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初探

时间:2022-09-29 10:40:39

关于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初探

【摘 要】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要理解实验室文化的内涵,认清其特征和功能,同时在建设实验室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特征;功能

高校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实验室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是实验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要求,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水平、上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实验室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管理模式,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我们通过研究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新特点,准确把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方向,积极开展实验室文化建设,不断为实验室注入新的活力,从而增强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实验室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在英文中是“culture”,原意是指“耕作”,人类通过耕作土地获得更多食物,即对自然物施以作用改变其原有生存方式,同时形成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在现代意义上,“耕作”是为了生活所需而进行的劳动。《辞海》对“文化”有两种界定,一是广义的,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二是狭义的,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依据文化的这一定义,可以引申出实验室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具有实验室特色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实验室文化专指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文化是与实验室相关的文化形态,涉及文化观、科学精神、校风、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传统习惯、道德规范、教育理念等要素的集合。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手段,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最经济的无形财产与重要资源。

实验室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1.1 实验室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又称作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物质形态,它既是实验室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实验室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实验室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楼宇建筑、房屋布局、教学设施、校园自然生态、环境等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内容。

建筑与布局:艺术性建筑与实验室合理布局既能反映实验室独有的特色,还能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文化熏陶与濡染,富有润物无声的教育意义。

装饰与布置:实验室室内设备布置合理、摆放整齐,实验项目介绍、规章制度、恰当的名人名言与肖像陈列有序。利用室外墙壁、走廊张挂科学家画像、有价值的照片、图片及语录、标语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绿化与美化:优美的实验室内部与外部环境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文化景观。幽雅健康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法律意识的强化。

1.2 实验室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内在机制,是实验室长期形成并为全体实验室工作人员认同的行为规范,是维系实验室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制度文化的既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刚性的包括成文或明确的规章制度,柔性的包括实验室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它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1.3 实验室精神文化

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集中体现在实验室的理念和精神之中。实验室精神的核心是实验室的治学理念和研究风格。精神文化体现着实验室文化的价值观,是实验室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实验室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实验室精神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室精神文化要具有追求真理的精神。专业人员在实验室开展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新规律、提出新理论、新方法的过程,也就是探求科学真理的过程。实验室精神文化应当培养这种敢于追求真理并为真理献身的勇气、毅力和决心。

(2)实验室精神文化是一种崇尚学术的文化。大学实验室应当提倡“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精神,始终强调独立学术人格、独立逻辑思考、独立科学判断,营造自由进行科学探索和创新的氛围。

(3)实验室精神文化是一种严谨求实的文化。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崇真务实,能够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地勤奋工作,才能实现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发展。

2 高校实验室文化的特征

2.1 继承性和发展性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就更非易事,需要精心培育,不是靠引进几个人才或购置一批高、精、尖仪器设备就能成就的。它是一个科学知识、实验技能、研究成果等不断传承的过程,是一个学术传统、学术氛围、科学精神不断传承的过程。世界一流实验室的实验室文化,都是经过长期发展、不断积淀形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验室文化的特色也应不断丰富和发展,要在保持和强化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探索新的亮点,不断赋予其新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其文化的先进性。

2.2 客观性和自主性

实验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子系统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从而决定了它具有校园文化的客观属性。校园文化既是实验室文化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其在进行科学建设进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进行实践检验的基地。高校实验室是一个比较自主的文化子系统,在实验室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主体意识,可以激发实验室整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使实验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按照学校整体发展的思路,自主地构建和选择适应自身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实验室文化形式。

2.3 非强制性和相对持久性

实验室文化影响的非强制性更多地是通过实验室的隐性氛围对实验室的师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的。实验室形成的特定环境和氛围,对师生员工有陶冶和感染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全体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感和生活,起到净化、美化心灵的作用。由于实验室文化是实验室优良传统文化的结晶,因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它对实验室一代又一代人产生的影响具有相对持久性。这种持久性不仅表现在实验室文化对其所培养人才影响的长效性上,而且还表现在它对实验室培养出的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为人处事和个人发展方向的影响上。

3 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功能

3.1 教学功能

实验室是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园地。在实验室里,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设备和器材如仪器、音像图片制品、计算机等的演示操作,把在教室里教给学生的书本上的知识上升为科学理性,使学生增强对书本理论的理解,从而获得更科学、更深刻的实践知识,这是教学功能。

3.2 知识转化功能

实验室是实验场地,学生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验室进行应用和检验,观察它的变化和结果,通过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获得真实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这是知识转化功能。

3.3 科研功能

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和资料资源,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它们开展创新性的科学实验,如教学研究、科研项目研究等,这是科研功能。成员通过优秀的实验室文化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进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以一种崇高的精神力量满足成员的精神需要,从而使其振奋精神、奋发向上,在实验室内部产生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激励全体成员团结一致为科学研究做贡献。

3.4 熏陶功能

实验室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学子们置身于文化环境中,受到人文的熏陶,可以逐步改变其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精神氛围、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塑造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与气质的人。造成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4 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注意事项

4.1 实验室文化建设应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相一致。实验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校园文化为生长土壤的文化。校园文化既是实验室文化的生存基础,同时也是其在进行科学建设过程中所必须依赖的重要理论依据和进行实践检验的基地。校园文化价值在于“教什么,怎么教,培养什么样的人”。实验室文化深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其文化价值秉承校园文化价值。因此,实验室文化建设必须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吸收其合理、先进的部分,体现其教育背景和人文特征及价值观念。同时,实验室文化建设也需要学校领导的重视、科学管理和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大环境的配合。

4.2 发挥大师和实验室学术领军人物的精神文化带动作用

实验室文化是一个实验室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淬炼的风骨与品格,是数代实验室人智慧的沉淀与积累,也是实验室在吸收时代精神之后的创造与升华。在新时期与时俱进,提炼既具有时代特征又反映实验室特色;既高度凝练又准确深刻体现实验室精神内核的核心理念,是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任何一个有成就的实验室都有在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学术大师或学术领军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治学理念,由此发端形成了实验室的传统、特色和文化底蕴,经过历代人的传承、扬弃和创新而铸就了实验室的精神。他们是实验室精神的创造者,在实验室精神文化产生的过程中,作为实验室理想追求的践行者和治学理念主持者,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验室精神文化的传承者。不管是在职的还是退休的,这些学术大师或学术领军人物都是实验室的宝贵财富,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实验室精神导师的作用,对于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4.3 处理好奉献与利益的关系

实验室文化建设具有的激励功能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实验室文化虽然更强调精神激励,但物质激励也不可忽视。传统的、单纯的“无私奉献”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现在的社会实践出现了个别相背离的现象。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经济利益,并且常常以此作为评价自身价值的尺度。在实验室工作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验、重教师轻实验技术人员的倾向,实验技术人员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先选优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因此,对于一些经验丰富、工作突出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实验技术人员,由于他们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在职称评聘和利益分配上应该给予适当的倾斜。这是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助推剂。

4.4 重视和鼓励教师参与

有的新建本科院校中,科研教学型和教学科研型教师往往不多,不少教师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的观念。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实验的时间外很少在实验室,没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几乎不到实验室,这种局面亟需改变。实验室文化建设没有教师的参与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制定措施,让教师多进实验室。比如,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将更多的教师吸引到科研课题组去;加强科研奖励的力度,让教师崇尚科研,喜欢科研;策划学生课外科研活动项目,制订教师指导责任制,给更多的教师分配实验指导任务等。

5 结束语

实验室文化建设不是一日之功,也不能期望它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要靠长期积累,要在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和活跃积极的实验室学习和学术气氛的基础上,通过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能动创造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而积极健康的实验室文化将有助于实验室的高效运行和实验室各种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并能为实验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软环境支撑,为实验室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0(29):154-156.

[2]刘金吉,李晓,胡建伟.环境监测实验室文化的发展与构建小议「J.污染文治技术,2008,6(21):73-76,100.

[3]郭文龙,朱瑞良,马荣德,等.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2(25):179-184.

[4]郭恩棉.浅谈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学理论,2009,(16):208-209.

[5]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8):15-19.

[6]周守喜,胡毅,石东平.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4(5):95-97.

[7]石瑛,吴其光.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其构建「J.教育探索,2010,11(233):811-82.

[8]杨安,洪家慧,魏勇.刚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25):555-557.

[9]高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之我见「J.鸡西大学学报,2006,6(6):10-11.

[10]夏石头,萧浪涛,匡勇,等.“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28):5-7.

作者简介:

徐海花,硕士,高级实验师。徐海燕,本科,中学二级教师。彭儒武,硕士,高级实验师,实验中心主任。

上一篇:快门上的社交感官 下一篇:红盒子·爱情与爱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