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年,你十五岁

时间:2022-09-29 07:45:26

我一直注重对女儿早期教育的开发,但做梦都没有想到15岁的女儿竞以638分的高考成绩摘得省状元的桂冠。亲朋好友和媒体一度问及高考秘笈,女儿一面淡定地说:“只是一次考试”,一面戏言:“这是‘撞’出来的”。的确,具备考状元实力的考生虽说不多,但也不少,能考得省级第一名确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再则,作为家长,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并不是考状元,而是致力于奠定她一生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再则,她将来是不是人才,还在于她对社会的贡献度。

不过,回想我们高三走过的日日夜夜,一个“撞”字也许还恰当地道出了我们父母和女儿在高考路上全力以赴、破釜沉舟的努力。人一生关键的几步必须走好,高考尤为重要,像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学成才的例子毕竟很少,像比尔盖茨反过来炒哈佛大学鱿鱼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陪着孩子经历高三和高考的情景已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现把我认为受益的做法写出来,供家长们参考。

让孩子的心灵有一座父爱和母爱的靠山

高三的孩子不亚于临战的士兵,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周围老师、家长和同学的一言一行都会触动他们脆弱、敏感而焦虑的心灵。家长的情绪也坐立不安,有一种插不上手又如履薄冰的凝重感。我们家长先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至少让孩子回到家第一眼能看到爸爸或妈妈。

记得女儿每天放学后,我们问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让孩子把不愉快的情绪发泄出来,把干扰她宁静的琐事卸下来。这样她始终会感到:高考不是她一个人在奋斗!背后有父母无形的力量在支持着她。记得在北京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考试前夕,我们再一次把常用的口头禅送给孩子:“把会做的题做出来就算考好了。”在高考的两天里,她还像往日一样按点睡午觉,在平和的状态下跃过了独木桥。倒是在报考志愿阶段,她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自卑,先后让我们报一连串香港和内地的高校“保底”。为了让她心平气和、按部就班地迎考,我一趟趟地往返于学校和邮局之间,把跟学校联系过的存根目录给她过目,让她有底气让她放心。这时候任何情绪的波动都会影响孩子成绩的发挥,家长在孩子最无助、脆弱、孤独、恐惧的时候能送她一座心灵的靠山,将是孩子莫大的欣慰。

给孩子的身体上一个保险

高三的时间比黄金还珍贵,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孩子很容易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时间不够、记忆力不给力的亚健康状态。为了让女儿保持充沛的精力,我们一方面鼓励孩子每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学,一方面保证她每周末至少有一个小时运动。此外,在高考前半年,她爸爸充分发挥自己中医大夫的优势,给她像喝茶一样服一些益智健脑、强身健体、增强记忆的中药汤剂来保驾护航。我女儿的很多同学服了以后也觉得很好,现把此方写出来供焦虑导致睡眠差的考生参考,方子如下:

党参10克、当归10克、熟地10克、生白芍10克、川芎12克、三七粉6克(冲服)、灵芝30克、菟丝子10克、枳实6克、石菖蒲15克、丹参10克、炒枣仁30克、甘草3克。睡眠好则去炒枣仁。

另高考期间的饮食相当重要,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吃好,给孩子轻易改善伙食,结果导致肠胃炎等身体不适症状,极大地影响了高考成绩,前车之鉴,我们在高考两天恰恰吃她平时的饭菜,喝白开水,尽量感到高考和平常没什么两样。我女儿在整个高三期间没有生病是她成绩始终遥遥领先的重要原因。

帮孩子的未来规划一个看得到的方向

从成才的角度考虑,一个人只有做他感兴趣和擅长的专业才有可能做出一番成就;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也才对得起宝贵的生命。

我们从女儿初中毕业后就开始着手帮助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规划未来发展的专业方向。我们多次陪着她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校园里感受一流大学的文化底蕴,了解各个院系专业设置的情况和毕业去向,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规划方向。女儿在高一结束时便说服我们选择了文科,确定文理兼收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作为自己的高考目标。她未入大学便时常浏览北京大学的网站,并把加入只有省级状元和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才能进入的“民德营”社团写入自己的最高目标。她的座右铭是:民德营,我不会刻意追求,但我会尽力所为。每当她在遇到困难想退缩和身心疲惫松懈时就会看看自己的座右铭,以此鼓励自己再重新拿出奋斗的决心。

她早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带着目标学习就能让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买了《胡适选专业》等书籍指导她一定要选自己具备优势的专业和职业。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志向转化为孩子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

拓宽孩子的阅读面功夫在诗外

高考似乎只是围绕高中课本出题,事实上,大凡考入一流大学的考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博览群书,知识面相当宽广。无论是自主选拔录取考试还是高考试卷,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觅度都在逐年增加。如果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家长必须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目十行”和“十目一行”的阅读速度是孩子学习差距拉开的根本原因。

女儿虽然比同学小三岁参加高考,但她基于超强的阅读能力,高三很少开夜车。高一时,她迷上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等经济学书籍;高二时,她对《中国人史纲》《耶稣泥板圣经之谜》《达·芬奇密码》《别闹了,费曼先生》以及张爱玲和沈从文的书籍等都百看不厌;高三时,她对英文版的《人类的故事》和《全球通史》爱不释手。就是高考前夕,她每晚睡前都要看二十分左右的《传记》。看这些课外书似乎和高考脱节,但女儿在参加北京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考试和高考中都拿到了全省第一名的成绩。阅读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无论是婴幼儿时期还是青少年阶段。单拿写作文来说,家长总给孩子买一些如何写好作文的书籍,事实上,技巧性的道理十分钟便可知道,引人入胜、语言优美、情节跌宕起伏、结构完整、富有哲理等,关键问题在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读书破万卷,下笔才如有神”。这看上去是笨办法,其实是最好的途径。

杜绝“错误”培养应试能力

高考是孩子综合能力全方位的展示,应试能力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总不能让高校通过面试来录取一个个学生,如若取消高考将会导致更可十白的不公平。因此,我们在女儿高二以前,很少对孩子的成绩耿耿于怀,反而告诉孩子:考试就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考试打了满分,我们倒认为是“白考”了,因为花了时间没有发现问题。我们所做的事情是认真分析孩子的卷面,透过试卷剖析,知道女儿在哪些知识点上还存在空白、还不熟练,我们不关注她做得对的题。我们从不认为孩子在考试中会犯粗心的错误,而是把会做却做锗的题归为“不熟练”,并把她做错的题贴在门上,让她进进出出感受自己的“错误”,避免她让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在高考前一天,我们早早陪着孩子熟悉了考场,把考试需要带的准考证、身份证、文具等准备在一个袋子里,告诉孩子在没有考完最后一门之前,切不要和同学“对答案”。女儿一直用钢笔写字,关于墨水的颜色我们也考虑在内,黑色和卷面的颜色一致,不鲜明;蓝色又太扎眼;蓝黑墨水醒目而温和。当然,一手漂亮的字也是高考的敲门砖,女儿在高三前半年坚持每天都写一页字帖。考生估分和得分的些许差距,多半和字的整齐漂亮程度有关。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家庭培养孩子都有各自的特色,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都有各自的个性,以上只是我根据自己培养女儿的实际情况抒发的感叹,希望各位用心良苦的家长朋友看了上面的文字后,结合自己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才是。

瑟瑟秋风卷着黄叶在空中旋转,女儿已是大二的学生,但愿她的认真和努力在两年后再一次和成功邂逅……

上一篇:五大锦囊破解语文夺分密码 下一篇:瓦盆与茉莉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