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分层教学前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2-09-29 11:32:19

初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分层教学前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 要: 本文作者以我校初一、初二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课 分层教学 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个性化的发展。我校生源复杂,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小学阶段所受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上往往存在着“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另外,学生还存在着学习能力、态度、习惯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的班级授课之下实施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差异性问题的有效措施。

二、调查目的

对学生关于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学生背景情况、知识基础、对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态度和认识、自身倾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程度,摸清学生的起点,为之后的分层教学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三、调查内容与结果分析

1.学生的背景情况。

我校市区的学生初一占80%,初二占62%,但这些市区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来自城乡结合处,这就造成了生源的相对复杂,其中初一占81%,初二占74%。在这样的信息技术条件下,60%多的学生在入校学习信息技术课之前已经较早地在家里接触了电脑,另外还有极少数同学最早接触电脑是在网吧,只有约20%的学生是在学校第一次接触电脑。由此可见,家庭已经成为学生奠定信息技术基础的重要环境。

2.已有知识基础。

我校学生毕业于不同的小学,学校开课情况不同,学生在小学阶段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也不同。极少数学生小学阶段未上信息技术课,两个年级分别仅为2%左右。对于开过课的学生来说,三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的最多,接近50%;其次是三年级之后,超过30%;三年级之前则最少,不到20%。两个年级虽然数据相差不大,但还是可以看出,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开课率高一些,且开课时间有所提前,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在小学阶段的受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3.对信息技术课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学生通常比较热衷于上信息技术课,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持非常喜欢和喜欢的态度,但是也有极少数学生不喜欢信息技术课。相比较来说,初一学生持“喜欢”态度的最多,为43.44%,初二学生持“一般”态度的最多,为40.14%。总的来看,初一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明显要高于初二。

4.信息技术课上的基本情况。

(1)学习态度。初一学生整体上比初二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听讲,积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完全不认真的学生。初二大部分的学生处于较认真的状态,有时会说话,思想开小差,能够完全认真听讲的相对少一些,有极少数学生不认真,经常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甚至还有的学生非常不认真,压根不想学习。

(2)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对学生遇到不会问题时的处理方式进行了调查,借此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据调查发现,两个年级均有接近80%的学生较积极,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会消极对待,不去请教他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好意思问,希望老师能够主动提供帮助。其次是觉得无所谓,另外还有极少数学生顾及面子问题,不懂装懂。初中生自尊心比较强,比较好面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

(3)学习能力。对于同样未接触过的新内容,有的学生很快就能学会,有的学生却领悟较慢,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是重要的原因。根据统计,两个年级均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学会信息技术课上安排的内容,初一为59.9%,初二为52.83%。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时候学起来费劲,初一为37.47%,初二为42.4%,另外,学起来很费劲的学生,初一为2.63%,初二为4.76%。总体来说,初一学生学习的轻松度要高于初二学生。

四、调查的结论与对策

1.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当前,我校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状态,喜欢信息技术课,并且有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端正的态度,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对信息技术还是存在着情感或者态度方面的问题。初中生自制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少部分学生的消极情绪和课堂上的不认真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传染”给其他同学。因此我们对这些少部分学生应该给予积极的关注,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感受信息技术知识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必要时加强外界对他们的监管和督促。

2.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虽然也在积极转变自身思想,希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但不可否认的是,我校的教学方式仍然相对单一,仍以“教师演示—学生练习”为主要形式。长期下来,很多学生思维出现惰性,喜欢听老师讲然后跟着做,缺乏足够的探究和协作意识,这种被动参与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要培养学生探究、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就应充分运用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促进师生和生生间的多元互动,在共同的探索中,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集体的智慧。

3.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还存在着学习能力、兴趣、习惯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将这些作为合理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区分为好和差。要是把这种差异作为宝贵的财富,从中看到学生潜在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4.充分利用课外信息技术条件。

电脑在家庭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条件,我们应该积极地给予正确引导。首先让学生知道,通过网络可以查阅资料,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其次,还应营造学习的氛围,设置适度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去完成或者引导他们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最后,我们还可以利用论坛、微薄、QQ等,加强指导,促进师生、生生见的交流,提升学生探究的热情。

上一篇:巧用它山之石,攻克教学之玉 下一篇:英语双及物构式的语义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