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无声的魅力

时间:2022-09-29 08:10:40

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它是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获取文字信息、书面知识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这就告诉我们,默读在教学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默读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平时看书读报,人们往往采用默读的方式。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扩大知识面,我认为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十分重要,这也是我近几年来开展研究的一项课题。

阶段一“能竖起耳朵听吗?”

这一阶段的默读训练要求要放低,教师先轻声读课文,学生看课文,嘴不出声。但老师要提醒学生不要用手指着文字。这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应有选择的挑选一些比较适宜学生心理特点的文章,如一些童话故事、优美的散文、诗歌等。下面是我开展默读训练的一个小片段。

二年级上册《16风娃娃》

(猜谜语:花儿见它招手,树儿见它弯腰,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让路。导入新课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并扫清生字词。)

师:小朋友们,风娃娃可闲不住了,快看他会去干吗呢?拿起课本听老师读二、三自然段。转动你的小眼球,仔细看,用心听。(师读相关的段落,并把风娃娃做好事的句子读得突出一些。)

生:老师我知道风娃娃去做好事去了。

师:都做了哪些好事呢?

生1:风娃娃让风车转的更快了,让秧苗喝很多的水。

生2:老师我还知道风娃娃能帮纤夫拉船呢。

师:是啊,你们可真会听,风娃娃身上的优点被你们一一找出来了。现在再请你们轻读读二、三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找到风娃娃在做好事,请划出来读读。(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他还不能把看到的文字转换为意义,还需要靠轻声的朗读才能领会意义,所以我让学生听我读后,再让他们轻声朗读,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通过学生深入地咀嚼品味文中的句子词语后,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风娃娃的优点。学生找得也很好,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等句子的研读过程中,风娃娃那种乐于助人的品格体现地更加深刻、到位。让学生在“听”与“感悟”的过程中渐渐培养起默读的习惯。

阶段二“能掀动你的小嘴唇吗?”

曾看到过无锡名师孙永民执教的《阿里山的云雾》一课,其中就有这样一个片段的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迷人的小嘴唇是可爱的……(学生笑了。)你们默读的时候,让老师看到你们掀动着的迷人的小嘴唇,好吗?(学生读得格外认真,小小的嘴唇间流动着专注、入神……)

师:通过你们香甜地咀嚼,你能告诉老师你在咀嚼可口的“桑叶”时,尝到了什么味道,吸收到了什么新鲜的营养吗?(学生各种独特的阅读感受都脱口而出。)

孙老师这种“默朗读”的方式启发了我,我从中感受到“默朗读”的魅力: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不出声、不指读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默朗读”,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进入默读状态的缓冲期,另外默读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也乐意接受“掀动你的小嘴唇”这种轻松的“默朗读”方式,体验着文本带给他们的独特感受。在“默朗读”训练一段时间后,要学生适当的加快速度,不过默朗读虽然不发出声,但阅读速度比较难提高。我选择《充气雨衣》、《雷雨》、《阿德的梦》等文章开展默读训练,因为这些文章相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较长,默读往往能收到朗读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阶段三“舞动你的小手,静心研读。”

在中高年级,我让学生边默读边拿起笔在文章空白处做记录,古人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圈圈划划、读读记记,在默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解疑。不但提高阅读速度,还增进了阅读的效率。读书一定要读出味来。

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曹操是个多疑的人,他怎么会轻易信任黄盖呢?”这个问题理解起来比较难,也不能只言片语就可以解决。我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专心默读1到11自然段,研究黄盖写的那封诈降信,再穿插“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相关材料,与课文对照起来研读,从学生们那专注的神情可以看出,他们研究地十分投入。

默读后,我引导学生对刚才的问题进行讨论。一生说:“周瑜打黄盖,这是他们设得一计:故意让曹操知道他们之间的不和。”另一生说:“黄盖在信中故意说周瑜的坏话,说曹操的好话,投其所好。”“曹操是从北方来的,现在作战最缺得就是粮草,而黄盖呢,正好在周瑜军中管粮草的,这正中曹操下怀。”“黄盖真的独自开着一条船来了。等曹操发现端倪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学生的理解多么精彩呀!在疑难处不妨“放一着,退一步”,让学生静下心来静思默想。学生摆脱了教师的牵制,反而会想的更宽,想的更远。这是朗读所体会不到的。

总而言之,进行默读训练前,教师要提出明确要求和问题,给学生一种阅读的导向,激起通过默读解决问题的愿望,做到有目的地去读,读中有思,思中有悟,达到默读的最佳效果。另外,我在课堂上会保证一定的默读时间,合理开展默读训练。每周一节的课外阅读课,我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我所提供的文章后,并能回答相关的问题。每学期的训练时间段,我都会提出不同的默读速度和要求。课外,我会提供读书目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每个月到每个学期,罗列书名,让家长陪同去购买,边阅读边做好“看书记录”,定期上交并检查阅读效果。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家长欣赏他们孩子“作品”的同时也让他们参与到孩子的课外阅读监督上来。开展“网”上阅读是我正要着手准备的一块内容,目前我考虑比较多的是我班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特别好,另外,留守子女比较多,没有父母监督地“上网”,怕学生会把持不住。以上这些零零碎碎的观点,是我近几年来开展默读训练时的所思所悟。

上一篇:浅谈英语中的文化教育 下一篇:课外阅读课内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