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其源出于魏文”辨析

时间:2022-09-29 07:12:03

钟嵘《诗品》评嵇康曰:“其源出于魏文。过为峻切,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然谕清远,良有鉴裁,亦未失高流矣。”关于“其源出于魏文”,有的《诗品》版本为“颇似魏文”,但无论钟嵘原作是哪个,都意在指出嵇康的五言诗与魏文帝曹丕的五言诗有相近之处。钟嵘《诗品》论诗,往往在起首追源溯流,说某一位诗人“其源出于”或“祖袭”、“”另一位诗人,但是对于诗人渊源关系之具体所指,学界看法不一。有些论者认为《诗品》的源流说指的是二者之间的师承或摹拟关系,但是更多论者认为是指二者“体格”相近。

对于嵇康诗歌“其源出于魏文”,摹拟说和师承说恐难以立足。首先,以现存嵇康诗歌来看,并无摹拟前人的诗歌作品;其次,曹丕和嵇康二人在空间和时间上并不存在师承条件。笔者认为钟嵘《诗品》推源溯流,指出诗人之间的因革关系,主要依据诗歌的体制和风格与前人有某些相似之处,由此辨别源流,区分流派。

钟嵘《诗品》评曹丕曰:“其源出于李陵,颇有仲宣之体则。新歌百许篇,率皆鄙直如偶语。唯‘西北有浮云’十余首,殊美赡可玩,始见其工矣。不然,何以权衡群彦,对扬厥弟者也?”对于嵇康诗歌与曹丕诗歌有是否存在相似的体制风格,后世诗论家看法不一。陈延杰先生《诗品注》解析说:“叔夜有超绝尘世之想,其遨游快志,亦颇似魏文焉。”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并不确切。嵇康诗歌中流露的“逍遥游太清”是其超绝尘世之想的体现,但曹丕诗歌虽感叹“遨游快心意”却与嵇康的“遨游快志”不尽相同。嵇康崇尚老庄,其“遨游快志”是老庄理想的追求,也是对魏晋时期黑暗现实的一种不满,是对现实无奈所作出的一种反抗。而曹丕的“邀游快心意”是文人自我意思的觉醒,是在意气风发的心态下所表现的一种踌躇满志。张怀瑾先生否定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他在《钟嵘诗品评注》中云:“按嵇康诗工于四言,风格清峻,感时伤世,‘忧患谅独多’(《秋胡行》七首之一),与魏文诗‘鄙质如俚语’了不相类。而《诗品》云:‘颇似魏文’,是疏于鉴裁。”但从嵇康和曹丕二人现存的诗歌来看,嵇康诗歌中有不少诗句化用或借鉴了曹丕的诗句,即便二人诗歌的思想内容存在差异,某些诗句还是存在相似性,并非“了不相类”。曹旭先生认为:“钟嵘品评诗人,多用历史评判之法而溯其师承源流。魏文帝条谓魏文‘鄙直’,此谓嵇康‘讦直’,或是其‘源出魏文’处。”以嵇康现存的诗歌来看,清峻无疑是其主要风格,但也不可忽视嵇康确有“讦直”的特点,陈祚明在《采菽堂古诗选》中评价嵇康诗云:“叔夜直,所触即行,集中诸篇,多抒感愤,召祸之故,乃亦缘兹。”故从情感的表达方式来看,曹丕的“鄙直”和嵇康“讦直”,二者的“直”有颇多相似之处,这是嵇康诗歌“其源出于魏文”的原因之一。

一、诗句的化用

在诗歌语言上,嵇康诗和曹丕诗有许多相似的诗句和用词。某些用词相似,可能是因为二人同时使用了《诗经》或《楚辞》上的词语,如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中“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与曹丕《短歌行》中“靡瞻靡恃,泣泪涟涟”用词相同,可能二人都是借鉴了《诗经・云汉》中“大命近止,靡瞻靡顾”。但诗句的相似性,则无疑是嵇康化用了曹丕的诗句,最明显的例子是嵇康的《述志诗》其一:

潜龙育神躯,濯鳞戏兰池,延颈慕大庭,寝足俟皇羲,庆云未垂景,盘桓朝阳陂,悠悠非我匹,畴肯应俗宜,殊类难遍周,鄙议纷流离,鞑坷丁悔吝,雅志不得施,耕耨感宁越,马席激张仪,逝将离群侣,杖策追洪崖。焦鹏振六翮,罗者安所羁,浮游太清中,更求新相知,比翼翔云汉,饮露餐琼枝。多念世间人,夙驾成驱驰,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

该诗表达了嵇康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鄙视,他不愿受到世俗的羁绊而渴望自然恬淡的生活,甚至希望能够隐居求仙。再看曹丕《善哉行》其三:

朝日乐相乐,酣饮不知醉。悲弦激新声,长笛吹清气。弦歌感人肠,四座皆欢悦。寥寥高堂上,凉风入我室。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 所愁不但一。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众宾饱满归,主人若不悉。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

该诗是一首游宴诗,言欢宴嘉宾、罗致人才,希望可以延揽天下贤才为其所用,但仍然有人不求荣华、不愿做官的人,最后两句表达了求贤不得的无奈心情。嵇康《述志诗》的结尾完全袭用了曹丕的诗句,嵇康诗“焦鹏振六翮,罗者安所羁”是对曹丕诗“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的借用,嵇康诗“比翼翔云汉,饮露餐琼枝”,“冲静得自然,荣华安足为”几乎是对曹丕诗“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的直接挪用。

二、情感表达方式的“直”

《诗品》序肯定了诗歌的吟咏情性的本质,也指出了如何更恰当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即斟酌使用“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使诗歌兼备“风力”与“丹采”,呈现出一种“文已尽而意有余”整体美感。钟嵘认为班固的《咏史》“质木无文”,批评永嘉时期的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足见钟嵘对诗歌情感和文采的重视。《诗品》所评的一百二十多位诗人,钟嵘最为推崇曹植,对其全是溢美之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从中也可以看出钟嵘的审美理想,诗歌不仅要抒发真情实感,重视情感的表达,其文辞也必须华美。“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诗歌正是情感与文采相互交融,缺一不可的诗歌。过于沉溺于文辞的雕琢藻饰和缺乏文采的直露的情感表达,钟嵘都是持批评态度的。

《诗品》中用“直”品评诗人,除了评论曹丕“鄙直如偶语”和嵇康“讦直露才”之外,还有曹操和陶渊明。钟嵘评价曹操“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评价陶潜 “世叹其质直”。此四人的诗歌共同特点是情感的抒发过于直接,平白直露,不够文雅含蓄,文采不足。

嵇康诗歌中的有些诗句直露浅显,平实直白,出口如脱,未能留给读者隽永回味的余地。

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酒会诗》)

得失自己来,荣辱相蚕食。(《五言诗三首》)

事故无不有,别易会良难。(《与阮德如一首》)

这些诗歌语言质朴浅显,略带生涩,正如毛先舒的观点“讦直促急,殊伤渊雅”。嵇康诗歌情感表达得坦率,无所顾忌,故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王世贞认为嵇康“诗少涉矜持”:嵇叔夜土木形骸,不事雕饰,想于文亦尔。如《养生论》《绝交书》,类信笔成者。或遂重犯,或不相续。然独造之语,自是奇丽超逸。览之跃然而醒。诗少涉矜持,更不如嗣宗,吾每想其人,两腋习习风举。

刘勰和王世贞都看到了嵇康的性格和诗歌风格共同性,即嵇康旷逸率真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了他的诗文之中。

《五言古意》(《双鸾》)被钟嵘誉为“五言之警策”,此诗体现了嵇康诗文情感表达得坦率,毫无顾忌的特点。这是嵇康给其兄嵇喜的赠别诗,劝兄长与自己同享泉林之乐而不要出世。此诗采用比兴手法,总体比较委婉含蓄。但是在赠别诗中对自己的兄长说“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t”则极其不合适。离别之时不说祝愿之辞,反而不留情面地说些不吉利的典故,过于不留情面、直言不讳了。

五言诗《述志诗二首》的言辞更是无所顾忌了。如“悠悠非吾匹,畴肯应俗宜。殊类难讨埽鄙议纷流离”坦率直白地表达出诗人对世俗的不满,流露出高傲的心性。“畴肯应俗宜”是最为峻激讦直之语,写出嵇康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决态度。《述志诗》二首被陈祚明评为“超旷沉郁,俯视六合,特愤世之辞,一往太尽,都无含蓄婉转”。

曹丕诗歌之“鄙直”表现在作品旨意浅近,语言通俗,近于口语,文采不足,尤以乐府诗为甚。如《秋胡行》“得人则安,失人则危”;《丹霞蔽日行》“古来有之,嗟我何言”;《临高台》“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善哉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妍姿巧笑,和媚心肠。知音识曲,善为乐方。哀弦微妙,清气含芳”等,其无不语言近于白话,篇意主旨亦浅显易懂。曹丕诗歌“鄙直如偶语”之句,主要是从乐府民歌化用而来,如“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毛衣摧颓”( 《临高台》) ,语出自古乐府的《双白鹄》:“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 又如“但当饮醇酒,炙肥牛”、“长兄为二干石,中兄被貂裘。小弟虽无官爵,鞍马``,往来王侯长者游”( 《艳歌何尝行》) ,分别化用语出自“饮醇酒,炙肥牛”(《西门行》) 、“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长安有狭斜行》) 。钟嵘重视文辞之美,曹丕这种质朴通俗的民歌化语言自然会受到钟嵘的批评。

综上,钟嵘论嵇康诗歌“其源出于魏文”,既是因为嵇康诗歌多处化用曹丕诗歌的诗词,使得二者存在相似风貌,也是因为二人的诗歌在情感表达方面的直露,情感表达方式不够文雅含蓄,缺乏文采。

参考文献:

[1]曹旭.诗品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张伯伟.钟嵘诗品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戴明扬.嵇康集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2013级古代文学研究生)

上一篇: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下一篇:超乎象外,得其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