多,竞争大,至使节奏加快了。

咖啡与可乐的区别

影视圈:感受两地的影视环境,您认为最大的差别在哪里?

陈昭荣:最大的不同有两点:首先从演员方面讲,内地演员的表演很扎实,我不得不佩服。尤其是人艺等专业团体的演员,他们的表演节奏掌握得非常好,这种起承转合拿捏得非常到位。我特别希望有机会与这些优秀的演员一起合作。港台艺人因为没有这种环境,也没有这样的团队,都是半路出家,靠大量的演出来堆叠和修正,所以质量上是不一样的。

其次电视剧的制作模式也不相同。台湾的电视剧制作比较工业化,拍摄现场大约四五台机器同时作业,三个摄制组同时工作。拍完的戏就直接送到电视台的中控系统,这个系统大约有一二百人,他们分工明确,配音的配音,配乐的配乐,上字幕的上字幕,各司其职。一部戏大约会有二三百人同时为它服务,非常专业,属于集团化运作。这样的制作方式是非常与时俱进的,可以把当下的热点放入剧集,适合拍现代剧。

内地电视剧是集中拍摄,需要几个月的审查与后期制作,这样的制作方式对于年代剧、历史剧以及古装剧更为适宜,可以慢慢品味。

对于两地制作过程的区别,我曾经用可乐与咖啡来比喻。台湾的电视剧非常快速,就像喝可乐,刚刚拍完,气还没有消掉就播出了。而内地拍电视剧,有可能要近一年以后才播出,像煮咖啡一样,需要一个过程。

影视圈:很多业内从士都曾表示港台演员的敬业程度更高,愿意与他们合作,为什么港台演员普遍具有这样的职业素养?

陈昭荣:我也常常听到一些比较性的内容。我想港台艺人的敬业与所处的影视环境有关,毕竟地域小,竞争激烈,演员敬业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则很快就会被淘汰掉。像《小站风云》开拍之前,我必须要做一些案头工作,因为我对这段历史不够熟悉,要补课。我写了大概十几页的中国近代史的人物关系架构,并画了图,了解这个年代背景对中国的热血青年有什么影响,心态是什么。其实无论从事哪一行业,都取决于你自身的用功与否,不付出辛劳就不会有收获。所以从我们从进入这个行业的第一天起,这种良好的职业精神就树立起来了,还要守时,不能迟到。所以相比较的确是内地演员更幸福一些,因为他们有拍不完的戏。

影视圈:内地电视圈发展蓬勃,但也有很多热钱涌入,剧本创作也参差不齐,您如何选出优秀的剧本,您接戏有哪些原则吗?

陈昭荣: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内地的经纪人显得更为至关重要,他们要像好莱坞的经纪人一样,在海量剧本面前帮助演员筛选剧本,要针对演员的特性帮助他选择。让演员呈多面性发展,而不是只演一类角色。经纪人就要把守好这第一关。

对我而言,我选择剧本并没有什么原则,只要是好的剧本我就会争取。我在乎的是制作班底、导演的水平,倘若是一部好戏,让我演路人甲都可以。

上一篇:骆达华:我喜欢四处闯荡 下一篇:徐峥:当导演并不是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