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

时间:2022-09-29 11:28:56

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几点认识

【摘要】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本文就通过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五个方面,如何更有效地搞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自己一些粗浅认识。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观察能力 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特征.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培养科学素质为目标,具有其它化学教学内容和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化学课标赋予了化学实验新理念、新的目标与新的评价标准,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化学、开展化学实验呢?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如何更好地实现化学新课程的教育目标?本文就怎样搞好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建立了新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强调“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新课程中的课程理念在中学化学教学的落实和实施都离不开化学实验。所以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二、明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基本知识的常规教育

初进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同学们都好奇、好动,实验时都抱着玩的目的。所以进入实验室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实验知识常规教育。如:《实验室管理条例》、《学生实验须知》、《安全规则》和《实验的作用和地位》、常用仪器的性能与特点,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等。除进行上述常规教育外,要指导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及注意的问题。其次实行学生分组实验的固定位置制度,即每学年在学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前于任课教师协商安排好各位学生的分组和位置,并记录学生分组座位名单表,避免学生实验时乱坐、乱搬移物品的现象,以凸显实验的组织性,以便在学生实验中检查和指导,对出现问题和损坏的仪器也便于追查责任人。其三,实行实验组长负责制,在各组指定一名比较负责成绩相对好、动手能力强学生担任实验组长,同时对选出的组长及时进行培训,便于在分组实验中协助教师负责组织管理本组的实验。其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注重巡查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实验操作。

多年来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顺利开展实验创造了良好的前提,避免了学生进入实验室就盲目操作、乱哄哄、一问三不知的现象,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三、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在化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智力,最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它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让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计划,认真细致的观察是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如:学习燃料一章时,让学生课后观察蜡烛燃烧和燃烧时上方罩一个玻璃杯的各种现象,学生观察后只能答出;颜色和状态;有明亮火焰产生;杯上有黑色物质生成。显然答案是很不完全的。原因是 没有抓住观察问题的要点。此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观察,不但要观察化学变化,也要观察物理变化。 对观察的涵义要明确,观察和思维想结合。例如不但直接看到蜡烛有明亮的火焰产生,还要仔细观察火焰的形状构造和各部分的明亮程度。进而还要判断各部分的温度是否相同,即用火柴棍迅速插入蜡烛火眼中很快拿出观察现象可得出结论。又如蜡烛逐渐变短,就要研究生成了什么物质,观察到玻璃杯壁上有黑色物质和水雾现象,要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全部现象。例如蜡烛燃烧后变短和杯中有水雾,学生观察后没有答出,就是对后一现象的忽略。通过有要点,有意识的观察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不仅使学生认识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而且为今后的实验如:探究甲烷的成分,物质加热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对初学化学的同学来说,应认识到要学好化学,培养观察能力是很重要的,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对于化学实验现象的深入观察是需要以化学知识为基础的,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独立实验操作能力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完成探究实验并得到良好、明显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对每个同学来说只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独立实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要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应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示范必须规范化。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能否正确掌握操作方法。所以教师示范的每一个操作都应成为学生的榜样,无论是仪器的使用或是实验的基本操作,都要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做到,使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养成正确的习惯。

2.注重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原则。

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为了使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和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的道理,而这些实验技能要为学生所掌握则必须经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才能达到。因此要让学生多加练习。如:液体的量取,天平的使用,经过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准确量取液体,熟练使用天平。又如:振荡盛放在试管中的液体及搅拌烧杯中的物质时,也不是立刻就能运用自如的。也必须经过多次的练习才能掌握。

3、及时防止和纠正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

要使学生做到正确的进行实验,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僻免发生事故。例如: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时候,有些同学经常出现如下的错误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内不放棉花而造成实验的失败。因此教师应提前指导学生分析原因而纠正错误。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保证良好的实验效果。另外在进行实验之前,提出一些有关实验错误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纠正,认识错误在哪里,以防止在实验时出错,从而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在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的兴趣更浓厚.

五、指导学生因陋就简,利旧利废,自制实验用品和课外实验活动

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而且有力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碳的知识后。在做木炭的性质实验时,可指导学生在家中自制木炭,而进行家庭小实验,比较小木条和木炭的燃烧情况和木炭的吸附作用。这样不但完成了实验内容,而且还牢固掌握了木炭的性质。又如让学生利用家庭厨房里现有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菜刀表面留下的锈斑;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比较食盐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限用厨房内的用品来鉴别精盐和碱面;利用紫罗卜和有色花卉叶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厨房中各种溶液的酸碱性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这种放手让学生参与的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化学实验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学生动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实验解题比过去只按书本背几种混和、分离、鉴别、加什么试剂、有什么现象的死背硬记更有意义;做这样的实验,不但觉得学得开心,而且知道怎样做,做后记得也牢。

总之,通过上述几点化学实验教学做法,指导学生实验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开拓了视野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素质。

上一篇: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