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的执法权力之辩

时间:2022-09-29 02:06:59

行业协会的执法权力之辩

2016年8月本专栏的标题是《行业协会的权力与行业自律》,时隔5个月,再来谈论行业协会权力的问题,缘自《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3日第20版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作者是全国政协委员洪慧民,文章建议“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执法权,规范行业内企业违反行规的行为”。

这样的说法不是第一次出现,笔者从事行业协会工作多年,在实践中曾多次听到社会上有这样的声音,而且发出这样声音的还有法律界人士,例如律师乃至检察院负责人,但笔者一直对这样的说法持非常审慎的态度。

执法,亦称法律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我国规范行政执法的法律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和《行政处罚法》。

《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被授权的组织适用本法有关行政机关的规定。”

《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

《行政处罚法》第十八条规定“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符合本法第十九条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行政处罚。行政机关不得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还规定:“受委托组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二)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三)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因此,要“赋予行业协会一定的执法权”,首先需要界定行业协会是否符合“受委托组织”的条件,即是否属于“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的事业组织”。对于这一点,笔者并不确定,在此提出来讨论。

在这个问题明确之前,笔者在《行业协会的权力与行业自律》一文中提出的思路似乎更可行,即:

1.应该明确行业协会拥有在会员范围执“法”的权力,而这个“法”是会员共同认可的规则。

2.应该明确这种内部规则不能规定什么行为(协会不能做什么) ――注意这个思路是让行业协会“法无禁止即可为”,而不是“法无许可不可椤保前者是对公民的,后者是对政府的。也就是说:笔者还是倾向于将行业协会界定为“类公民”而不是“类政府”。

注: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71231008)的支持。

上一篇:非营利机构参与公租房建设运营机制研究 下一篇:看《X战警:天启》学that和what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