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9 08:25:30

【摘要】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丁苯酞注射液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 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丁苯酞;进展性脑梗死;疗效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02

进展性脑梗死指患者发病后脑缺血临床症状不断进展, 神经功能逐渐恶化, 一般在发病后6 h~1周内进展。该病占脑梗死的26%~43%, 是脑梗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因此, 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因错过时间窗,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等溶栓治疗已失去时机。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丁苯酞在进展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进行了探讨,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1~12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 均为首次发病。入选标准:入院检查头颅CT或MRI, 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制订的标准;患者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和病因不明脑梗死, 不包括心源性脑梗死。发病6h后症状仍然进展, NIHSS评分较起病时高3分或者更多。排除标准:①出血性卒中;②合并有肿瘤;③消化性溃疡患者;④有痴呆或精神疾病患者;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治疗组男28例, 女12例;年龄45~75岁, 平均年龄62.3岁;其中24例合并高血压, 8例合并糖尿病。对照组男29例, 女11例;年龄46~74岁, 平均年龄62.8岁;其中23例合并高血压, 11例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根据患者病情均给予基础治疗, 包括调节血压、血脂、血糖及适当脱水降颅压等, 均给予阿司匹林0.1 g, 口服, 1次/d;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 静脉滴注, 2次/d)。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40例均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 2次/d), 14 d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心电图等, 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①基本痊愈:病残程度0级,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②显著进步:病残程度3级, 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5%, 高于对照组的5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变化,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有文献报道, 急性缺血性卒中有26%~43%为进展性脑梗死, 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本研究80例患者首次发病后, 病情均在6 h~1周内进展, 主要表现为:在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 原有的症状或体征无好转, 反而继续加重。其发病机制可能是:①血流动力学机制:缺血区域血液灌注量显著下降、侧支循环供血不足和微循环衰竭持续进展, 使得缺血性半暗带转化成不可逆性损伤。②生化机制:能量耗竭、自由基损伤、Ca2+内流、炎症反应以及兴奋性毒性等机制共同导致了细胞凋亡。③病理生理学机制:原发部位的血栓蔓延、原来狭窄的部位闭塞、侧支循环血量的减少或(和)消失。丁苯酞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新药, 最初从水芹菜籽中提纯, 是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靶点的抗缺血性卒中药物[1], 研究表明:丁苯酞有较强的抗脑缺血的作用, 通过阻断多个病理环节, 比如降低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抑制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及谷氨酸的释放等, 发挥缩小局部脑缺血的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恢复血脑屏障等作用[2-5]。本研究对80例患者随机分组, 每组40例, 通过治疗前、后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评价, 显示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2.5%, 对照组为57.5%, 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进展性脑梗死在基础治疗上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 并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纪海茹, 孔维, 赵淑敏, 等.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 31(3):239-241 .

[2] 梁顺今, 李红梅, 全红梅. 丁苯酞联合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 15(18): 28-29.

[3] Zhang T, Jia WX. 3-n-butylphthalide (NBP) reduces apoptosis and enhanc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up-regulation in diabetic rats. Neurological Research, 2010, 32(4):390-396.

[4] 江秀龙, 张旭, 林守华, 等. 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变化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3, 21(3):357-359.

[5] 王伟, 孔维, 陈萌, 等.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6(2):122-124.

[收稿日期:2015-12-14]

上一篇:强督健脊针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40例 下一篇:以后换我迁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