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利坚求职

时间:2022-09-29 11:19:22

在美利坚求职

这里把课程安排在晚上,白天可以用作实习。

2009年秋,我来到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攻读硕士学位。这里的蓝天、白云、绿树,整齐的街道、有序的交通、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着实让人喜爱。同时,这片集中了美国政府、国际组织、各类公司总部和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的土地,也透露着浓郁的多元化气息:那个在白宫门口帮你拍照的小青年,来自伊拉克难民营;街角那家咖啡店的老板,曾是摩根大通的财务总监;昨天给你理发的师傅,其实是埃塞俄比亚的偷渡客;在肯尼迪艺术中心义务领座的老奶奶,刚从联合国退休 而我要分享的,是在这个小城的求职经历。

当了一年“雷锋”

我怀着一个信念来到这里:两年硕士生涯,将是我从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因此,到校报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求职中心预约与指导老师面谈。在老师的指点下,我制作了一份专业性强、重点突出的简历,曾经普通的经历,也在词汇的点缀下,平添了几分牛气。

刚弄好简历,就收到了系里的群邮件,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美国律师协会,有着百余年历史和41万会员)在招聘实习生,位置在白宫附近。热腾腾的简历刚出炉,不如一投。

很快,我就接到了面试通知。在惊喜和忐忑中去面试,内容包括在国内的社团经验,对美国食物的看法,处理突发事件的经历,是否想家等。整个过程就像侃大山,既轻松愉快又严肃认真。面试完毕,老板带我去参观了办公室,见了同事。一周后收到邮件,问我可否去实习,我心花怒放。

此时,大部分同届的留学生刚开始适应美国生活,我已经挎起公文包去上班了。虽然无非是整理文件或管理数据库的活儿,但是我都一件件认真去完成。

3个月后,我开始不满足于单纯的行政工作,转而寻找新的单位。很快,我通过了全美独立企业联盟和全美广播联合会(NAB)的面试,拿到两份春季实习。这时已是研究生的第二学期,作为全职学生的我有四门核心课程,课业非常重。经过谨慎思考,我决定两份实习都做,每周各20小时,相当于一份全职工作。这样一方面是想多掌握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自我施压,试探一下自己的极限。

相比高三的忙碌和压力,这段日子有过之而无不及。我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商学院为了照顾上班族,把课程安排在晚上),周末复习、做作业,还要抽空去当义工。期末的时候,我各门功课达到了3.7分(满分4.0),中间还随NAB去拉斯维加斯出了趟差,为公司的年度大展做了回现场主管,接触到不少好莱坞明星。

和国内不同的是,留学生第一学年是不可以在校外做任何有报酬的工作的,所以这一年我上班的交通费、餐费都在往里搭。远在国内的父母十分支持,说我在华盛顿当了一年活雷锋。

世界银行抛来橄榄枝

2010年4月,到了找暑期实习的时候,面对两个公司的挽留,我毅然离开,寻找更好的机会。我在学校招聘网站海投简历,不久便收到世界银行的面试通知—世界银行是国际经济体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之一,每个职位都有近千人竞争;被世行雇佣的学长,在我们学校被视为传奇—我喜不自胜,但是由于招聘信息过期被删除,我已记不起应聘的职位。发邮件去问,人家竟然很宽容地说,没关系。

面试我的是部门主管和她的助理—两位和蔼的女士,她们对我第二学期全职学生加全职工作的经历很感兴趣,此外又问了怎样处理突发事件、在各种压力下如何保持高效、怎样专注又一心多用等问题。有上一学期魔鬼式的实践打底,我对答如流。最后,我表达了感谢并将面试感受告诉了面试官。

第二轮面试,面试官是一位严肃的男士,自始至终没有露出过笑脸,开玩笑他也没有什么反应。我一开始非常紧张,但是随着面试的深入,注意力又集中到了面试本身上。

面试结束后,还有笔试,实习中大量的写作和学校里的训练都派上了用场。

5月中旬,我收到了录用通知。6月份研究生刚毕业,我就正式上班了。(未完待续)

上一篇:亲,你把胰腺“累”倒了 下一篇:人生惟有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