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请语文教师拿起笔来

时间:2022-09-29 10:00:03

恭请语文教师拿起笔来

许多失败的作文指导的常见病,例如不厌其烦讲解常识(不惜把练习者耳朵磨出老茧),诸如审题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等,实质是,漠视对于人本身的探求欲、发现欲、审美欲、写作欲的引发和激发。其重要原因就是,指导者缺少丰富的写作体验和生动的阅读体验。鉴于此,特征求如下稿件:

1.教师写作的各种体裁、题材的精美短文(已刊短文亦可),刊“妙文览胜”或“行家走笔”专栏。

希望各位老师都能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感受美迅速升华为思想美。不要怯阵,不要自馁,破除写作的神秘感,解除作家的玄妙感。名家之作,并非高不可攀;作家之名并非与你我无缘。只要“发乎性情的自然”“本于内心的郁积”,写出特定时空的美感、美悟,就能写出他人难于企及的佳作。――只有写,才知道什么是写,也才能懂得怎么指导写。

2.教师写作的精美短文(古今中外,含习作)咬文嚼字点评稿。

点评,主要要求抓住关键句段的关键词语,咬,嚼,揣摩,玩味,体味,领悟,发掘其情韵、意韵、神韵、神髓,然后,总体欣赏其灵采、灵悟,力避言必称技巧的老套。

这是精读示范。只有如此精读下去,才能学会读,也才能从读中领悟到写的精髓。

写这种稿,最要命的是只有干巴巴的几条筋,离开语言要素,空说一气。什么辞法章法一大堆,让人无所适从。再不,便是东安一句术语,西弹一下老调:以为前批一句“开门见山”,后批一句“照应得体”,左来一个“此是铺垫”,右来一个“此是拟人”等等,便是点评了。其实,这是点评的大忌,评了,等于没评。对此,有人曾俏皮地说,真该刻成图章了,评文时,随时随地盖去,那得节省多少书写的工夫啊!

点评,只有掏出字底、字缝儿的神韵,才称得上真正的点评,也才称得上真正的涵咏性阅读。如此,表面看似是导读,实质上,是在全方位地导写。同时,也是写此种稿件者才气、灵气的展现、提炼和提纯。当然,还是打造神来之笔的良方之一。对语言教师来说,这是称得上优秀二字者绕不开的基本功;对学生来说,这是写作过硬者跳不过的塔底工程。因此,我刊不吝版面,将不断刊出此种“夯实”稿件。

上一篇:丢失的心 第3期 下一篇:感激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