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发电厂电能计量规划

时间:2022-09-29 09:10:34

海勃湾发电厂电能计量规划

[摘要]本文针对大型火力发电厂电能计量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索,介绍了火力发电厂电能计量、计费、管理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海勃湾电厂电量的计量、分析与管理系统和对厂用电各相关部门监督、管理措施,以及降低厂用电率、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在运用现代化计算机系统实现发电厂电量监控考核,从而发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方面进行了实践。

[关键词]电能 计量

一、引言

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将节能降耗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发电企业,一方面承受着来自社会、环保等发面越来越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用电供需矛盾的缓解,发电侧市场开放和竞争的程度日趋加剧,出于提高经济效益的考虑,电厂降低能耗的要求也日趋强烈。除了有效降低煤耗指标外,降低厂用电率也是减少能耗的主要手段和目标之一。

因此如何有效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在上网电量减少、内部挖潜措施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能耗,降低厂用电率,提高厂用电管理水平,成为电力行业各发电企业关注的焦点。

发电企业的厂用电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煤质、发电量及辅机设备运行式、工作效率等。过去我国在提高厂用电率方面的工作一直没有系统的进行,只是停留在单台设备,单个对象的分析层面上,如对各种风机加装变频器、除灰系统等进行单个的优化改造;同时在管理方式上,采用定期人工抄表的管理模式,并不能对厂用电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统计及分析。因此开发、规划一套有效的电能计算机监控分析系统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

1、使发电企业降低发电成本、提高上网电量,实现降低煤耗、节能增效的目标,极大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

2、通过全厂电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可以准确、安全采集到所有计量点在同一时刻的电量,提高了数据的同步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完全替代人工抄表的落后方式,减轻运行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3、通过数据分析,为提高上网电量、降低主变损耗、降低厂用电率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也为设备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4、实现发电厂辅机能耗的全面监管,统计各个辅机的耗电量。使得电厂能够精确掌握厂用电的情况。

5、指导运行值班人员调节机组运行参数,提高发电厂的经济运行水平。

二、实现目标

海勃湾发电厂现装有4台发电机组。为加强对电量的计量、分析与管理和对厂用电各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降低厂用电率、提高经济效益并提高电厂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已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手段,如各出线上网电量、#3、4、5、6主变均采用兰吉尔Q表,0.2S级、双表配置,#3、4、5、6发电机、高厂变均采用兰吉尔U表,0.5S级、单表配置,新更换北京中科伏瑞电气技术有限公司PSM-1D电能量远方终端。

在#5、#6机6kV系统更换安装了多功能电子表,分别新装独立的电能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5#、6#机组厂用电电表数据。

电能表与采集器通过RS485口直接连接,并将采通过直连电缆送入电能数据管理系统,服务器端安装煜邦公司MPTMS2001软件一套,这样就可以实现全厂电能量的采集、处理、分析和管理。

因此应加快完成全厂计量系统未完成部分的计量改造,并实现电量远传和进一步的分析和利用,以最后建成完备的全厂电能计量计费管理系统,实现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管理的目标。实现准确分析全厂电量平衡及厂用电电量平衡。

四、计量点配置

因计量点的不同对电能表的等级要求也会有所差异,所以明确系统计量点的设置是确定所选电能表功能和数量的基本前提。全厂计量点的设置依据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规定,配置III类电能计量装置

4.1 互感器及二次回路

根据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I、II、III类电能计量装置应:

1、I类配置0.2级的电压互感器和0.2S级的电流互感器;

2、II类配置0.5级的电压互感器和0.5S级的电流互感器;

3、电压、电流互感器须专用或具有电能计量专用二次绕组。

4、互感器实际二次负荷应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

5、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应为0.8~1.0;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应与实际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接近;

6、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得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否则应选用高动热稳定电流互感器,以减少变比。

7、对III类、V类电能计量装置电压、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未作规定,且实际二次回路较短,对电能计量影响不大,故无需进行特殊改造。

4.2 电能表

电能表是整个系统的基层,直接安装在计量点,由于厂用电系统主要是对业主控制厂用电率提供参考依据,所以对电表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在功能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1、准确度等级:按照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属于I类电能计量装置,应选用有功0.2S级、无功1.0级电能表;属于Ⅱ类电能计量装置,应选用有功0.5S级、无功1.0级电能表;属于III类电能计量装置,应选用有功1.0级、无功 2.0级电能表;

2、具有双方向有功和四象限无功计量功能;

3、具有RS485和红外光数据输出接口,数据通讯协议为DL/T645-1997;

4、接线方式:三相三线或三相四线按现场实际接线要求选用;

5、具有LCD当地显示屏,显示数字位不少于7位,并能显示各种有关状态;

6、具有全失压纪录、失流记录、电流不平衡记录、事件记录、电压合格率记录等功能;

7、按月统计电量功能。能给出上一月到上三月的电量;

8、可测量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网频率等数据

4.3 电能量远方终端

整个系统的中间部分为电能数据的采集器,它的主要作用一方面是通过多种方式与多种电能表相联,采集、处理、存贮电能表输出的电能量信息;另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拨号、专线、直联、网络等方式与主站通讯,接收主站的控制指令,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

4.4 数据通信方式

系统通讯有以下两部分,一部分为采集装置与电能表的通讯,一部分为采集装置与厂用电量数据管理系统后台之间的通讯。

电能数据综合采集装置与厂用电计量电能表之间以RS485方式通讯。

电能数据综合采集装置与全厂计量管理分析系统主站的通讯有三种方式:拨号方式、网络方式和电缆直联方式。推荐采用电缆直联,主要考虑是:数据的安全性,并最大可能地为生产运行提供准实时数据支持。

五、结论

在目前的形势下加快建设全厂电量的计量、分析与管理系统,对厂用电各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降低厂用电率、提高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

2、 原有的电量贸易结算的《电厂电能自动采集计费系统运行规程》;

3、 DL/T614-1997《多功能电能表》国家标准。

4、多功能电能表及抄表技术;

作者简介:邬先梅 女 助理工程师 从事电气检修电测仪表工作;邢立云 女 1981出生 从事电气检修专业;邬骏宇 男 内蒙古农业大学实习生。

上一篇: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下一篇:谈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