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29 08:38:14

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首次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分析及诊疗对策。方法对45例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病人中,DSA复查15例,发现3例动脉瘤。CTA复查15例,无阳性者。MRI及MRA复查8例,发现隐匿性脑血管畸形1例。结论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的病人需行二次复查,尤其是非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病人,配合MRI可提高SAH少见病因的检出率,同时规范和提高脑血管造影技术可避免漏诊。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阴性;病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743R255.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349(2012)121483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分为原发性与外伤性两类,本研究所指的SAH是指原发性,约占脑血管病的15%左右。动脉瘤是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igitdsubtractionarteriography,DSA)是目前诊断SAH病因最常用的方法,但仍有9%~20%的SAH病人经脑血管造影检查找不到明确的病因[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45例SAH首次DSA检查阴性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病人的病因并做相应的处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科在2006年―2010年因SAH行DSA检查为阴性的病人45例,其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31岁~71岁,平均51岁。

1.2临床表现45例均以突发头痛起病,合并有颈痛8例,呕吐30例,瞌睡15例,脑膜刺激征阳性37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9例,Ⅱ级21例,Ⅲ级15例。

1.3辅助检查45例病人造影前均有头颅CT检查。其中3例头颅CT检查为阴性,但腰椎穿刺证实为SAH。15例出血局限在中脑周围脚前池、环池、四叠体池,合并向鞍上池及外侧裂扩展者15例,向纵裂扩展者5例,伴发脑内局限血肿7例,脑室少量血肿3例。所有病人均在1周内行DSA检查。

2结果

2.1复查结果本组45例病人,2周至3月内15例再次行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3例,其中2例位于前交通动脉,1例位于右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均为微动脉瘤。15例复查CTA均为阴性。8例行MRI检查发现1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7例因各种原因未复查。

2.2随访4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3个月至3年。38例复查病人中2例前交通动脉瘤及1例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开颅手术夹闭治愈。1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7例未复查病人中1例住院期间死亡,1例半年后再出血死亡,其余病人预后良好。

3讨论

SAH病人通过DSA检查,大部分可以确诊,但仍有约15%病人首次造影结果为阴性。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erimesencephalicnon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PNSH);②动脉瘤本身因素,微小动脉瘤或动脉瘤内血栓形成;③脑血管痉挛及脑内血肿压迫致动脉瘤不显影;④病人术前准备不充分,造影时病人躁动不合作致造影片清晰度不高,影响动脉瘤诊断,术中脑血管检查不全面,术后阅片不彻底,均可造成动脉瘤遗漏。

PNSH约占所有SAH的10%,DSA复查约2/3为阴性[2]。根据Rinkel等[3]提出的PNSH影像学诊断标准:①出血位于中脑前方,可以向下一直延伸至延髓前;②出血可以向外延伸至外侧裂,但不应到其外侧;③出血可以向前延伸至前纵裂后部,但不能充满前纵裂;④脑室内可以有少量沉积血肿;⑤脑实质内无出血。PNSH病人临床症状轻,几乎不发生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预后良好[4],大多可恢复正常。本组病例中按照Rinkel的标准有30例可归于这种类型,临床HumHess分级均为Ⅰ级~Ⅱ级,其中10例病人复查DSA均为阴性,且无血管痉挛。全部病例均愈后良好未再复发。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已确诊PNSH的病人除非出现二次出血或者当时有明显的脑血管痉挛,否则不必复查DSA[5]。本组PNSH病人DSA的结果也基本支持这一结论。

对于非PNSH的病人,一定要复查DSA。本组复查发现的3例动脉瘤中,2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头颅CT片除了环池、脚向池出血外,鞍上池、前纵裂也有出血;1例大脑中动脉瘤则有外侧裂出血且形成明显血肿,故非PNSH病人复查DSA是必要的。

对于复查的时间一般选择在2周左右。这个时期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已经减轻或痉挛已消失。动脉瘤内血栓已溶解,复查阳性率较高。复查时做3DDSA。本组复查发现的3例动脉瘤均为微小动脉瘤,直径在2mm~3mm。3DDSA立体感好、敏感性高、准确性强,是目前公认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全标准,尤其对于微小动脉瘤,可提高检出率。

本组8例行头颅MRI检查发现1例隐匿性脑血管畸形。隐匿性脑血管畸形发病年龄在30岁~40岁,半数左右有癫痫,以脑出血或SAH发病,可多次发病。MRI是目前诊断隐匿性脑血管畸形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能分辨隐匿性脑血管病灶内不同时期的出血,可作为DSA检查SAH阴性病人少见病因的补充检查。本组15例行CTA检查均未发现动脉瘤,Karamessini等[6]认为CTA对于直径>3mm的动脉瘤灵敏度较高,二次复查阳性的SAH病人以微小动脉瘤居多,所以对于怀疑动脉瘤性出血的SAH病人,复查时仍行DSA检查。当然随着无创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3DCTA的出现,可清晰地展现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立体形像,灵敏度会越来越高,相信以后会有更多的病人选择这一技术。

至于SAH病人DSA阴性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病人术前准备不充分,SAH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烦躁等表现,若不及时处理,术中病人不完全配合,出现头部及肢体移动会影响图像采集[7]。因此术前充分镇静,降低过高的颅压是必需的,必要时全麻。②术中脑血管造影不全面。全脑DSA应提倡行4血管至6血管检造影,在双侧颈内和椎动脉造影未发现异常时,应行颈外动脉或高颈段脊髓血管造影。③术后阅片不彻底。以上因素可造成遗漏,本组病例中,复查DSA时发现的1例大脑中动脉M1段分叉部微动脉瘤,重新阅读前片可隐约看见此动脉瘤与大脑中动脉分支相重叠。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90.

[2]VanGignJ,VanDongenJ,VermenlenM,etal.Perimesencephalichemorrhage:Anonanurysmalandbenignformofsubarachnoidhemorrhage[J].Neurology,1985,35(4):493497.

[3]RinkelGJ,WijdicsEF,VermeulenM,etal.nonaneurysmalperimesencephalicsubarachnoidhaemorrhage:CTandMRpatternsthatdifferfromaneurismalrupture[J].AmJNeuroradiology,1991,12:829834.

[4]HdanF,TunaM,ErmanT,etal.Prognosisandprognosticactorsinnonaneurysmalperimesencephalichemorrhage:Afollowupstudyin29patiens[J].SurgNeurol,2002,57(3):160165.

[5]周志中,赵振伟,高国栋,等.不明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复脑血管造影的评价[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3):102104.

[6]KaranmessiniMT,KagadisGC,PetsasT,parisonwithintraarterialDSAandthesurgicalfindings[J].EurJRadiol,2004,49(3):212223.

[7]喻忠,陈光强,龚建平,等.颅内动脉血管造影的假阳性分析(附16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8):724727.

上一篇:呋塞米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下一篇:莲形梵意 印度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