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畅腑推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29 02:50:54

调神畅腑推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调神畅腑推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六味能消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18%,对照组有效率67.44%。结论:调神畅腑推拿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关键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推拿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37-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排除可以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研究选取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患者为对象,以推拿为治疗方法,围绕“神-气机-便秘、腹痛”的思想来阐释本病,通过将调神畅腑推拿法治疗与现代具有确切治疗作用的六味能消胶囊相对照,观察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并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思路,具体方法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87例患者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本院就诊患者,并符合以下纳入标准[1]:患者至少在诊断前的6个月出现症状,最近的3个月持续存在,在观察期间疼痛(不适)症状的频率至少一周2天,并具有下列症状中的2项或2项以上可支持IBS-C的诊断:①腹痛、腹胀。②排便频率:每周≤3次。③排便费力或排便不尽感。④块状便或硬便。

2研究方法

2.1病例分组。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87例,借助计算机用SAS软件Proc plan程序随机分为两组。推拿治疗组44例,药物治疗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证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治疗方法。

2.2.1推拿治疗组:采用调神畅腑推拿法,治疗原则为调神解郁、畅腑泄浊。每次治疗40分钟,隔日推拿一次,4周为一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共2个疗程。具体操作如下:

①患者仰卧位,医者施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按揉百会,然后沿头两侧足少阳经脉循行线按揉、扫散,勾揉风池,拿揉颈项部。②患者仰卧位,医者点按期门、推膻中、分推八道,施一指禅推法于中脘、建里、气海,点按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太冲,顺时针摩腹,施掌振法于胃脘部及下腹部。③患者俯卧位,医者沿脊柱两侧膀胱经一线施法、按揉法,由上向下操作,约5-10遍,点按心俞、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掌擦膀胱经,以透热为度。④患者坐位,医者拿其双侧肩井,由上至下拍打背部结束治疗。

2.2.2药物治疗组:所用药物为六味能消胶囊;规格:0.45g*20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80090;生产企业:藏药股份有限公司;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时间为1周,共2个疗程。

2.3观察项目及指标。

2.3.1主症:腹痛、腹胀、排便难度、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

2.3.2兼症:胁肋胀痛、纳呆食少、烦躁易怒、神疲乏力、胸闷等。

2.4疗效评价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腹痛消失,大便基本正常,其它症状大部分消失。显效:腹痛基本消失,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或大便稍干而排便间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其它症状改善明显。有效:腹痛减轻,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或便质干结改善,其它症状均有好转。无效:腹痛、便秘及其它症状均无改善。

3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每组治疗前后资料统计用t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用Ridit分析。

4临床结果

2个疗程过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本研究治则遵“调神畅腑”之旨,使其气机条达,气血阴阳调和,而奏调神解郁、畅腑泄浊之效。

施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勾揉风池穴、拿揉颈项部以开窍醒脑、清利头目、镇静安神、止痛除烦,顺时针摩腹以润肠通便,掌振胃脘及下腹部以镇静安神、温中理气,既可调理脾胃,又可通便导滞。点按心俞、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等背俞穴,以宁神畅志,调理诸脏腑之气血。诸手法合用,取养血安神,疏肝解郁、通调诸脏腑之功效,共为方中之君。

膻中,又名上气海,主治气病,推膻中,理气开郁。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点按肝经原穴太冲,以疏肝解郁、行气降逆;点按肝之募穴期门,与肝俞俞募相配,一阴一阳,补肝肾、益精血、养血柔肝、疏肝理气;百会位于颠顶,有三阳五会之称,《类经图翼》云:“督脉、足太阳之会,手足少阳、足厥阴俱会于此。”故点按百会可安神定志,益脑宁神、开窍通络。点按以上四穴共奏行气开郁,疏肝宁神之效,搓揉两侧胁肋,按揉、扫散头两侧足少阳经脉以宽胸理气、疏肝利胆;“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运化受阻,不通则痛。中脘穴为胃之募穴,又为腑之会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之合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经穴,又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脾胃虚弱,影响气血生化,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为不安,穴取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取“土能生万物旺盛生机之意”,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兼调肝肾的作用,从而达到“以通为治,通则不痛”的目的[3]。以上手法相伍,宽胸理气、健脾养血,共为方中之臣。

心经原穴神门、心包经之络穴内关相配,有扶正祛邪,宁心安神的作用,二穴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以理气柔肝、养心安神;气海穴所在为元气生发之所,《铜人》言之为“生气之海”,总调下焦气机的作用,膻中为气会,可用以调上焦之气,中脘是胃之募穴,可通过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来疏调中焦之气,点按气海穴,配合膻中、中脘同调周身三焦之气,总调一身阴阳之气;按揉建里、内关乃据《百症赋》中所云“内关配建里,扫除胸中之苦闷”,揉脊柱两侧膀胱经一线畅达一身之气血、旺盛一体之生机,共为方中之佐。

所言“总收之法”即拿肩井,用为使,如同方剂中常用甘草,拿肩井能通行十二经,引推拿之力通全身之气血也,正如清代・骆如龙在《幼科推拿秘书》中说:“若平日有惯者,病推毕后,必用总收之法,其病方永久不犯,用手法者,慎思之。”

以上诸法合用,调神解郁、畅腑泄浊,恰合病机。参考文献

[1]刘新光.肠易激综合征与罗马3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36~7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120~130

[3]杨晓勇.针刺推拿结合治疗肠激惹综合征疗效观察[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3(1):35

上一篇: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下一篇:剖宫产后足月妊娠再次分娩方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