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时间:2022-09-29 01:59:46

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建议

摘要:三亚市三面环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且海岸线绵长,浅海滩涂面积广阔,气候温和,水温适度,水质优良,是发展海产养殖业的理想之地。本文通过对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海产养殖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海产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科技创新、培育市场、金融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海产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亚市;海产养殖;渔业生产;经济发展;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127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6)10-0068-03

“十五”期间,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加外贸出口,提高渔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海产养殖科技含量低、海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金融支持乏力等因素的制约,海产养殖业面临着产量高、产值低、品种质量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笔者对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状况开展了调查,为“十一五”期间三亚市海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状况

调查显示,2001-2005年,三亚市海产养殖业的发展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1.养殖面积和产量增加,但产值减少。2005年,三亚市海产养殖面积946公顷,比2001年增长了9.1%;海产养殖产量达到11089吨,比2001年产量翻了将近1番,年均增长18.8%,占全市渔业生产总量的比重达到13.4%,比2001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而全市海产养殖产值为12863万元,比2001年减少了40.1%,占全市渔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38.3%下降到了13.5%(详见表1)。

2.养殖品种不断丰富,但高质量高附加值品种少。近年来,三亚市海产养殖在传统养殖品种,包括对虾、石斑鱼、军曹鱼、章雄鱼、鲍鱼等的基础上又陆续引进了笋壳鱼、墨西哥湾扇贝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新品种。虽然养殖品种不断丰富,但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的低值低价类养殖品种,如南美白对虾等虾类的大面积养殖。而高值高价如鲍鱼之类的海洋珍品养殖较少,特别是附加值较高的龙虾、海参、海胆等海洋珍品几乎是养殖空白。2005年,虾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占到全市海产养殖面积的73.4%,而鲍鱼养殖面积只占全市海产养殖面积的1.1%。

3.海产养殖品在对外出口中占比高,但出口地局限在日本、美国等几个海洋大国。2005年,三亚市水产品出口额为1076万美元,占到全年对外出口总额的46.6%。2006年前5个月,水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累计出口额达859万美元,同期占比50%左右。三亚市海产品的主要出口地是日本,对美国、韩国也有少量出口,特别是章雄鱼、罗非鱼等水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和美国。2005年,对日本和美国的出口额占到全市水产品出口总额的73%,但这两个国家的海产品却十分丰富,进口门槛比较高,条件非常苛刻,壁垒森严。

二、海产养殖业对三亚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1.海产养殖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海水养殖业与陆地种植业相比,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据估算,每公顷海面用于海水养殖的年平均效益超过25000元,而陆地只有9000余元,海陆效益比为2.93∶1,即1公顷海面大约相当于3公顷耕地。[1]三亚的情况是:一方面山地多平地少,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83亩,人口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另一方面三亚却拥有广阔的海域(海洋面积达到5000平方公里)、适宜的气候(年均气温在26度以上),非常适合发展热带海洋渔业。[2]因此,进一步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海产养殖,将会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发展海产养殖可增加渔民就业,提高渔民收入。目前传统海洋捕捞业在三亚海洋渔业中占主导地位,海洋捕捞产量占海洋渔业总产量的80%以上。但由于近海资源严重衰竭与捕捞能力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加上油价上涨、水产品市场价格低迷,海洋捕捞效益出现下滑的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三亚将面临渔船转产、渔民转业的压力。而调整渔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渔民的就业情况普遍较好,渔民的收入也相对较高。以海棠湾镇藤海居委会为例:2004年和2005年,该居委会渔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5680元和7285元,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倍和2.2倍。[3]

3.发展海产养殖是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近海捕捞能力逐年增强,过度捕捞问题日益突出,致使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近海渔业资源日渐衰竭,海洋渔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大力发展海产养殖,能调节渔货供应,促进捕捞生产有序适度,有利于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同时,通过发展鱼苗的培育养殖,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可进一步加快海洋生态环境平衡的恢复。

三、当前制约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海产养殖技术含量低。目前,三亚市海产养殖主要采取高、低位池养虾和普通网箱养鱼的生产方式,采取上述方式养殖,生产产量提升有限,防病害、抗自然灾害能力差,基本上属于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生产。

2.海产养殖成本增长较快。近年来,受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油价高涨的影响,海产养殖饲料的价格逐年提高,海产养殖成本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削弱了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据调查,目前50斤装的一般成品饲料价格已由2005年的每包130元提高到170元,涨幅达到了30%,原鱼饲料价格则由2005年的每吨1400元提高到每吨1600元,涨幅达到了14%。

3.水产品交易市场发展滞后,海产品价格低迷,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由于岛内市场容量有限,三亚市海产品主要销往福建、广东、浙江、山东、香港等地,销售渠道主要依靠上述地区前来收购海产品的鱼商贩。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海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海产品市场渐趋饱和,加上鱼商贩利用销售资源优势刻意压价,三亚海产品价格不断走低,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渔民发展海产养殖的积极性。

4.海产品出口面临更加苛刻的非关税壁垒。从2005年起,三亚海产品的主要出口地日本,针对进口农产品出台了《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分为“暂定标准”和“一律标准”,前者对734 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1万多个最大允许残留标准;后者则对尚不属于具体“暂定标准”的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0.01ppm(即0.01毫克/千克)的标准。也就是说,每100吨农产品中,化学品残留量不允许超过1克。一旦输日食品中残留物含量超过这一标准,将被禁止进口或流通,堪称“世界上最苛刻的农残比”。这一新标准的实施,使三亚海产品面临比较高的出口风险。

5.金融支持乏力。一是保险缺位。海产养殖在农业生产中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许多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都希望通过保险的介入,帮助其抵御自然灾害,降低经营风险。但目前,三亚地区尚未有保险机构针对海产养殖业推出适宜的保险产品,养殖企业和养殖户保险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二是信贷支持力度小。对海产养殖业的信贷投放,长期以来主要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两家金融机构。截至2005年末,三亚市农业银行海产养殖贷款余额4872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只有2436万元,支持的农户约为2000户。[4]上述两家金融机构海产养殖贷款分别只占全市农业贷款余额的4.9%和2.5%,远不能满足农户发展海产养殖的需求。

四、加快三亚市海产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利用科技创新,提高海产养殖的技术含量。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把海产养殖业发展为从依赖盲目扩大规模、增加数量的传统旧模式,转成依靠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效益的新模式。一是积极推广高位健康养虾、生态养虾模式。二是大力探索和推广工厂化养殖和深水养殖,促进海产养殖的集约化和产业化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海参、海胆、海马等海洋珍品的育苗和养成实验,不断增加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海产养殖新品种。四是利用气候地域优势,扩大鱼苗生产。

2.积极培育海产品交易市场,提高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增值能力。一是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各种社会资金投入水产品批发市场等经营性渔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使各类水产交易市场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扩大海产品销售能力。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水产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增加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三是支持和鼓励水产龙头企业发展“定单渔业”,组织海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按定单进行标准化生产,保证海产品在成品规格、鲜活程度、药物残留等方面均达到精深加工的要求,努力打造“无公害”、“绿色”品牌,形成具有三亚特色和竞争力的海产品。四是拓宽国际市场,开拓新的出口国和出口目的地,不断增加三亚海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提升三亚海产品的产值和出口创汇能力。

3.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海产养殖升级。一是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覆盖海产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农业保险险种为农民发展海产养殖提供保障。二是金融机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海产养殖业的信贷投入。重点扶持采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的海产养殖企业和具有精深加工能力的海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上述企业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加快三亚海产养殖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参考文献:

[1] 王诗成.论实施国家海洋农牧化工程[A].海洋强国论[C].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2] 2004三亚市统计年鉴.

[3] 数据由三亚市海棠湾镇藤海居委会提供.

[4] 数据由中国农业银行三亚市分行、三亚市农村信用联社提供.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联席会议”制度是海南省有效开展反假货币工... 下一篇:关于基层央行提高执行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