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读?

时间:2022-09-29 11:02:36

亲子阅读≠花钱买书

周末,女儿兜兜把最近三年积攒的《百问百答》全部摆在床头,仔细点数了两遍,不满地对我说:“妈妈,我才只有21本,聪聪有24本!您再给我买3本,不然我就不是班里的故事大王了!”

“兜兜,就像咱们早餐吃的面包,我买回来了,但我没有吃,它就不是我的;你吃了,面包的营养积蓄在了你的体内,它才是你的,对吗?所以,买书和读书是两码事,不是谁买的书多,谁的知识就多。把书中的知识记在心中,需要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把书转化成自己的能量、能力,这样的书才是自己的书。”

兜兜扑闪着灵动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认同地点了点头。

很多妈妈都有囤书的欲望,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消化和吸收能力。亲子阅读不是花钱买书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把握对孩子阅读投入的量――每一次给孩子买书的量,每一批量的阅读频次,每一次亲子阅读的时长,买书的间隔时长……只有全面、综合地考虑,质与量才能长期地关联增长,孩子的阅读能力才有效益的保障。

提前备课,挑选适合孩子的书籍

在给兜兜买书读之前,我都会先用心读一读,仔细体味文图带给我的乐趣,并在这个过程中筛选出适合兜兜年龄、有意义、语言优美的书籍,而不是一股脑地把畅销书籍打包回家。与其让孩子在书山中自己搜寻,倒不如精简数量、提高质量,每次只给孩子一本书,并且对这本书的主题做到心中有数,和孩子交流、互动,把更有效的阅读乐趣传递给孩子。

鼓励孩子精读每一本书,挖掘细微的闪光点

很多家长认为学龄前的孩子需要亲子阅读,入学后学习了拼音、汉字后,就不再需要父母的陪伴,可以转变为自主阅读了。

其实,孩子的阅读不应该有如此突兀的转变,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低年级的孩子正处在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地需要家长给予技巧性地指导和启发性地引导。

每次跟兜兜进行亲子阅读前,我都会做好如下准备:

~思考什么样的语音、语调,什么样的角色扮演才更有意思;

~在关键环节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孩子的深思;

~提前挖掘出书中的优美佳句。

亲子阅读时,我会有意识地放慢语速、提高语调,在讲解晦涩的成语、典故时,要注意突出,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便于记忆。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认识到,亲子阅读需要投入漫长的时间和精力,而不是仅仅把书买回家就万事大吉。把1本书的阅读价值发挥到最大,比让孩子走马观花地看10本书更有效。

别怕多读了几本“课外书”就影响孩子“学习”

有家长问我:“时间有限,让孩子多做题还是多阅读?”

我选择阅读。一二年级的孩子需要掌握的是学习方法、技能,而不是某一个知识点。孩子在阅读中能逐渐领会到阅读、学习的方法,这能为他以后的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阅读时,孩子不仅仅能感受故事的意境,还能锻炼自己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每天坚持10~30分钟的亲子阅读,对于规范孩子的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的时间规划能力都很有帮助。阅读能力强的孩子读题快、做题快,这是有道理可循的。

同类题材的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我经常会把两本以上的同类读物挑选出来,和孩子一起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中的异同,发现两者的共性和个性特征,加深认识和理解。

例如,《亲爱的》和《飞屋环游记》都讲述了丧偶男子如何面对人生的故事。我把这两本书放在同一周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兜兜会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然后对它们进行比较。

比较的目的无非是求同存异:“同中求异”可以让孩子辨明差异、拓展思维、加深理解和记忆,“异中求同”是为了锻炼孩子探寻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让他们在以后的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可以举一反三。

和孩子一起写读后感

孩子写读后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孩子没有思路,需要父母不断启发和引导,这样的结果可能是家长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孩子的读后感没有自己的感想;另一种是孩子自主书写,低年级的孩子比较难达到独立写作的要求,文字逻辑性较差,归纳总结能力不足。

我和兜兜每次亲子阅读之后,会各自拿出作文簿,书写自己的感受(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或者查字典)。书写完毕后,我们各自朗读,交流经验,在相互的灵感碰撞中,磨合出我们共同的观点,并保留兜兜独有的新鲜感受,整合成一篇顺畅的读后感。

如果家长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阅读心得,不妨在周末邀请一个孩子的同学到家做客,两个孩子一起阅读、写作也会相互启发、让阅读更加有趣味。

通过多年的亲子阅读,我和兜兜除了母女关系日渐增益,兜兜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也显著提升,并未发生其他家长担心的“阅读占用做题时间而导致的学习时间不足、成绩下降”的情况。给大家“展示”下兜兜的成果:

~学习兴趣大

上了小学三年级后,语文能力测试不仅仅是听写生字这么基础的考察,还增加了阅读理解和作文,这两项的分值高达40分,一下就拉开了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不会像一二年级的大多数考试中孩子们只是记忆性的小差错,分值不过100与98的距离。

通过多年阅读积累,兜兜的抽象、归纳、演绎等思维能力有非常强的提升,此时增加阅读理解考试,对她来说真是如鱼得水。周末作业老师布置阅读题,对兜兜来说不过是“老师给我一个小故事!”她甚至很期待每一次阅读练习题,因为老师总有“很多意义深刻的好故事等着我!”

~扩展了知识面,增强了自信心

兜兜因为涉猎广泛很快就晋级学校的“故事大王”、广播电台最年轻的直播嘉宾,成为妈妈做儿童阅读推广的得力小助手,她在给同学们讲故事的过程中更培养了自信、收获了友情。

~丰富了词汇量,提升了写作水平

兜兜每次阅读都会跟随妈妈的步伐在书中摘录好词佳句,并且将阅读的体会写成读后感,经过两年的积累,兜兜作文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引用的词句也层出不穷。

~提高了专注力,增强了课堂效率

阅读的功效绝不仅仅是提高语文素养、丰富文化积淀,阅读带给孩子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能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阅读能叫孩子静下心来、专心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这对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们来说非常关键,专注力好,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在课堂就能够抓住老师讲述的重点内容、掌握老师传递的知识。

兜兜课堂效率非常高,当堂的内容基本掌握,利用课间几分钟就跟同桌一起做完家庭作业、第二天的课程预习,回家可以有整段的时间再阅读汲取营养,形成良性的循环习惯。

~阅读能提升孩子的阅读速度以及对汉字敏感性

爱看书的孩子认字多、阅读速度快不用解释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兜兜从二年级开始就脱离绘本和拼音读物举着大部头小说研读,因为作业在学校已经完成,每天晚上除了练习古筝,其他时间自己搬着字典读书,一周至少可以攻出来两本儿童文学。三年级连字典也不用了,能够非常顺畅地自由阅读。这种优势不仅表现在课外阅读,语文课程预习复习、生字默写都深受裨益。

亲子阅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好读书不求甚解”“三分钟热度”不是孩子的错。要想让每一本书都发挥最大价值,父母就得从自己做起:杜绝盲目的物质投入,每次只给孩子一本书;持续奉献精神投入,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读书。哪怕你的孩子已经可以自主阅读,不需要你陪读,也请你也做一个知识型的家长,每天坚持看书,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氛围。

上一篇:快乐不值钱吗? 下一篇:孩子就是这样:谁对我好,我“欺负”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