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山水画学习中的临摹问题

时间:2022-09-29 07:01:56

谈谈山水画学习中的临摹问题

摘 要:山水画的学习不外乎三个阶段: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遍历古今,成就斐然的山水画大师皆由此路通幽。所谓师古人,即指临摹。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在临摹过程之中还存在一个对于笔墨与造型之间孰重孰轻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加探究。

关键词:山水画;临摹;笔墨;造型;传承;延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029-01

2010年12月,“回到写生”和“面对原典”两个油画展在北京展出。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潘玉良、罗工柳、詹建俊、靳尚谊等上世纪留欧、留苏画家以及艾轩、刘小东、陈文骥等当代中青年画家共百余人的写生和临摹作品,首次集中与公众见面。第一次以三代油画家今昔对比的形式,集中梳理了80年来中国油画家的写生史和临摹史,试图从油画创作的这两个基本点“寻源问道”,同时审视写生与临摹本身的美学问题。参与展览策划的陈丹青在谈及自己对油画创作中“写生”和“临摹”的看法时说:缺乏写生实践使中国绘画了无生气;忽视临摹就不能真正体悟经典。

油画尚且如此,这对以临摹为主要传承手段和发展基础的中国画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画的主要学习途径是通过临摹来完成的。陈丹青认为,从某种角度说,中国的美术史不啻是一部临摹史,代代在临摹、传承前辈的基础上生发、延展。

谢赫的“六法”之一“传移模写”中的“传”所指即为临摹。中国画所讲究的临摹即通常所说的“师古人”。“师古人”是以继承传统为主的。山水画自魏晋南北朝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到现在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历代画家的传承、发展,不仅在笔、墨、章法上积累了一套完整的、丰富的经验,而且表现方法也是极其丰富的,这对我们学习山水画的学生来说是有待于发掘的宝藏。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贾又福先生在其《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主导山水画室教学概要》一书中对临摹的意义如是说:最大限度地深入传统,以求最大限度地跳出传统。跳出不是背叛,是传统的延伸与发展,是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回归。所谓“入古者深,出古者远”。学习古人正是为了知古人之短长,从而扬长避短。

对于山水画传统经典作品的临摹学习面临这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许多画家对于这两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理解。关于学什么,我的理解是以学什么为主要目的,我的临摹学习有两个阶段。2008年之前,对于临摹的理解就是要将画临摹的画面整体造型的绝似,远观之以乱真为上。2008年之后,在曾先国先生的指导下,以笔墨之绝似为追求,不再纠结于外在造型的似与不似。此两者是临摹的两个方面,一为宏观,一为微观。两者兼得当然更好,但是在技巧不熟练的时候,两者兼顾是不可能的。这其中有个学习顺序的问题,好比我们从最初的呀呀学步到如今的健步如飞。临摹首先要解决的是最根本的笔墨问题。只有解决了笔墨问题,才有了临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去解决临得像的问题,才能最大程度的达到形神兼备。

临摹学习的重中之重在于笔墨的学习,这已是历代总结的定论。中国画的笔墨集中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是中国画优秀传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临摹便是继承这一优秀传统的主要手段。在临画前认真读画,临画时从古人立意出发,一笔一墨尽可能的体会把握,踏踏实实地学会各种笔法、墨法,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切实的体会到原作的高妙之处。才能真正的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才不会误入歧途。

对于如何学的问题,清人张式在《画谭》中主张,初学临时,忌与古迹离,离则失形;尤忌即,即则失神。不离不即,如射中鹄的,如晶照日火。明代沈颢在其所著《画尘》中说:临摹古人,不在对摹,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似而似,不容思议。

有一句评论家常用的话:“遍临百家”误导了很多人。山水画临摹学习中要先专而后博,最忌朝三暮四,浅尝辄止。同样在清代沈宗赛《芥舟学画编》说:“初学时,则必欲求其绝相似,而几可以乱真者为贵。盖古人见法处,用意处,极用意而若不经意处,都于临摹时,一一得之于腕下。”可见要专注于一家,才能真正学到东西。“遍临百家”我的体会应该是一家为基础的遍临百家。打好一家的基础后就需要从各家各方面取得营养。如黄宾虹的画,整体看来,自是黄宾虹的风貌,而仔细分析,又有元四家的笔法,所以他的画中,有着丰富深厚的内涵的东西。但是这个也只能是在将一家一法熟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之后才做的事。

临摹的方法在山水画的学习过程中是多姿多彩的。传统赋予临摹以无限生机。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艺术内涵许多都是从临摹中承传乃至生发。因为我们通过临摹,不只是掌握一点表面的技法,艺术作品要想达到一种理想的创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必须通过对艺术实践经验的长期积累。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训练之后,虽然对笔墨等有了一些了解,但临摹品毕竟不是自己的作品,这并不是我们画山水画的目的所在,这只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临摹给山水画的写生创造了条件。所以,到自然中去积累素材,才有可能画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贾又福.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主导山水画室教学概要.

[2]潘天寿.潘天寿谈艺录.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

上一篇:云南少数民族饰品艺术之美 下一篇:小动作也有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