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北大温柔点

时间:2022-09-29 10:30:18

曾有一段北京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宣传片在网上热播,并引发热议。大学拍宣传片原本算不上新闻,或许是因为“北大无小事”,原本稀松平常的宣传片在一些论者眼中成了北大人文传统沦落的由头,继而以耶鲁为坐标,生猛抨击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缺陷。如果说北大宣传片确实反映了阻碍北大发展的根由乃至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不合理之处,那么深入剖析和解读北大宣传片,应成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契机。戏言归戏言,隐藏在喧闹背后的浮躁心态令人深思。

说来汗颜,浅薄如我者足足看了三遍,仍未得出北大人文情怀的沦落肇此一端的结论,反被洋溢着浓郁中国风的唯美画面所感染。古旧昏暗的案几、风雨冲刷的蔡元培雕像、五彩斑斓的实验设备、动感活力的校园社团活动……百年北大的历史担当仿若尽在其间,不禁令我喟叹“平生无才上北大,读尽诗书尽枉然”。笔者斗胆断言,不了解北大历史沿革及其在推进中国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中的作用,很难用镜头如此精准地传递出北大的神韵风采。作为一部弘扬北大薪火相传精神气质的宣传片,无疑是成功的。然而,评论者将北大宣传片解读为“风景名胜片”,串联起一些北大的负面消息,美其名曰“从教育角度看”,得出“北大的教育出了问题,严重脱离社会,严重落伍时代”结论,居然博得网友的阵阵喝彩。

无可否认,20世纪初群星璀璨、大师云集的北大盛况难再,尤其在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百年北大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成为不同时代的思想风向标。然而,北大并没有伴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而续写人文传统的辉煌,这既有高等教育体制内的痼疾,也有高等教育体制外的障碍,但让一部宣传片承担北大人文精神断裂的责任,反映了北大生存环境的凶险。

北大在改革发展道路上会碰到各种问题,甚至很多问题显得迫在眉睫。因北大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显赫地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这就需要采取审慎、客观、务实的态度,深入研究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办学规律,充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际,在政策支持、学科建设、科研投入、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突破体制障碍,推动北大乃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改革。在遭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时,北大既不需要自怨自艾,也不需要怨天尤人,更不需要冷嘲热讽和冷眼旁观,需要的是自信和勇气、宽容和谅解、支持和鼓励。

对大学抱持宽容心态,是中国大学当前普遍亟需的社会舆论氛围。唯此,才能为中国大学改革提供轻松愉快的舆论环境,从而激发改革的胆略、催生创新的活力。北大宣传片不算负面新闻,已然引起非议。倘若出现负面消息,岂不用“道德大棒”、“教育令牌”置北大于死地?近些年,一些评论者借高校某些个案,横扫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抨击中国大学制度的舆论并不鲜见,其忧国忧民心态固然可敬,但隔山打牛、隔靴搔痒、牵强附会式的批评,对中国大学改革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大学的改革更需要建设性的意见,而非泄私愤式的批评。

借用北大老校长胡适之先生的一句话:“若是受了教育,而对于社会仍是处处觉得满意,那就是你的眼镜配错了光了,应该反回去审查一审查,重配一付光度适合的才好。”这话告诫人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而不是处处歌功颂德。于中国大学变革而言,种种令人“不满意”的现状,影响着中国大学向世界高水平大学迈进的步伐,并为学界、政界、舆论界所诟病。但是,对这些问题的探索,除了配备“光度适合的眼镜”,积累发现问题所必备的知识和智慧,更需要客观包容耐心的理性态度,为中国大学的变革提供适宜的社会土壤。

上一篇:浅谈如何使班级保持浓厚的学习氛围 下一篇: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