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档的骗补闹剧

时间:2022-09-29 11:15:36

1985年出生的程秀,初中毕业以后,便辍学外出打工。2004年,程秀回到家中,在父母经营的百货店里帮忙。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精明的程秀发现农村买家电的人越来越多。程秀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商机,便建议父母将百货店改成家电门市,父母同意了。此后,程秀开始负责经营这个家电门市,并将店铺的营业执照更改为高升家电经营部,父母转而辅助程秀经营。2008年,程秀决定扩大经营范围。当年10月1日,程秀与闺蜜许娟合伙开了另一家家电门市,并将店铺命名为“荟萃国美”家电专卖店,许娟负责在店里销售,而程秀负责两个门市的进货等各种事务。

从普法宣传中得到启发

2009年3月,为了让农民买得起家电,带动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政策规定,农村户籍的居民到定点电器销售网点购买国家指定的电器产品,只要提供其身份证信息,就可以获得电器总价13%的国家补贴。听闻这个消息,程秀立即递交了申请,不久,程秀和许娟合伙经营的“荟萃国美”家电专卖店成了第一批有家电下乡资格的家电经营部。不久,“高升家电经营部”也获得了家电下乡代售点资格。从此,每到月底,程秀便会带着相关销售资料到镇财政所审核,并领取相应的补贴款。

2011年年底一天,程秀又到镇财政所领家电下乡补贴款。无意中程秀发现,镇上一些生意不如自家的家电门市老板,领取的家电下乡补贴却比自己多得多,这让程秀感到很意外。经过一番思量,程秀突然联想到,此前区经贸委经常到店里来做普法宣传,提醒经营户不准做假资料骗取家电下乡补贴。由此,程秀推断,家电补贴款领的较多的人家,一定是采取了什么做假的手段。

回去后,程秀开始研究领取家电下乡补贴的操作流程。根据政策规定,要想获取家电下乡补贴,必须向镇财政所提交三方面资料:所售电器的家电标识卡、农村户口的身份信息复印件、销售家电所开的税票。程秀发现,满足后两个条件比较容易,但家电标识卡相当于每个家电的身份,每台家电只有一张标识卡。如果想冒领补贴款,标识卡从哪里来呢?

一个多月以后的一天,冰箱推销商唐军到程秀的店里推销产品,程秀问唐军有没有办法弄到标识卡,唐军说:“应该有标识卡卖,我帮你问问。”过了三四天,唐军打电话给程秀,说弄到标识卡了。第二天,唐军果然给程秀送来了一百多张各种电器的标识卡。根据卡的面额大小,程秀以每张一百元至二百元不等的价格将标识卡全部买下。

有了标识卡,程秀立即开始行动。利用两三天时间,她就把买来的标识卡上的信息输入到家电下乡网站,并顺利通过了验证。随后,程秀将这些标识卡粘贴到之前买家电的农户留下的身份信息上,然后又虚开了相应税票,一切准备停当后,程秀把这些假的资料混到真正出售的家电的申领资料中,一起拿到财政所去报批。不久,这些用虚假信息申领的国家家电下乡补贴顺利发放了下来,这一次,她就多领了3万多元的补贴。

拿到冒领的补贴款后,程秀心里很害怕。但过了一阵忐忑的日子后,见没有任何动静,程秀的胆子一下子大了起来。她决定利用这个办法,再好好地多领些补贴。随后,程秀再次打电话给唐军,让他再拿一些标识卡过来。没几天,唐军又将200张标识卡送到程秀的手中。当时,许娟也正好在场。因两人关系密切,面对许娟的疑问,程秀也没有隐瞒,将骗取补贴情况一一告诉许娟。从此,许娟和程秀一起,开始了疯狂骗取家电下乡补贴的犯罪之路。

发动家人齐上阵

一开始,骗取补贴的事,程秀和许娟都瞒着家人。但很快,这个秘密就被双方的家人知道了。2011年年底的一天,程秀正在店里将买来的标识卡往农户的户籍复印件上粘贴,许娟的父亲许建华突然走了进来。因为女儿和程秀一起开店,许建华对家电下乡政策比较了解,当他看见那么多标识卡堆在一起的时候,立即明白这些电器标识卡来路不正,就担心地问程秀:“这个东西能弄吗?”

见许建华看到了,程秀也不隐瞒,说:“别人都是这样弄的。”许建华听了,立即知道这些标识卡是用来骗补贴的。但是想到这样女儿可以多赚点钱,就没说什么。此后不久的一天晚上,程秀的母亲高芳来到荟萃国美家电经营部玩,看见程秀和许娟在店里正忙着把电器标识卡上的信息输到电脑里面,高芳看到一大堆标识卡摞在桌子上,里面竟有电脑标识卡,而程秀店里根本没有电脑销售。见此情形,高芳立即就明白,程秀和许娟一定是用来路不明的标识卡去骗家电补贴用的。但是,因为是自己的女儿,高芳也没说什么,就离开了。

随着购买的标识卡越来越多,程秀遇到了另外的问题:要想骗补,光有标识卡还不行,还要有农民的身份信息复印件和出售家电开具的税票。因为冒领的数量越来越多,需要大量不同的农户身份信息;同时,税务部门规定,每个个体经营户每年只能领取80张左右的税票,每张税票最高金额不能超过1万元。也就是说,程秀每个店每年能领取的税票最多不超过80万元。这么点税票,对于需要大量开具家电“销售”发票的程秀来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税票从哪里来呢?后经“高人”指点,程秀知道,要想多领税票,唯一办法就是找人到工商部门多注册几个家电经营部,然后以这些经营部名义去领取税票。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随后,在程秀和许娟的要求下,高芳和许建华先后用自己和家里其他人的身份信息,注册了几个皮包家电经营部,并以此领取了不少税票。但是,利用亲属身份注册的几个家电经营部,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程秀的需求。于是,在程秀和许娟的请求下,高芳和许建华分别利用自己的关系,四处找人到工商注册家电经营部。截至案发,高芳和许建华先后找人注册了29个“皮包”家电经营部,同时,程秀和许娟自己也各自找人注册了十几个家电经营部。利用这些虚假的家电经营部,程秀和许娟先后领取了三千多万的税票,被她们全部用光。

解决了税票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找农户的信息。按照政策规定,一个农民信息,购买每种家电不能超过2台。因此,为了骗取补贴,就需要大量的农户信息。这个艰巨的任务,同样落到了高芳和许建华身上。他们以各种借口,四处索要农户的身份证和户口本。因为家电下乡补贴每个月申领一次,这就需要将大量的标识卡粘贴到农户户籍复印件上,然后还要将信息全部录入系统,工作量非常大。自从发现了冒领补贴这个致富“捷径”,程秀和许娟经营的店铺成了她们的副业,一有时间,她们便开始粘贴、输入工作,常常是忙到深夜。忙不过来的时候,高芳便会前来帮忙。

为了掩人耳目,应付上级可能的突击检查,她们特意租下了一间门面房,将一部分家电放了进去,伪装成正常经营的假象。一切就绪后,她们前往商务局办理申请家电下乡代售点手续。但到商务局一问才得知,此时,家电下乡代售点已经基本停止办理了。于是,程秀和许娟一起找许建华帮忙想办法。为了让女儿能多赚补贴,许建华通过关系找到熟人,顺利地将“人生家电经营部”申请为家电下乡代售点。至此,程秀母女、许娟父女全部卷入这场浩大的骗取家电下乡补贴款的漩涡中。

财政所长贪财成帮凶

作为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乡镇,仅程秀经营的家电门市,每个月报销的补贴款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个肯定不正常,作为负责审核申领资料的镇财政所,难道一直没有发现吗?

原来,聪明的程秀早已打通了关节,为自己冒领国家补贴扫清了障碍。

就在程秀第一次成功骗取家电下乡补贴款后,程秀思量,领取补贴,必须要经过财政所审核这一关。以后大量冒领,肯定会引起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怀疑。因此,打通财政所这一环节,非常重要。程秀知道母亲高芳和镇财政所所长陈兵认识多年,关系很熟,就向高芳提出,请她出面给陈兵家送礼,高芳爽快答应。2012年春节前的一天,高芳来到陈兵家,送上2000元购物卡和一些礼物,被陈兵收下。

此后,每隔个把月,高芳就会给陈兵送一次礼。对此,陈兵当然心知肚明。在陈兵的关照下,即使程秀每个月申报的补贴再多,财政所也都会让程秀顺利过关。前文提及的指点程秀找人注册家电营业部以获得税票的“高人”,也正是陈兵。不仅如此,在高芳的请托下,陈兵还亲自到工商局,为程秀办理了8本没有实际经营的“皮包”家电营业执照,帮助程秀顺利领取了六百多万元的税票。

2014年8月,经群众举报,程秀等人骗取高额家电下乡补贴款的犯罪事实终于浮出水面。8月21日,程秀及其母亲高芳、许娟及其父亲许建华等4人先后被警方抓获。因作案时间跨度长,涉案金额较高,该案取证工作面临诸多难题。为迅速查清案件事实,淮安区检察院第一时间派员提前介入引导警方侦查。经过大量的调查取证,终于查清了程秀骗取国家补贴款的全部事实。

经统计核实,自2011年底至2013年4月家电下乡政策结束,在短短一年半时间里,程秀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家电下乡”电器标识卡近4000张,虚开家电销售发票约3000万元,骗取家电下乡补贴款730万元。

2016年5月8日,程秀被淮安区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其余三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上一篇:“菜场小学”也有春天 下一篇:农村小学音乐开放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