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地区优良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时间:2022-09-29 04:12:42

江门地区优良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江门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2015年早晚造在江门市农科所对黄秀丝苗等11个水稻新品种进行品种筛选试验,通过对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初步筛选出粤禾丝苗、黄广秀占2个品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适宜在江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优质水稻;新品种;品种筛选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045-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粮食播种面积增长难度越来越大;加之种粮成本提高,种粮比较效益下降,导致种粮投入积极性不高;此外,在当前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同时,供给的品种结构、地区结构还存在一些失衡[1],这些因素必将影响我国粮食的安全生产。近10年来,广东培育出大批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下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为水稻生产的安全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种支持。但长期以来,由于品种退化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生产上累计推广应用的品种呈现过多、过杂、过乱、过小的问题,给种植户的选择和农业管理部门的监管带来很大难度,不利于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工作,降低了水稻种植效益[2]。江门市作为广东省的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0万hm2左右,年产稻谷100万t以上,优质稻品种比重达98%以上[3]。近年来,江门市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扶持下,引进、示范了一批优质水稻新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江门市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但同时也存在品种乱、杂的问题及某些品种地区适应性较弱的风险。因此,迅速有效地筛选出适合江门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淘汰过时品种是当务之急。本试验从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和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引进优质水稻新品种共11个,对其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从中初步筛选出适合江门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水稻新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礼乐街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供试田块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参试水稻品种为常规稻新品种,共11个,其中华航33号由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而成;黄秀丝苗、桂晶丝苗、五山莉占、粤禾丝苗、粤莉占和黄广秀占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而成;丰籼占和佛稻占由佛山市农科所选育而成;七梗占由台山市农科所选育而成;江农丝苗由江门市农科所选育而成。早造以玉香油占为对照种,晚造以粤晶丝苗2号为对照种。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12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参试品种采用大区对比法随机排列,不设重复,试区面积为133.4 m2。插植规格为23 cm×20 cm,每穴栽插3苗。早造于3月3日播种,3月28日插植;晚造于7月18日播种,8月4日插植。栽培管理按当地生产管理水平进行,各个生育阶段对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农艺性状等进行田间调查,成熟时实割测产,采样进行室内考种,并对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4-6]。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早造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在124~128 d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全生育期为125 d。由表2可知,晚造全生育期在107~113 d之间,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全生育期为112 d。

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早造全生育期与产量呈正相关,晚造全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相关性均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晚造生育期较长的品种扬花期正好遇上9月底10月初强台风“彩虹”的袭击,部分抵抗力较差的品种形成较多秕粒,结实率下降所致。但整体上看,各个品种的生育期均比较适中。

2.2 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株高方面,早造参试品种株高在107.8~122.4 cm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株高为120.6 cm,除华航33号和佛稻占外,其余品种株高均比对照种矮;由表4可知,晚造参试品种株高在106.4~126.6 cm之间,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株高为121.0 cm,除华航33号、黄秀丝苗、丰籼占和佛稻占外,其余品种株高均比对照种矮。早晚两造各参试品种均没有出现倒伏现象。晚造参试品种有效穗数在285.0万~333.0万穗/hm2之间,对照种粤晶线苗2号有效穗数为291.0万穗/hm2。早造参试品种有效穗数在261.0万~357.0万穗/hm2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有效穗数为280.5万穗/hm2。

2.3 籽粒结构比较

早造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在104.05~148.70粒之间,每穗实粒数在98.27~139.61粒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最多;晚造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在121.36~157.74粒之间,每穗实粒数在94.13~136.02粒之间,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这2项指标居中。从整体上来看,晚造各参试品种每穗总粒数比早造多,但每穗实粒数比早造少,结实率下降,主要也是受9月底10月初强台风“彩虹”影响所致。

穗长方面,早造参试品种穗长在19.13~23.48 cm之间,晚造穗长在20.31~24.23 cm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和粤晶丝苗2号穗长均居中。

千粒重方面,早造参试品种千粒重在20.8~24.1 g之间,晚造千粒重在20.6~24.0 g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和粤晶丝苗2号千粒重均居中。

2.4 产量比较

早造平均产量在7 032.6~8 200.5 kg/hm2之间,对照种玉香油占平均产量为7 846.20 kg/hm2,列第2位。产量列第1位的是五山莉占(平均产量8 200.5 kg/hm2),比对照种增产354.3 kg/hm2,增幅4.52%,丰产性好;黄广秀占(平均产量为7 846.20 kg/hm2)与对照种相当,并列第2位;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减产,减幅在0.65%~10.37%之间。

晚造平均产量在5 797.50~6 932.10 kg/hm2之间,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平均产量为6 673.35 kg/hm2,列第4位。产量列第1~3位的分别是黄广秀占(平均产量6 932.10 kg/hm2)、粤禾丝苗(平均产量6 860.55 kg/hm2)和佛稻占(平均产量6 726.9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增产258.75、187.2、53.55 kg/hm2;其余品种均比对照种减产,减幅在0.79%~13.12%之间。

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早晚两造株高和有效穗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选择株高适中的品种,并保证有效穗数的适宜性,更有利于获得高产(表5、6)。

从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来看,早晚两造穗长和千粒重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但未达显著水平,而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品种筛选中,选择大穗型,着粒密度大且结实好的品种,对夺取高产有重要意义。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表明,黄广秀占早、晚两造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该品种生育期适中,分蘖力中强,有效穗适中,株高与对照种相当,茎秆较粗壮,抽穗齐整一致,穗大粒多,结实率好,适合江门地区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粤禾丝苗早、晚两造也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该品种生育期与对照种差不多,分蘖力和有效穗适中,株高比对照种矮,在台风多发的江门地区表现出很强的抗倒性,茎秆较粗壮,后期熟色好,结实率好,可在江门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五山莉占和佛稻占综合性状优良,但在早、晚造产量表现差异较大,稳产性不够好,且佛稻占株高较高,在台风灾害多发的江门地区种植会增加倒伏的风险,建议进一步开展试验验证其丰产性、稳产性和抗逆性。

4 参考文献

[1] 李晓俐.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及中长期走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2(8):19-22.

[2] 伍胜华,魏均明,高云.广东省水稻主栽品种及其发展演变趋势[J].广东农业科学,2011(17):11-12.

[3] 傅荣富,李惠珠,张文芝.江门市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J].南方农业,2013,7(6):51-52.

[4] 刘飞.对水稻种植技术的探讨[J].科研,2015(40):148.

[5] 袁隆平.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J].杂交水稻,1997(6):1-6.

[6]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杂交水稻,2001(4):1-3.

上一篇:上饶市地面气象观测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 下一篇:氮肥用量对水稻宁粳3号稻米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