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舍得”老师

时间:2022-09-29 04:29:47

做“舍得”老师

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学生整天被大量的作业所累,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甚至会厌学。我觉得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懂得“舍得”之理,讲究“舍得”之法,做个“舍得”老师。

一、舍课堂上固定的教学模式,得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新鲜感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文的类型,采用不同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有新鲜感。例如教学《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如果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通过反复的读和繁琐的提问来进行教学,学生必然会产生厌烦情绪。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采用“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展开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并结合写的训练,更好地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二、舍教师深奥的知识讲授,得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愉悦感

平时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侧重于文本解读,特别是在高年级教学中,对课文的讲读、品析不遗余力,常常抓住一个字,一个词,或联系,或对比,去深入挖掘,力求达到“平淡中见深刻”。似乎这样才能把课文教得扎实。殊不知,这样的分析,只能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枯燥无味。作为老师关注的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是能力的培养。常言道:“下河才知水深浅,出腿再看两脚泥。”教师所谓的那些条分缕析的讲解、深入浅出的诠释、苦心孤诣的设计、口吐莲花的表达,无论多么精彩,对于学生阅读来说都是无益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读”,在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

三、舍教师全盘掌控地传授知识,得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想让风筝平稳地飘摇于蓝天,我们必须时而牵引慢跑,时而驻足放线。同样,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想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舍得“放权”。从语文枯燥乏味的说教中摆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语文。

四、舍教学中明显的应试教育,得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幸福感

上语文课首先要落实“教什么”,是教课文内容,还是教语言能力,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只有在考试时才有用,那么教师的讲授再精彩,课堂气氛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我们必须抛开应试套路,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时获得美感、幸福感,让学生发现思考原来可以如此幸福。

“舍得”是一种选择、一种智慧、一种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懂得“舍得”,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水平,恰当地取舍和设计,立足文本,把课堂还给学生,做一个智慧的语文老师。

上一篇:试谈“时间轴教学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下一篇:针对中职生的特点,有效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