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研究

时间:2022-09-29 04:44:02

关于提高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研究

摘要:钢琴演奏是一门以高度专业技术操作为特征的表演艺术,众所周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把一首音乐作品在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奏者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和对作品深刻的理解以外,更重要的就是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人平时发挥很稳定,一上台就显得很紧张,失去往日的水准;而有的人虽然平时训练得弱一些,但是在现场演奏中却超水准发挥。所以综上而论,钢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钢琴表演;心理素质;训练方法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74-2

自钢琴发明至今关于论述钢琴演奏技巧和乐感培养的著作不胜枚举,其研究领域和训练方法已经相当深入和系统。游刃有余的钢琴技巧和良好的乐感是能否完美诠释一首作品的关键。但影响现场演奏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不容忽略,那就是一个演奏者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心理素质特性

影响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先天遗传的因素,也有受后天教育、环境和个人阅历的影响。通常性格开朗外向的人要比内向的人心理素质强。但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心里素质,可谓知者寥寥。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场演奏着心里素质的表现很内在和隐蔽,时隐时现,难以把握。再者它始终和钢琴演奏活动中比如技能熟练的程度还有乐感等诸多因素经常混为一团,使得人们难以对其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所以,现场演奏心理素质是钢琴演奏中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的重要心理活动。

二、培养钢琴演奏者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对钢琴现场演奏至关重要,同时也对所有技能性的专业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演奏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演奏技术并驾齐驱,同等重要,是钢琴演奏技能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与其他能力相关,但又有本质区别,是独立的。

良好的演奏心理素质会让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把平时的技能练习更好的展示给听众,同时也能很自然的将自己的个性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还有音乐审美完美融合,展现给大家的就是轻松自信的状态,所以钢琴作品的完成也会很完整和流畅。

而如果在钢琴演奏训练中忽略了对演奏心理素质的训练,往往会在作品完成中不尽人意。因为钢琴演奏是一个现场动态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大量复杂的技术操作需要大脑具有强大的信息容量和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一个心理素质不好的钢琴演奏者往往会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练习技巧弹奏方面,没有精力对钢琴作品进行艺术审美和加工,这就是在音乐表现上处理的粗糙、强弱不分、层次结构不清晰不流畅,缺乏韵律美,就是我们所说的演奏的作品打动不了人,作品完成得很生涩。在技术上就表现为弹奏紧张、慌乱、应变能力差、对触键强弱不能很好有效地控制,稍有不慎,便会弹错音,更有甚者会出现演奏中断。

三、钢琴演奏心理素质训练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心理素质不同于演奏技术和乐感,因为它既不是肌肉运动的生理机能,也不是综合艺术修养以及个性和气质的体现。它是在钢琴演奏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能力。正所谓熟能生巧,这说明心理素质同演奏技巧一样具有技能的特性,一经掌握,便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以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把上台演奏出错的问题原因归咎于学生练习不足、技术不够。但排除以上因素,不难看出提高演奏心理素质,把学生培养成从忙于应付乐谱和弹奏到有更多精力去体现音乐审美和个性表达,使之发挥更加稳定。这需要我们在日常钢琴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一)营造积极的心里暗示

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往往比批评更加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有良好的耐心和修养,上每节课听学生弹奏作业时,要完整的听完,不要打断,更不要因学生错音太多,节奏不对大发雷霆.要呵护学生,古语道“严师出高徒”,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更加信赖和尊重老师,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愿意展现自己,相信自己能很好的完成钢琴演奏,喜欢上钢琴演奏这个专业。只有真正的喜欢钢琴,学生在上课中才能全神贯注的融入其中,只有真正喜欢钢琴,才能在钢琴演奏中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学生更有自信。这是能在舞台上展现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

(二)科学的背谱方法

很多钢琴演奏者会出现一个背谱“怪象”,平日里练得“滚瓜烂熟”的曲子,放到舞台上演奏的时候,只要因为心理紧张一出错或一中断,就完全没法继续演奏,可谓脑子一片空白。这个现象是因为演奏者在平日背谱的时候是通过手指肌肉大量反复的弹奏训练,所产生的条件反射,是我们俗称的“肌肉记忆”。它的特点就是演奏者不管是否用心认真地在思考,同样能进行演奏。但是靠“肌肉记忆”的背谱方法是极其危险的。它是演奏者在舞台上忘谱的根本原因。

想要在舞台上完整地演奏作品,科学的记谱方法是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演奏者能很好地完成背谱:

1.分段背谱。把一首作品分为几个段落,然后打乱演奏顺序,让身边的老师或者同学随意抽取其中一段或者几段进行检测。任意一个段落能正确无误的背下来演奏才算过关。

2.分析结构。在我们开始背谱时,先分析该作品结构,找出规律。这对我们理性地记谱有很大帮助。如一首钢琴奏鸣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会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先把它们的相同点找出来,分析调性和结构,当我们把呈示部牢记以后,会发现再现部也能很快背熟。

3.慢速背谱。放慢速度背谱是为了打破手指演奏机能的惯性。通常我们按照原有的速度弹奏一首乐曲的时候,可以通过哼唱它的旋律,双手能跟着旋律弹奏下来。但当把该作品速度放慢演奏时,我们不再可能通过哼唱旋律的方式把乐谱背弹下来。这时就需要演奏者能够真实、理性的把作品每个结构每个音通过大脑清晰的记录。

4.冥想记忆。暂停演奏,把乐谱从头至尾的冥想一遍。如果能在大脑里完整顺畅的“演奏”,那说明我们的大脑已经完整的将该作品记录下来。如此一来,即使在演出的过程中因为手指技术的原因出错,演奏者也能很顺畅地把该曲继续演奏下去。

5.模拟舞台表演形式演奏。很多演奏者在平日里能轻松自如的演奏是取决于能有大量的时间弹奏手指活动练习。等手指活动准备工作一切就绪,方能开始弹奏演出曲目。但在实际演出开始前,我们往往没有很多时间做手指活动准备工作。有些人一旦少了活动手指这个环节,就会造成心理紧张和压力。所以在平日练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在没有进行手指活动准备的情况下,试着把需要演出的曲目弹奏一遍。如出现演奏不足之处再单独抽出来练习。这样久而久之能让演奏者摆脱必须进行手指活动练习方能进行表演的心理依赖,增加演奏者的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在舞台上完美地演奏,都需要平日里的千锤百炼。以上几种练习方法需要演奏者能有足够的耐心、细心与恒心。当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训练背谱出错时,一定不能任由问题存在而置之不理,要知道平日里任何一个地方的出错都可能造成舞台上表演失误的隐患。

(三)大量的舞台实践

没有一种方法比起大量的舞台实践对心理素质的培养效果更为明显。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舞台实践则是检验学生钢琴现场演奏以及综合实力的最佳平台。笔者在出国留学期间,就曾经历过被演奏家级别的导师安排在一天之内,在笔者事先不知情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两次非常重要的演出,当时忐忑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经历了那次锻炼以后,笔者在舞台上演奏的自信心有了显著提高,对上台表演也不再有恐惧心理。

所以教师可以多鼓励学生先从小型的演出开始锻炼。当学生能够

完全胜任小型的演出,在一次次获得成功后慢慢地有表演的欲望,再让学生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锻炼。当有了大量的演出经验,慢慢地适应了舞台上的氛围之后,渐渐地演奏者就会把上台表演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当一切以平常心对待,自然也就没有了紧张感。

(四)严格的训练

在钢琴演奏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恐惧抵触心理并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一部钢琴作品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小段落演奏的再优美,但是整体乐章却错音频出甚至中断,那么作品的完成其实也是不理想的。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正确科学的练习方法是任何技能性学科的关键。教师平时应该要求学生把技术演奏困难的段落抽出来慢练。如果只是一味地快速弹奏,手指容易疲惫不听控制,音和音之间容易粘到了一起,没有颗粒感与层次感,久而久之学生愈发地紧张和不自信,这也违背了教师教学的初衷。

再者,演奏者还需要了解作品的构思、背景、时代特点、主题性质以及主要结构。进而能更好地安排音乐层次,对乐段做更为细致的深化和处理,把握住乐曲的整体风格,理性地完成乐章的演奏。演奏者只有深入音乐、体会音乐、才能做到完美地诠释音乐作品。

四、结语

钢琴演奏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是近年来才提上议程的课题,是一个需要长期艰苦训练的过程。随着钢琴这门高雅的技能性演奏艺术走进了千家万户,被大家所认可,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不断地提高,我们整体的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在培养学生优秀钢琴演奏技能和良好乐感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重要。有成功就有失败,对成功者多加鼓励和赞扬,让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失败的学生则多做总结,多给予鼓励而不是指责,让学生败而不馁,更加努力上进。同时,多带学生到音乐厅参观学习,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怀着一颗平常的心态,只为学习和提高,不急功近利于只为拿奖拿名次,让学生能够充满激情全神贯注地将钢琴作品完美地奉献给听众。

参考文献:

[1][波]约・霍夫曼著,李素心等译.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2]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7.

作者简介:

廖宇星,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上一篇:有一种选择叫坚持 下一篇:以“流行文化”为核心的美术课程开发与教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