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农地流转金融服务支持探讨

时间:2022-09-29 12:30:59

纳雍县农地流转金融服务支持探讨

摘要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年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难以满足土地流转对金融支持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纳雍县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支持现状的调查分析,介绍了当地金融服务支持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阐述土地流转需要金融服务与支持的原因,提出了支持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农村金融与土地流转共赢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金融服务支持;共赢发展;贵州纳雍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4-0347-02

农地流转是指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不变的基础上,承包者以一定的方式和程序,让渡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是农用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转移,属于一种经济现象。合理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可以缓解农村用地矛盾,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效能。

1 纳雍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436万hm2。其中“四荒地”流转面积0.81万hm2,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0.62万hm2,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18.5%,签订流转合同2.45万份,签订合同流转面积3 620 hm2。

合理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一大批从事农业的农户摆脱了土地束缚,向高效益行业流动,专门从事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和农民增收步伐。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招商引资,通过引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动当地资源开发,为开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逐步向种养能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个体种植大户集中,促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拓展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空间,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和精品农业,极大地提高了土地收益和农业效益。通过土地流转,出让户获得了固定的土地租金,通过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来获取收入,还可到土地受让大户或农业企业中劳动来增加收入,促进农民增收。

2 纳雍县农村金融介入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2.1 纳雍县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

在20世纪90年代,纳雍县为“三农”服务的主要金融机构有设在原区公所所在地的农业银行营业所、农村信用社,以及昙花一现的农村合作基金会、村级互助会。进入21世纪以来,除县城及阳长镇外,农业银行设在农村的营业点全部撤销,县农业银行针对农村的贷款只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村合作基金会、村级互助会在1998年被清理整顿关闭,新分设的农业发展银行服务“三农”业务未能很好开展,邮政储蓄银行针对“三农”的业务也只有农户联担、互保贷款,贷款额5万元内,新建的纳雍县富民村镇银行刚起步,覆盖面不广,县城新设立的几家小额贷款公司因起贷额和利息高,农民望而止步,承担“三农”金融服务的功能主要依赖于全县各乡镇设有分社的农村信用社。

2.2 纳雍县农村金额服务“三农”的主要业务

2.2.1 政策性贷款。由政府部门参与办理,政府提供全部或部分贴息贷款,具有一定的贷款指标。主要分为2类,一类是由县农村信用联社办理,现代农业投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政府贴息贷款。分为大额贷款和小额贷款。大额贷款最高贷款额200万元,贷款期限1~3年,贷款主体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主要用于养殖、茶叶、蔬菜及经果林种植。小额贷款主要是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大中专学生等6类人员创业就业贷款,贷款期限2年,最高贷款额8万元。另外一类是农户小额扶贫贷款。主要针对贫困农户,需经过扶贫部门审核,贷款额5万元以下,由扶贫部门贴息,可用于发展种养殖业。

2.2.2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根据农户诚信情况,核定贷款额,一般贷款额10万元以下,贷款期限1~3年。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富民村镇银行、农行都可办理。

2.2.3 致富通担保贷款。贷款额不定,上可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主要根据借款人提供抵押担保情况核定,贷款期限一般1~3年,最长可达5年,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办理。

2.3 纳雍县农村金融服务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通过调查了解,纳雍农村金融服务银行都未开展针对土地流转的贷款业务,未直接介入和支持土地流转,其服务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为间接介入。如针对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政策性贷款,都对企业和合作社的生产规模有一定的具体要求,而企业和合作社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只有通过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又如县邮政储蓄银行与烟草部门联合开展的烤烟种植贷款,也需要烟草部门出具的种植规模证明,而单个种植农户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只能通过土地流转才能实现。对于茶叶、经果林、草地畜牧业,也出台了对种植规模达到13.3 hm2以上的,提供6 000元/hm2的贷款支持,政府进行3年贴息等政策,都需要进行土地流转才能达到规模。也就是说农村金融直接支持和服务的是农业规模生产,而规模生产所需的土地必须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取得,因此,农村金融从间接角度支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3 土地流转急需金融服务与支持

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加速的态势,土地流转面积逐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化逐步提高,这种规模化的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大多数生产和创业者对于预期投资计划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都需要金融信贷资金支持。特别是纳雍县大部分土地属于高原山区喀斯特地貌,土地零星分散,规模化程度不高,加上农户思想、交通、信息闭塞,农户联合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土地经营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农业经济效益较低,投资者收入不高,严重影响了来年的资金投入和规模的扩大。土地流转者急需涉农金融部门能及时、足额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贷资金服务,解决生产投入和扩大规模资金短缺问题[1-2]。

纳雍县涉农金融机构目前在农村只有农村信用社独自支撑,完成服务“三农”的重任,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这种一枝独秀支持服务“三农”的格局,难以适应和满足纳雍县农村土地流转多层次的信贷需求,而且农业贷款品种单一,全县面向农户发放的贷款主要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额多为5万元左右,且贷款季节与农业生产季节不相吻合,生产者在投入季节无资金投入,办好贷款后,又错过了最佳投资季节。绝大多数信贷期限为1年,农业生产周期往往都在1年以上,特色种养殖业甚至达2~3年以上,农户对贷款需求期限的“中长期”性与银行贷款期限限制的不适应性,使得农户不能以贷款投放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偿还贷款,造成信贷资金不能按期回笼,造成农户违约,诚信降低,影响今后的信贷。这种信贷体制难以适应现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农业发展。另外,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农业保险风险较大,自然灾害难以预知,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动力不足,险种少,加上大部分农户参保意识不强,农业保险严重缺位,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加大,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影响了农村信贷业务的持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金融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

4 探索金融服务支持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农村金融与土地流转共赢发展

近年来,农村金融出现困境、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主要在于农民贷款时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一般来说,农民的财产主要是土地和房屋。土地所有权难以实现流转(本文所提的土地流转是指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而非土地所有权流转),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法规规定,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只有承包林地、荒地的经营权可以用于抵押[3]。农民的房屋除乡镇所在地的街道居民外,广大农村房屋均未办理房屋产权证,无法抵押。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因农户无抵押物储蓄资金不能及时贷出,形成储蓄资金积累,不能实现资金收益,另一方面农户因无抵押,难以获得生产生活所需的资金,农民能够用于生产的可支配资金有限,严重影响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和农民增收,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当前全国各地均在进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产权确权登记,但大多数地方都处于试点阶段,未能全面铺开,有的地方因资金缺位,迟迟不见启动。深化农村改革要从制度改革做起,只有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能够抵押和担保,农民才能够开展正常的金融活动。因而引入金融机构,发育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制度,创新土地抵押权制度,让土地资本化,增强土地的增值功能,势在必行[4]。当土地制度促进农业生产绩效持续提高,农村金融部门就有盈利的空间。通过开展农地业务,农村金融机构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亟需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资本束缚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潜在不良影响,也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进一步发展和业务开拓提供了较大空间。农村金融机构依靠农地贷款业务,也会提高自身的业务收入,实现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村金融共赢发展[5]。

5 参考文献

[1] 崔慧霞.土地流转中的农村金融效应分析[J].上海金融,2009(5):11-13.

[2] 崔慧霞.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的金融服务[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3):21-24,97.

[3] 胡晓农.对土地流转中金融支持及风险防范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9(5):91-92.

[4] 罗进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金融支持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29-32.

[5] 唐浩,刘斌.农地流转中政府角色定位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4(5):70-76.

上一篇:对杉阳镇畜牧业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对涟水县乡镇农技推广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