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意盎然学“地方”

时间:2022-09-29 04:18:28

趣意盎然学“地方”

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全国各地都相继开设了地方课程,如,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然而,地方课程,作为新的科目,对老师们而言,是既熟悉,却又陌生熟悉。熟悉,是因为地方课程贴近我们的生活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陌生,是因为它作为新学科,老师们没有经验可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尚在探索中。因而,地方课程的开设在许多学校形同虚设,只有形式却没有内容。教师拿着课本为学生指出几个重点的句子,让学生看一看,然后抄在笔记本上,一节课就此结束;还有的老师干脆让学生自己看看课本便是;还有更不负责任的老师将地方课变成了需要考试的科目。长此以往,地方课要么上得枯燥无味,要么课堂秩序混乱,要么就被其它学科取而代之。总之,地方课程的开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也可以说是毫无意义。那么,怎样才能让地方课程变得老师愿教学生也愿学呢?我觉得兴趣是最重要的。把乐趣带进地方课程,就不怕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兴趣了。

一、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无论哪一课的学习,必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是不可少的。

为营造学习地方课程的良好氛围,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学校可让同学们在校园的橱窗上张贴有关地方课程的图片和宣传画,定期办有关地方课程学习的板报,如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也可在教室及学生宿舍里张贴教学挂图,让地方课程的内容时时刻刻浮现在学生的生活中,使其耳熟目染。让枯燥乏味的“地方”充满五彩缤纷的生机,去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

二、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方课程的学习光靠阅读课本上的文字是不够的,它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环境教育》中学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环境。单从课本上知道要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保护河流等等,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没有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看着河两岸的垃圾、塑料袋、农药瓶子,为同学们讲解河流的污染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同学们就会主动地去捡这些东西。这样,同学们受到了教育,学到了知识,还亲手保护了环境,这不是一举三得吗?再比如,《安全教育》中讲到用电安全及防火,都可以以实践为教材,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三、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图片,将知识形象化、直观化。

中学生还处于侧重形象记忆阶段,往往对形象直观的东西记忆比较深刻。那我们把抽象的“地方”变“活”。在《传统文化》中学习有关大教育家孔子一课时,整整一课全是文言文,学生不愿听,老师不愿讲。我们不妨上网搜一些有关孔子的视频与图片,将课本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图片与语言,同学们爱听、爱看。不费吹灰之力,同学们便知道孔子是何许人也,也了解了孔子的背景及其对齐鲁文化的巨大影响,也就达到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再如,《安全教育》中《拒绝》一课,让学生观看视频,视频上吸毒的人个个面黄肌瘦,为买抢劫犯罪,导致家破人亡,一步步走向不归路。形象的视频,让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变成了刻骨铭心的“恨”。这样,老师再加以总结,同学们便轻松掌握了本课知识。

四、定期开展比赛项目,将竞争机制引入地方课程的学习。

有竞争才有发展。竞争是调动积极性的法宝。没有竞争,人类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会止步不前。没有竞争,各行各业就不会蓬勃发展;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幸福美好的今天。不妨我们也把竞争与地方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学校定期开展一些比赛项目,组织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状,也适当给同学们发点奖品。比如,学校可举行有关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演讲比赛。同学们为了在比演中获得好成绩,为班级为父母也为自己增光添彩,便积极为演讲做准备。知识就在准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

五、完善评价机制,让地方课程的评价正规化。

考试科目课都有完善的评价机制。用阶段性测试、期中、期末质量检测来督促,评价老师与同学们的教与学,用A、B、C、D四个等级来评价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地方课程也应当如此,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也将地方课程加入检测科目。这样,地方课程也和其他科目一样有了正规化的评价方式,老师就会想方设法将地方课程教好,学生也会尽心尽力地将地方课程学好。这不就到了掌握地方课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了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走在校园里看见的处处是“地方”;坐在教室里抬头就能望见“地方”;定期还能在“地方”中一展个人风采,赢得奖状与奖品。同学们何乐而不学呢?有了这些灵活而有趣的教学方法,再加上正规化的评价机制,同学们都学得其乐无穷,不亦乐乎,老师们还有什么理由教不好呢?那我们就一起趣意盎然学“地方”吧!

上一篇:注重创新 狠抓落实 下一篇:反思小学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