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11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9 04:30:19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110例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口腔粘液腺囊肿的效果。方法 对110例患者采用囊腔内注射氯丙嗪治疗,注射剂量一般0.1~0.3 ml。结果 总治愈率达90%。结论 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粘液腺囊肿,创伤小、痛苦小、疗效可靠,治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关键词】 氯丙嗪; 粘液腺囊肿; 上皮衬里

口腔粘液腺囊肿发病率较高,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1998年以来采用氯丙嗪囊腔内注射治疗110例患者,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57例,女53例。年龄5~42岁,平均年龄18岁。下唇74例,舌腹18例,口底10例,其他部位8例。

1.2 材料与方法 准备两只1 ml注射器,第一只注射器内抽取1 ml氯丙嗪注射液备用,用第二只注射器自囊肿边缘正常黏膜刺入囊腔,回抽将囊液抽出,然后保持针头不动,拔下针管,套上预备好的、装有氯丙嗪注射液的第一只注射器的针管,向囊腔内注射氯丙嗪,至囊肿饱满、发白为止,一般注射0.1~0.3 ml即可。

1.3 疗效标准 治愈:1周后复查,见囊肿注射部位的黏膜表面发白,组织无肿胀,触及有一中等硬的小结节,无活动,无压痛。2周后复查,见表面黏膜基本正常,颜色较周围组织浅,结节明显缩小、软化,无压痛。1个月后复查,注射部位与周围黏膜无差异,硬节及囊肿完全消失,表面黏膜未留瘢痕。无效:注射1周后囊肿无明显变化,观察1个月囊肿未消退。

2 结果

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

例数治愈无效治愈率%

下唇7470494.6

舌腹1814477.8

口底108280.0

其他87187.5

合计110991190.0

3 讨论

3.1 粘液腺囊肿分为外渗性囊肿和潴留性囊肿,外渗性囊肿占80%以上,由创伤引起导管破裂、粘液外渗进入组织间隙所致,无上皮衬里。潴留性囊肿远不如外渗性囊肿常见,系由于粘液腺排泄管部分阻塞,粘液潴留于腺泡内,使腺泡逐渐膨胀而形成囊肿,有上皮衬里。粘液腺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囊肿位置表浅,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泡,质地软而有弹性,一般从绿豆粒到蚕豆粒大小,以黄豆粒大小常见。囊肿极易被咬伤而破裂,流出透明无色的粘液,随之肿块消失,但不久又复发。反复破损与复发,使局部疤痕组织增多,表现为较厚的白色疤痕状突起,囊肿的透明度减低[1]。粘液腺囊肿治疗一般采用手术、激光、冷冻、微波、囊腔内注射腐蚀性药物等方法。

3.2 氯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其pH值为3.0~5.0,呈酸性,粘液腺囊肿内局部应用具有强刺激性,可破坏囊壁,使其机化,形成瘢痕达到治疗目的[2]。

3.3 氯丙嗪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等,偶可引起性低血压、心悸、震颤、急性肌张力障碍、癫痫、过敏性皮炎等。在本研究中由于用到的药物剂量小一般只有1.25~3.75 mg、且是局部应用,因此没有观察到不良反应。

3.3 粘液腺囊肿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创伤大、许多患者不接受。激光、冷冻、微波等方法需要特殊设备,一般医院不具备条件[3]。而囊腔内注射氯丙嗪治疗,创伤小、痛苦小、疗效可靠,治疗后一般无不良反应,特别是儿童患者对手术有很大的恐惧感,此法更容易取得患儿的合作,值得推广[4]。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05-306.

[2] 杨宝峰.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160.

[3] 吴凡,冯智敏.治疗舌尖腹部粘液腺囊肿不同方法的比较.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7,24(3):77.

[4] 刘俊,黄政,杨成,等.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儿童颊部粘液腺囊肿疗效观察.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4, 20(10):632.

上一篇:翼状胬肉撕离联合带蒂球结膜瓣转位术疗效观察 下一篇: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