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不要抱着玩票的心态

时间:2022-09-29 07:42:12

《影视圈》:做了这么多年制片人,你认为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什么?

王平(以下简称王):这十年来,中国的影视业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最好”是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经济地位的上升、国家产业战略的转移,使中国影视业成为一个产业焦点。“最坏”是管理机构、影视业内人士和投资人面对热潮,急功近利,准备不足,导致烂片层出不穷,佳作不多,投资失败,这肯定会伤害这个行业。

《影视圈》:浙商热衷于影视投资的原因是?

王:浙江出了几家比较不错的影视公司,比如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等等,而且老板都是电视人出身,大公司的示范效应占很大因素;其次浙江原本在全国的电视剧制作上也是颇有作为,曾经的人文类电视长剧很受欢迎,这是基础;最后是横店影视城的影响,加上浙江省对文化产业在政策、税金上的支持。尤其华策影视做到上市,这个示范效应很大。从另外角度看,整个文化产业中,电视剧的市场化还是比较成熟的,有一个成熟的产业链条形成。不像电影目前还踩不对点儿。

《影视圈》:浙商作为推动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有怎样的共性?

王:从文化传承来讲,整个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浙江的文学史,浙江人对影视文化感兴趣,也多少有点文化情结。从个性来讲,浙商这个群体相对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在影视投资上的成功率也还是比较高的。但因为目前一窝蜂拥到一条道上来,自然上当受骗的不少,这还要看他们抱着一个怎样的态度进来。曾经有个浙江老板多次找我说想进来,我劝他不要来。他原本在北京做服装生意,因为儿子在日本学表演后回国,他想让儿子演戏。我跟他说如果你不是以做生意的心态进来做这件事,你就会判断失误。后来他不听劝去投了两部戏,每部投进去三百多万,结果一部都没卖出去。后来他跟我聊体会时说,服装就算再卖不出去,它的利润点高,就算过季也可以打折促销,现在抱着一堆光盘根本没人要。这个行业就是这么残酷,成功了百分之百的高利润,不成功则血本无归。

《影视圈》:前不久,有浙商因投资失败而自杀,这会给盲目投资敲响警钟吧?

王:我觉得会是一个信号。艺术创作要回归到艺术的本源。早年间,也有不好的投资倾向,比如行业的钱、地方城市的钱等等,投拍的剧大多不好,就因为他们没把艺术创作放在首位上,不是真正地要把一个故事讲好,而有其他的目的,这也是一种失败。现在是盲目的资本进来,也有形形的目的,被人一忽悠头脑就发热,但电视台根本不埋单。这都是没有回归到作品本身,跟整个市场浮躁的大环境有关,创作者和投资者都会受到影响。

《影视圈》:为什么这个行业里互骗的现象特别多?

王:我觉得,行业里有一批创作人,他们的日子是很难过的,能抓到一点钱就抓一点。事实上,有很多人没有才华,但他又喜欢这个行业,混来混去就把自己混成骗子。我也收到过好多剧本,根本没法看,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但他如果跟某个演员关系熟啊,经常跟人家吃吃饭啊,有时候就能忽悠住刚进来的老板。就算他们最初不想做骗子,但要有吃饭的手段,慢慢就走到这一步。

投资人也是衣食父母

《影视圈》:浙商的投资在给行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催动了制作成本飞涨,短期内有回归理性的可能吗?

王:我觉得影视业并不是一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行业,这对投资人来说,也就是对行业外的投资人来说,不是说用钱就能砸出一个好的商品。对行业专业人士来说,也不是有钱就能砸出一个好作品。最可笑有些导演说:有多少多少钱,我也能拍出《泰坦尼克号》。现在的明星片酬虚高、制作成本翻几番都是基于“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错误的观念。投资人认为某某明星能来演就是好作品,大明星在高片酬的引诱下使他对作品本身的价值失去了判断力,所以烂片应声而生,观众不买账、电视台不买账,“用钱磨出毒豆浆”,所以投资人一枪打死自己。

《影视圈》:国家产业政策的鼓励,也是市场嗅觉灵敏的浙商选择影视圈的原因。

王:有几个方面。一种投资的确是因为别人的行业不景气,要转向。二是不排除有洗钱的,要找一个出口。三是国家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什么说生意人有市场嗅觉,往往来自于他们对产业政策变化的判断。其实我们的文化产业空间很大,去年电影票房130亿,这个数字就是卖茶杯的都比这个要高。国家大力扶持也是看好一个机会,世界金融危机之后,整个国际电影市场都在看好中国,包括好莱坞的大腕也想来中国发展,这对整个影视产业的提升是有积极影响的,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一进来,推动的速度也会加快,这是好事。但是,很多浙商虽然瞄准了市场,但因为没有好的门路,咱们目前专业的电影基金太少,所以折本的也很多。

《影视圈》:发展专业的影视基金很有必要。

王:影视投资是好生意,但行业外的投资人一定要相信专业,影视投资回避风险,专业基金是一个办法,对专业公司的参与也是一个办法。韩国当年电影大发展的时候,有形形的电影基金。专业的基金会给每一笔投资保证一个年收益率,是真正有保障的投资,韩国的影视业一下子就起来了。咱们现在影视基金还是太少,即便有也不太专业。对于制片人来说,也愿意与基金合作。

《影视圈》:你对预备入行的投资人有怎样的建议?

王:我劝过很多人,如果你以玩票的心态来,不是这么好玩的,你扔进去钱有可能一分都回不来。如果你做正经生意,自己考察市场,来整合一个团队,这样好好做是可以的,这个行业空间是非常大的。虽然每年有很多戏播不出来,那大部分是不专业的业外投资被骗进来的,有经验的公司和制片人运作的项目,基本上是没有赔钱的。

《影视圈》:创作者对投资人也要有一个态度。

王:作为影视从业人员,一定要为投资人负责,投资人和观众一样,都是衣食父母,中国现在一次性的投资人太多了,都是试水一次,就被淹,这样金主会越来越少,伤害的是行业本身,是自己。

浙江台州人

嘉华年代国际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总裁

公司作品:《寻找幸福的日子》、《春暖花开》、《黑眼睛》、《玻璃婚》

上一篇:朱志平 我们同流但不合污 下一篇:第六代中流能否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