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原创: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困惑与思考

时间:2022-09-29 10:53:51

独家原创:新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困惑与思考

摘要: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的基础。如何坚持以人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创建良好的学术氛围,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对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文章总结了当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阐述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着重把握的几个关系。师资队伍建设中教师稳定和教师的流动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高师院校正逐步向以建设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性大学迈进。在这一综合化发展过程中,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和使多个学科综合发展是高师院校的根本任务。而学科建设的根本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高师院校围绕其学科发展情况来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1.教师教育的“双专业”模式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双专业教育”,但高师院校的学术性和师范性形成了“双重滞后”。高师院校试图用与综合大学相同的教学时间完成两种专业的教学目标,其结果是用综合院校的学科专业教育标准来衡量,显得“学术性”不强;教育类课程比重偏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因时间限制匆匆施予,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导致高师院校在学术性上“先天不足”,在师范性上“后天失调”,“优势不优”,造成“学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滞后。

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争论中逐渐认识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事实:教师教育既要重视学术性,又要重视师范性,前者应成为后者的特色所在,后者是前者的优势所在。这在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机构中已成为现实,其主要做法是,教师职前教育年限延长,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分离。学生在完成学科专业教育,取得学士学位后,方可接受教师专业教育,从而实现师范性和学术性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达到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双重提升。

2.高师院校师资流失严重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和定向分配等传统教师教育制度,已经严重不适应形势变化的要求。市场经济给整个社会结构、人们的观念系统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变化。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政策上的导向给高师院校的经济收入带来了极大的转机,收入明显增加,但与国内其他综合性院校相比还有差距,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高师院校教学设备陈旧、老化、短缺,图书资料少,网络资源紧缺,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和科研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一些学校送去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不是不愿回校工作,而是学校现有条件不能使他们的研究继续下去。(2)高师院校的待遇与国内其他综合性院校相比,有所偏低,这对中青年教师来说,无疑是具有较大冲击的。因为这与当前社会上一些同龄人的高收入、高消费相比也形成强烈反差。于是,许多青年教师的价值取向发生很大变化,“跳槽”、“下海”、出国,导致中青年教师、尤其是优秀中青年教师流失严重。

3.高师院校教师要适应信息化、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必然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角色。对高师院校来说,由于信息技术日益普及化,其教育技术手段日益先进,教育媒体日益多样化,教育网络日益发达,这些,对教师的传统角色造成极大冲击,使得他们不得不对其角色与职能重新进行审视和定位。正如顾明远教授所指出的:“教育技术的运用不仅会引起教育领域的革命,而且会促进教育思想的变革。它在教育中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应该引起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据一项对高师院校教师整体微机水平的调查结果表明,高师院校教师微机水平达到“熟练掌握”的占教师总数的16,7%;“掌握和基本掌握”的占52,8%;“不具备能力”的占30,5%。可见,在当今知识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此外,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高师院校的改革开放,促进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我国高师院校的国际竞争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高师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1.要构建教师聘任新机制

教师聘任制要在学校和教师双向选择的基础上,以聘任合同的形式确定岗位设置、任职条件、任用管理、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争议处理等。按岗定编,严格考核,择优聘任,打破职务终身制,建立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合同制聘任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激励竞争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师资建设与学科发展、专业设置相一致

随着我国高师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院校跨进,其学科建设必然有新的发展,其专业设置必然有新的变化。因此,使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发展、专业设置相一致是高师院校实现综合性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一是对重点的学科专业和新兴学科专业,采取引进或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其他紧缺人才的办法,以促进学校重点、新兴学科专业的发展。二是学校应当在制度、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大力鼓励教师的原创性研究。三是鼓励协同工作、合作研究,造就和谐、奋发向上的学术团队,形成一批优势研究群体,使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四是要注意规划控制和学术自由、学术公正相结合,相互协调,以免顾此失彼,对学术队伍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我国高师院校与其他综合性院校相比具有一定差距。因此,高师院校要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提高其学术研究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就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首先,高师院校可以依法自主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学术、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迅速把握国外教师教育中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与发展成果,扩大对世界信息网络的利用,以提高我国高师院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及师资质量。其次,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师质量认证制度,有条件的高师院校逐步实现国际相互承认学历、学分互换与等值。教师可以到各地大学学习共同的课程,其教学内容、形式及学位,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国籍、民族、种族、地域的限制,进行开放的、国际化的学习。还可以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充分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优势,充实师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高师院校师资队伍质量,提升其学术研究水平。

4.要加快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

1)政府要加快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步伐,进一步明确依法实施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以扩大学校办学自。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责任制度,激活2)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不断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要多渠道筹集师资培养、培训经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支持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3)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按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招聘社会上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来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4)建立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学校还可以根据招聘人员的教学能力和学校允许的条件给予优惠待遇,吸引社会优秀人才来校任教。

参考文献

[1]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中国高校师资研究-肖刚洪晓军周国君

[2]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新西部(下半月)-畅通

[3]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李震

[4]关于新时期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教育探索-王寰宇

[5]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措施-军工高教研究-张成华陆雨林

[6]关于新时期普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张志银

[7]新时期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赵冬梅

上一篇:独家原创: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论文 下一篇:独家原创:国企工会工作对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