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乏”来袭,“氧”生之道

时间:2022-09-29 09:08:38

在拥挤的公交地铁里,频频犯困、哈欠不断;在门窗紧闭的办公室里,恍恍惚惚、头昏头疼;在持续高强度状态下工作,白天疲累,夜晚失眠……你可能以为这都是“春困秋乏”带来的倦怠,殊不知,你正患上了易传染的“秋病”!

犯困并不是身体在秋天的必然表现,完全可以通过锻炼和治疗来避免。眼下已进入“秋乏”季节,从事手工操作或机器操作作业的人员,一定要时刻谨慎高度认真,切勿分散注意力,避免因思想麻痹导致的伤残行为的发生。

常犯困,或与血脂升高有关

很多人认为犯困是阶段性的表现,不是病,而事实上,秋季疲惫感太强,也是一种身体生病的症状。秋季常犯困,很可能是血脂升高的信号,主要是大脑供血不足、相对缺氧所致。高血脂的人,体内血液流动相对缓慢,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而且高血脂会在体内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狭窄,导致大脑缺血缺氧。

对于“秋乏”患者,如果存在高血脂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皮肤黄色瘤,已有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有长期大量饮酒、摄入高脂、高糖饮食等危险因素,或是中老年、绝经后女性,应尽早去医院检查血脂;若没有其他明显异常的普通人,建议每两年查1次血脂;40岁以上的人最好每年查1次。高危人群和高血脂患者需听从医生指导,定期复查。

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氧”生

曾有美国研究者发现,人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每次吸进和呼出的气体量只有400~500毫升,而在干燥的秋季,人体需要获得更多的能源和氧气,来满足身体需要。

总的来说,衣食住行四个方面都能给自己供氧。着装方面不宜太厚,轻薄的“装备”能让人身心放松;日常饮食多补铁,铁能增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的能力,所以,平时可适当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鸡蛋、菠菜、黑木耳等;从居住环境上看,在阳光照射下,绿植发生光合作用时,会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但在光线较暗时,它们会进行吸收作用,和人们争抢着吸收氧气。因此,阳台、大厅等阳光充足处适合摆放绿植,但卧室最好不放大量绿植,即使放,临睡前也最好搬出去,避免植物与人体“争夺”氧气。

吊兰、白掌、文竹、绿萝等净化空气效果都不错。另外,芦荟如同“空气监测器”,一旦叶子呈褐色或有黑色斑点,就说明应想办法改善空气质量。最后,需要提醒的是,长期、规律地坚持慢跑、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在最短时间内补充氧气。不过,一定要避免秋季运动过量,否则容易胸闷、气喘等,导致大脑和心脏的缺血、缺氧。

上班族要把握“黄金10分钟”

对很多年轻人而言,“秋乏”这样的小事,熬过去就罢了,可这种病对身体的影响,有多少人能预知?有急诊经历的专家都不会这样“糟蹋”身体。

年轻人要在秋季给自己供氧,首先得学会把握“黄金10分钟”。长时间精神紧张地处于高压工作状态,大脑耗氧量会随之增加。如果身体本就亚健康,就很容易出现供氧不足,造成头晕、思维混乱、工作效率下降。建议工作压力大的上班族,每工作两小时就得休息10分钟,伸伸胳膊,抬抬腿,或站在窗边看看远方。

多数上班族的“秋乏”也与工作环境内缺氧有关,所以,每天应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避免因密闭空间导致大脑缺氧而发生意外。

最后,节奏快、压力大让很多上班族内心憋闷,心理“缺氧”。所以建议上班族多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提升自己,上些培训课或兴趣班,或者回归家庭生活,推掉不必要的应酬,多和亲朋好友去户外郊游或聊天,放松身心。

上一篇:警惕新生儿脐部流水 下一篇:“懒人操”做出年轻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