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29 07:46:22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作为教学的重点,下面就这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供同仁参考。

(1)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信息时代,人们所受的教育是终身教育,学习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把教会学生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知识量都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在工作中学习,学生不可能以结束学校的学习作为学习的终结,学习要贯穿于人的一生。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过程,即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基本环节,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记忆知识的方法、分析归纳知识的方法以及掌握获取信息途径和信息加工的方法等。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就等于掌握了打开一切知识宝库的钥匙,教师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生方法,不仅是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作用,合作学习能取长补短,探究学习能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人们永恒的话题,做人固然没有一定的法则,但有一定的准则。我们的许多传统美德就包含有做人的道理,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将心比心,如果想要别人帮助自己,就应该乐于助人,如果自己不希望受到别人的欺骗,自己就必须要真诚待人。又如“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十恶不赦的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恶魔,是点滴陋习的长期养成,同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也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是天使,是长期良好习惯的积成。这些做人的基本原则,只是中华传统美德长河中的一滴,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出表率,教学生立志,做一个有志向的人;教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个有良知的人;教学生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做一个宽容的人等等。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会做什么?我们必须时时反省自己、问问自己、叮嘱自己,这样才能把人做好,做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3)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生活。信息时代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适者生存,如何适应生存环境,这和人们的生存技能有很大关系,学会生活,才不会被社会淘汰。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立,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自立的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周到有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摆脱依赖思想,走向独立。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交往是一门艺术,通过交往,实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同时可以结交到好朋友,建立友情,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中去。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阳光,有阴云,人生难免有挫折,乐观的生活态度可以树立起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它哭,它就哭。拥有一颗快乐的心,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人生不是为苦恼而来,整日忧愁,悲伤失意,这样的人生没有乐趣,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人,以其对挫折耿耿于怀,倒不如对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另外,养成教育对学生也非常重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需要改变以往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有所创新,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上一篇:创设学习情景 建构概念教学 下一篇:浅谈信息技术课中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