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只新基募资2813.2亿 规模缩水逾3000亿 银行系基金虚胖

时间:2022-09-29 08:19:45

214只新基募资2813.2亿 规模缩水逾3000亿 银行系基金虚胖

刚过去的2011年,基金业“亏损”一片。继2008年以来,公募基金2011年创下最差业绩。根据有关数据统计,2011年,股票型基金跌幅最大为25.02%;指数型基金略好于股票型,下跌22.35%;混合型基金则下跌21.95%。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新发基金来说,2011可谓“发行年”。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在去年63家基金公司共计成立的214只新基金,实际募集总额2813.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是由于基金净值的大幅下跌,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终究还是缩水超3000亿元。

基金公司年末规模排名战依旧打响。据统计,超过八成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同比下降,仅有7家基金公司去年底资产规模较前年出现不同程度增加,这其中又数四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规模增长骄人。对此业界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其利用货币基金冲规模。

公募基金大亏损

2011年,股债双杀。A股市场大幅下挫,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上证指数全年下跌21.68%,沪深300指数下跌25.01%,深证成份指数下跌28.41%。债市也遭遇危机。市场表现如此糟糕,基金自然乏善可陈。

根据天相投顾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股票型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3.92%,整体跑输大盘。债券型基金同样不容乐观,7年以来首次出现收益告负,债券型基金去年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15%,根据银河证券统计,一级和二级普通债券基金分别下跌2.83%和3.79%。截至2011年年底,债券基金份额规模为1309.62亿份,同比增加125.42亿份;在处处“飘绿”的环境中,货币基金成为唯一的亮点,在2011年实现了3.48%的正收益,成为2011年唯一上涨的基金品种,货币基金的份额规模为2948.95亿份,同比增加1416.18亿份。自2007年诞生之日开始就连番遭遇挫折的QDII基金,在2011年再次遭遇滑铁卢。根据统计,2011年QDII基金全年跌幅达20.81%。由于美国股市的较好表现,在21只QDII基金中,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基金全年净值累计下跌2.52%,成为2011年跌幅最少的QDII基金;排名垫底的是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净值累计下跌26.88%。

而2011年对于QDII基金来说,其中一件标志性事件是去年11月7日,顶着中国第一只QDII基金光环的华安国际配置基金被清算,这是中国首只被清算的公募基金,着实令人唏嘘。

“2011年是一个系统性风险释放的过程,流动性不断收紧,通俗地讲,就是‘钱’不断被收回银行体系,是一个‘钱’不断被收紧的过程。” 上投摩根基金经理董红波称,尽管股票市场具有很多本质,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最终体现在现实的角度就是买卖行为,即有没有钱买和愿意不愿意买。这也是影响股市系统性风险的核心问题之一。

银行系规模注水

2011年初,新基金发行数量猛增,创出历年新高。根据巨潮资讯网数据显示,2011年共有214只新基金成立,募集总额2813.2亿元。相较于2010年的148只新发基金在产品数量上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募集资金方面2011年募集资金总额却低于3104.58亿元。这也就是说2011年新成立的基金平均募集额较低。

“尽管去年新基金数量不少,但由于整体市场低迷,所以使得新基金首发规模大幅下降,所以募集的资金量并不大;另一方面去年基金平均亏损较大,所以整体的管理规模出现缩水。而缩水规模大于新发基金的规模,导致整个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缩水3000亿左右。”杨德龙称。

每当年末,基金公司间的规模排名大战甚嚣尘上。而在2011年有超过八成基金公司资产规模同比下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基金资产管理净值为21928亿元,较2010年底大幅缩减3108.08亿元,降幅达12.45%。

在2011年,仅有工银瑞信、中银基金、民生加银等7家基金公司资产规模较2011年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工银瑞信增加了119.93亿元位列榜首,中银基金和民生加银分别以43.35亿元和25.36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7家资产规模增加的基金公司中,除新华基金和万家基金外,其余5家公司均为银行系基金公司。

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猛增似乎“有迹可循”。以排名首位的工银瑞信为例,在2011年四季度,工银瑞信货币突然发力,从2011年三季度末的29.22亿份暴增至213.63亿份,环比增加184.41亿份,增幅超过600%。凭借着货币基金的“东风”,工银瑞信终于在年末“杀入”基金前十强,排在第九位。

“通常一些基金公司会用货币基金为规模注水,因为货币基金没有申购赎回费用,而且风险极低。”智库金融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样做主要还是为了冲规模,排名靠前一点,董事会在这方面也有考核。这样就是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董事会对基金公司的考核也不能单纯以规模来衡量,应该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指标考核。

上一篇:设“超级能源委”要汲取铁道部教训 下一篇:违规套现近20亿 国寿人保补内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