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普坪镇水稻旱育水插技术

时间:2022-09-29 12:11:53

安龙县普坪镇水稻旱育水插技术

摘要 介绍安龙县普坪镇旱育水稻技术,包括苗床制作、床土调酸和消毒、播种、苗床管理、移栽、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旱育水稻技术;贵州安龙;普坪镇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45-02

水稻旱育水插高产栽培技术是从日本引进的一项既严格又规范的农业实用技术,其丰富和完善了我国传统的水稻旱育秧作为缺水育秧地区种水稻的权宜措施[1]。普坪镇经2年试验、示范,结合当地实际改造创新,多数示范点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尤其普坪镇是无水育秧的乡镇,经2009年试验示范10.04 hm2,平均单产10 032 kg/hm2,比2008年增产26.6%。无论是单产指标还是增长比例均属县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应用有着更大的增产潜力,拓宽了水稻生产的领域,使发展粮食生产有着更为广泛的前景。为此,现将旱育秧规范技术介绍如下。

1 旱育水插栽培的特点

一是适时早播可在无水育秧地区栽上适龄壮秧,可使冷凉地区避免烂秧,延长水稻生长期,从而获得高产。二是节省秧田面积50%以上,栽1 hm2大田只需苗床225~450 m2;节约育秧用水80%以上,增加了大田保灌面积;节约育秧用工量;降低育秧成本;易育出壮秧;在旱地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不耽误旱地作物播种[2]。

2 育秧技术规范

2.1 苗床制作

选择水源近、背风向阳、肥沃、偏酸的旱地或地下水位低的稻田作苗床,苗床地选定后应连续培肥,可连续使用。培肥方法:可在上年秋天施入3~5 cm长的稻草或其他秸秆5 kg/m2、人畜禽粪3 kg/m2、过磷酸钙200~500 g/m2,或优质农家肥10 kg/m2、过磷酸钙200 g/m2,或在播前2个月施入3~5 cm长的绿肥10~15 kg/m2、过磷酸钙200 g/m2,耕翻平整后可种植短期作物。如头年未作准备,茬口紧张,可在播前15 d施入已腐熟的农家肥10 kg/m2进行培肥。无论采取何种培肥方法,施肥后均应多次耕翻,使肥料均匀混入10~15 cm土层内,如土壤干燥应浇水,保证在播种前使肥料充分腐烂,以免烧根,严禁施用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碳铵、草木灰等)。

播种前3~5 d进行分厢、碎土和施肥。厢宽1.0~1.2 m,厢高15 cm,长因地而异,但不超过20 m,开好边沟,以防渍水,筛足盖种用的肥土备用。分厢后苗床施入硫酸铵120 g/m2,或硝酸铵100 g/m2,或尿素50 g/m2、过磷酸钙150 g/m2、硫酸钾或氯化钾30 g/m2,对于缺锌的黑土、红壤土,可增施硫酸锌7~10 g/m2,禁施碱性肥料。肥料应分3次施入,每施1次耕翻1次,以保证肥土充分混匀,最后达到厢面土细平整。

2.2 床土调酸和消毒

旱育秧地土壤pH值要求在4.5~6.0,pH值在6.5以上的需进行调酸处理。具体方法:一是在播种前1个月对pH值为6.5~7.8的土壤施硫磺粉100 g/m2,施后均匀翻入床土中,然后浇透水达15 cm土层,二是用90%工业硫酸200倍液40 g/m2喷洒床面,有磷酸代替更好,需将酸缓慢地倒入水中,而不能把水倒入酸中,操作时应注意保证安全。

旱秧在3叶以前易感立枯病。因此,播种前需对土壤和种子进行消毒,用70%敌克松2.5 g/m2对水1.5 kg/m2均匀喷洒床面,然后再喷洒少量清水,再用薄膜包木板将床面轻压平。

播种前苗床分2次浇水,第1次浇水后隔15~20 min进行第2次浇水,每次浇水能溢出床面,保证齐苗需要。

2.3 播种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应选择高产、抗病、优质的良种。在冷凉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应选择中早熟品种,按正常的选种、消毒、浸种、催芽环节进行,待种子普遍露白即可播种,此时可结合使用多效唑,方法是将多效唑1 000倍液按种子量的2倍,用木桶或缸盛好药液(不用金属容器装药液),将催芽后的芽谷放入药液中浸泡2~3 min,捞起沥干即可播种。此时使用多效唑的好处是减少土壤污染,不影响后茬作物生长,易掌握浓度,施药均匀,效果显著[3]。

(2)播种期。应根据气候条件、茬口情况、移栽秧龄而定,一般在日均温稳定达到15 ℃以上可以移栽,应以移栽期决定播种期,可安排在移栽前35~50 d播种。

(3)播种量。应根据移栽秧龄而定,秧龄30~35、35~40、40~45、45~50 d分别播种干谷100、80、60、40 g/m2。各地育秧阶段热量条件不同,在相同播期内,低热地区秧苗生长快,减少播种量。秧龄长,播期推迟,减少播种量。播种时种子要按厢定量,分2~3次撒种,力求均匀,用木板轻压种子入土。

(4)覆土盖膜。播种后用筛过的细土盖种,厚度1 cm左右,然后搭拱盖膜。

2.4 苗床管理

壮秧标准:第1叶高3 cm以内,叶身直立,根系发达,白根多,无病虫,叶蘖同伸关系正常。

(1)播种至出苗期。保温保湿,使出苗整齐,床土不发白可不浇水,遇强光可在膜上加盖树枝、草帘等遮光降温,床面温度高于35 ℃,应揭膜两头通风降温,如遇种芽顶起盖土,应用小棍轻敲使土碎落。

(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保温保湿,防病壮苗。床面温度保持20~25 ℃,此时应注意揭膜通风,一般情况下揭膜两头,如苗床中段温度高于25 ℃,应揭开侧面降温。通常以日出揭膜,日落前2 h盖膜,此时要加强预防立枯病,于17:00,用敌克松2.5 g/m2对水1.5 kg/m2喷雾,施药后再用少量清水喷洗。播种时未施多效唑的在1叶时用0.2 g/m2多效唑对水200 g/m2喷施,有利于促分蘖壮苗。

(3)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通风炼苗,干燥促根,温度控制在25 ℃以内,晴天9:00―16:00揭膜,阴天中午揭膜,雨天两头揭膜,两侧留通风口,低于12 ℃时禁止揭膜。要严格控制水分,只要不卷叶,早晚叶上有露水,就不必浇水,以促进根系生长,防止地上部分徒长,增强抗病力。

(4)2叶1心以后。控温控湿,控长促蘖。只要无霜冻,不低于12 ℃,可昼夜不盖膜炼苗。注意保持一定湿度,但不能过湿,浇水应在早上进行,雨多时要盖薄膜防雨。在秧苗接近3叶时,可用硝铵25 g/m2或尿素25 g/m2、过磷酸钙40 g/m2对水3 kg/m2喷施,每长1叶按此标准追肥1次。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防治,有杂草及早拔除[4-5]。

2.5 移栽

(1)施肥。采取以基肥为主的全层施肥加追肥的方法。一般中等肥力田块,选用宜香优2115、单产9 000~10 500 kg/hm2,用农家肥15 t/hm2以上、碳铵45.0 kg/hm2、尿素120 kg/hm2、磷肥750 kg/hm2、钾肥135 kg/hm2。作基肥一次施用,尿素第一次在栽后7 d左右结合除草剂施用,用量为45 kg/hm2左右,第2次在主茎剑叶露尖时追施75 kg/hm2左右。

(2)取秧。移栽前一天苗床浇足水,第2天用平铲铲秧,带2 cm厚土移栽,铲后即栽。床土疏松可拔秧。

(3)栽插密度。旱秧分蘖力较强,可比两段秧略栽稀些,中小苗中晚苗栽22.5万窝/hm2,每窝栽2粒谷秧,可采用(33.3+20.0)cm×16.7 cm中晚熟种栽25.5万窝/hm2,每窝栽2粒谷秧,可采用(30.0+16.7)cm×16.7 cm。大苗按叶龄模式栽培的基本苗计算公式插足基本苗。

(4)栽插质量。要浅,发根节入土在2 cm以内;要稳,不漂秧;要正,秧苗栽插后不偏斜。做到浅、稳、正,才能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利用低位分蘖,实现高产。

2.6 栽后管理

(1)管水。遵循以露为主、浅水灌溉、排灌结合的原则,特别是中、小苗栽后7 d内应灌现泥水。

(2)病虫防治。旱秧因吸收硅较少,易感稻瘟病,必须加强防治,一般用三环唑分3次进行,即分蘖期、剑叶全展期、始穗期。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按常规进行。

3 参考文献

[1] 纪云珍.水稻旱育机插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1):141,214.

[2] 张勇.水稻旱育稀植浅插增产技术[J].云南农业,2011(2):39-40.

[3] 郭仲素.水稻旱育稀植浅插增产技术[J].北京农业,2012(33):29.

[4] 罗太海,周勇.水稻旱育壮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13):62-63.

[5] 张婧.广西水稻旱直播技术及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上一篇:把握评价四维,激扬生命活力 下一篇:籼粳杂交稻甬优17在台州市椒江区种植的特征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