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不过水,直不过线

时间:2022-09-29 04:56:20

时至今日,多数人对北京城的规划与破坏痛心疾首的同时又无可奈何。当你驾驶着一辆汽车行驶在二环路上,虽然高楼林立,墙体壮观,但目及之处,依然会感觉满目疮痍。没有城墙和城门楼子①,有的只是拥堵的马路,崭新的写字楼以及行色匆匆的行人,在一些文化人士眼中,这一切或许与北京这座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颇不相称,所谓“文化感”的缺失令大家不免悲凉情绪暗涌。

于是,就催生出了《全家福》这样一部受困文化烦恼的家庭剧。作品以展现一座典型四合院里的居民生活为主,刻画一个古建工匠家庭三代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通过极为细微、琐碎的叙述方式,来表现一种生活的真实、历史的变迁以及文化的稀释。大家都知道,北京城坐拥众多极负盛名的历史建筑,故宫、颐和园、圆明园、恭王府等等享誉世界,就连平常老百姓居住的四合院,在建筑花名册上也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剧中的王满堂就是一名普通古建工人,他曾参与修缮过故宫和人民大会堂,他的后代,要么取名门墩儿,要么取名柱子、刨子,女儿更是考上了清华建筑系,可见其一家子对建筑怀有非常深厚的情感。不仅如此,他对孩子的教育也源自建筑匠人的心得,所谓“平不过水,直不过线”的做人原则,一方面是要求孩子们过得踏实、平凡、正直,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该人物在历史如此起伏的五十年中,始终平淡如一的现实真相。这些年,受到都市环境的逐步恶化,世人对建筑的反思在加剧,如今的建筑显然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呈现与传承。王军曾在《城记》②里对北京城的近代建筑史作了一个总结和反省,有兴趣的可以找来此书,对照着本剧看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如此看来,本剧显然是一部既有“情怀”又有“担当”的作品,但回归到具体的戏剧内容,本剧还是以反映北京人鸡毛蒜皮的市井生活为主体方向。事实上,类似的戏剧作品非常多,从《茶馆》到《大宅门》,再到《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无一不深刻和精彩,同样的细节打磨,《全家福》的不同之处在于导演几乎全在白描,而且有意地回避了任何层面的政治说教,同时又不动声色地带出历史背景,因此说它是一部“生活史诗”也不失夸张。

无论如何,我还是把它当喜剧看的,北京人的幽默感是深入骨髓的,一方面是其语言方式,方言中充满喜感,“贫”得好玩,也“贫”得恰当好处;另一方面还在于当地人对人对事的豁达和玩世不恭。老戏骨吴刚非常到位地诠释了这份北京特质。吴老师从艺多年,作为专业的话剧演员,表演功力自然不必多说,只是一直缺少一部有分量的电视剧来让他发挥。这次的《全家福》作为绝对的男一号,吴刚的细腻和爆发力体现得淋漓尽致,身上那股子劲儿让人喜欢得牙痒痒,自然妥帖,生动不已。

作一个无意义的假设,如果六十年前,当初的掌权者采取了梁思成的规划方案③进行城市建设,那么北京城到了今天会成为像巴黎一样赢得世人一片赞誉的城市吗?我看也未必,因为历史的洪流很可能会将它冲击成另一番丑样,我说这是宿命有人会同意吗?

注 解

①前不久有新闻传出,北京市政府要重新修建已经拆掉的几个城门楼子,恢复民国时的北京景况。我个人感觉他们是吃饱了撑的。

②《城记》是记者王军的代表作,主要是说了一些北京城古建筑的破坏以及当年“梁陈方案”的情况,妙趣横生,值得一看。

③具体可以参看《城记》一书。

上一篇:韩中风俗对比 下一篇:浅议中专健美操教学过程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