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预防措施

时间:2022-09-29 07:17:25

母猪繁殖障碍疾病的预防措施

摘要:近年来农村养猪户饲养的种母猪,发生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比较多,而养猪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每头母猪都能提供健康优质的断奶仔猪的数量,为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就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生产性能,现就如何预防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这一问题做以如下分析阐述。

关键词:母猪;繁殖障碍; 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2-0027-01

一、发病状况

近年来东北地区部分农村的种母猪常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发现其主要病因为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型、伪狂犬病病毒、部分为猪瘟病毒和细小病毒引起、且发病率较高,四季均有发生,多见于初产母猪。以流产、产死胎和弱仔为主,各种品系、各个胎次的种猪都有发生,多为散发生,极少数呈地方性流行。

二、 发病原因

(1)引种混乱、检疫不严。农户购买种猪很少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与疫病防控情况,对种猪的健康状况和质量多数不了解,有时为了省钱甚至从猪贩子手中购买种猪。有时在引种时购入了隐性感染猪只,购进种猪不进行隔离检疫就直接进入饲养舍。

(2) 猪舍简陋、饲养环境恶劣。农村养猪户的猪舍多数比较简陋,秋冬不保温、通风不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夏季高温潮湿,蚊蝇等吸血昆虫和鼠类泛滥,粪尿与污水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处理,饲养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养猪户猪舍相对集中,且对病死尸处理不当,一户发病可影响整个村屯。

(3) 交通工具的传播。运输种猪车辆不进行彻底消毒,甚至有的养殖户不消毒,会通过运输途径传播病原体。

(4) 多种动物混养。农村饲养户将多种动物混养或饲养环境污染严重,不更换工作服和鞋,很少消毒,都增加了疾病发生的可能。

(5) 消毒方法不科学。

(6) 免疫预防存在的问题。

(7) 饲养管理粗放。

三、 解决措施

1. 引入良种,严格检疫

(1) 引种前要先调查供种场的生产管理水平,种猪营养状态及疫病防制情况,避免购入品种不好、生产性能差或隐性感染病原的种猪。

(2) 严禁从猪贩子或从不同的猪场购买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种猪,直接混群饲养易造成疫病的相互传染,威胁种猪群的健康。

(3) 引种前要严格检疫,并取正规的的检疫证书,以防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

(4) 尽可能做到封闭式饲养,禁止多种动物混养,舍内使用的各种物品和工具要专用,不得外借,并定期清洗消毒,防止能过过人的流动或物流带入疫病传染源。

2. 种猪舍的基本要求

(1) 最好选择在远离村屯,交通在、水源方便的地点,便于管理与防疫,舍内按馒头规模设计安排。

(2) 进猪前要彻底清扫各种污物与杂物,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干燥后用2%火碱全面消毒1次,干燥后再用清水冲洗1次,第2天用0.5%强力消毒灵或0.3%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次,空舍3~5天即可进猪。

(3) 要彻底铲除猪舍周围杂草,清理污物,排除积水,填平坑沟,消除蚊蝇等吸血昆虫的孳生场地。猪舍要安装纱窗、门帘、防止吸血昆虫和昆虫和野鸟进入舍内。

(4) 猪舍平时的消毒:春冬季每月1次,夏秋季每半月1次。带猪消毒可使用0.3%过氧乙酸或者0.1%次氯酸钠等药物。排污沟、污水池、通道及出入口等处可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消毒。不要长期使用一二种消毒药",定期更换以免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3. 免疫预防及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种猪饲养的关键阶段,用药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效果,可在后备母猪配种前,妊娠母猪产前产后坚持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组合。如在每吨饲料中添加80%支原净120 g、15%金霉素2.5 kg,后备母猪配种前连续使用7 d,可降低细菌性病原体通过母猪早期感染仔猪的比例,同时降低子宫炎、炎的发生。

(2)定期使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甲氧苄胺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等,每季度在饲料中添加,可有效预防弓形虫病和萎缩性鼻炎的发生。

(3)寄生虫病也可降低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有必要通过药物净化体内外寄生虫。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也可注射相类似的药物。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妊娠母猪上产床前15~20 d驱虫。

4.发生疫情时的控制措施

当猪群发生疫病时要及时采取有关病料或血清送兽医诊断中心进行检验,及早作出正确诊断,采取有效措施。隔离病猪,有治疗价值的立即治疗,无治疗价值的坚决淘汰。如果发生一类动物疫病要及时向当地有关主管行政部门报告疫情,封锁疫点,等候处理。病死猪一律无害化处理,不准倒卖。全面彻底消毒,控制传染源,尽快扑灭疫情。

5.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工作做得好,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猪群健壮,不易发生传染病,即使受到感染突发疫情,表现也较轻微。因此,应根据猪的品种结构、生理状态、营养需求,制定适合本场或本地区不同阶段猪的饲养标准。

了解猪群现状,淘汰先天性不育个体,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同时,应为猪只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持猪舍清洁舒适,通风良好,冬天能保温防寒,夏天凉爽防暑,促进猪的生长,减少疾病的发生,维持正常的繁殖生育,提高猪的繁殖率。

作为养殖户,只有准备充分,技术先进,管理得当,才能获得更高的效益,才能推动养猪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上一篇: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 下一篇:论冬季房屋建筑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