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游戏自由创设游戏精神

时间:2022-09-29 06:45:35

彰显游戏自由创设游戏精神

[摘要]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能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发展,成为游戏的主人。要真正发挥自主性游戏的作用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指导方法,发挥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特殊作用。

[关键词]幼儿游戏;指导策略;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32-02

[作者简介]经光霞(1971―),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南京市宝善幼儿园教师,一级教师。

自主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自由开展、自发交流的积极游戏过程,并在游戏中获得快乐。《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自主游戏正是幼儿获取经验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获得发展。

一、通过环境渗透实施有效指导

自主性游戏虽然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活动,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依然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通过环境来发挥教师隐性指导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到幼儿自主性游戏中。

(一)利用图形标志来规范幼儿游戏行为

图形标志可以起到规范幼儿游戏行为的作用,它能提醒幼儿在游戏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告诉幼儿游戏该怎么玩等。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按照图形标志的指示,让自己的游戏行为更加符合游戏所要达到的目标。利用幼儿熟悉的一些形象设计的图形标志,能够减少幼儿与同伴之间、与区域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能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规范幼儿行为。教师可以发挥活动区内的桌椅、玩具橱、地垫等实物的作用,根据游戏需要将活动室划分成各个区域,帮助幼儿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场地内自主选择游戏。

幼儿模仿角色游戏可让其社会获得发展,而角色标志可以让幼儿有一定的角色意识,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深化了游戏主题,丰富了游戏情节,促进了幼儿游戏的发展。

(二)利用游戏材料来激发幼儿的积极行为

在游戏时,受知识经验与能力的影响,幼儿会受到材料自身特性的制约。单一的游戏材料会限制游戏情节的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让他们通过自主操作与材料形成互动,并通过不同的材料进行替代和想象,促进幼儿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利用场地设置来影响幼儿游戏行为

在考虑游戏场地时,首先要选一些开放的地方作为游戏场地,满足幼儿与同伴和环境互动的需要,也要适当设置一些封闭空间,让一些幼儿独处的需求获得满足。这两个场地之间要有明确的分界。固定区域是静态的区域,通常在活动室的某个地方,不需要变动。但是如果所有游戏场地都是固定不变的,就会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交往行为。可以设置一些动态的活动区域,提供一些可以流动的玩具材料,让幼儿通过与其他区域同伴的交流互动,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丰富的经验,游戏内容和情节也会发生各种变化,但有时仍会出现幼儿对教师设置的游戏区域不感兴趣的现象。因此,在场地设置时,教师也要考虑在活动室开辟出一两块地方作为游戏的备用区域,准备一些大的收纳箱,放上平时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废旧纸箱、饮料瓶、各种包装盒等,在游戏进行时,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适时需要来进行选择。

二、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选择适当时机介入指导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则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而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游戏,才能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教师应观察游戏的内容和环节,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能力,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情况等。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及游戏材料,来积极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一)游戏过程的观察

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全面扫描观察,把握幼儿游戏动态,然后重点对某一游戏过程进行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再进行有效指导。

(二)游戏参与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要全面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对幼儿的行为有一个基本了解,适时把握介入时机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和幼儿共同游戏给幼儿提供榜样示范作用,与幼儿互动,对其进行指导。

教师也可以通过提供材料来深化游戏主题。通过观察,教师了解到幼儿的真实需求后,可提供一些废旧包装盒、饮料瓶或者自己制作的游戏半成品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幼儿进行选择替代。这一方面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让游戏得以顺利地开展下去,另一方面辅助材料也会丰富游戏内容,完善幼儿经验,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运用建议、鼓励、邀请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指导。

三、通过交流分享建构幼儿经验

幼儿通过游戏,可以获得许多丰富的体验和感受。游戏结束后,教师如果不帮助幼儿整理在游戏中得到的经验,幼儿就没有办法真正从游戏中获得知识,所以游戏结束后的交流分享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可以针对游戏中出现的一些共性和个性问题,让幼儿进行讨论,使幼儿在自己原有的经验上建构新的知识。这样既可以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游戏中的情绪情感,又可以帮助幼儿在对话、交流中将自己获得的零散经验整体化,从而建构新的知识经验。

(一)经验整理

幼儿的游戏行为反映了其对社会的态度和理解,教师应帮助幼儿把游戏中收获的零散经验整体化,对幼儿单一的点状经验进行串联,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互相学习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二)经验提升

在游戏中,幼儿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反映其对事物的理解的,对待同一件事情,每个幼儿的态度和方法是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游戏中才会出现冲突和矛盾,但他们并不知道事情的原因所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升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讨论,让其在讨论中了解各自的区别,学习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对待并解决游戏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从而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我应该怎样做”。这样既有助于幼儿提升已有的经验,也有助于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经验交流

幼儿可以通过自主游戏和同伴间相互学习获取一些知识经验。教师是游戏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在游戏中获得的相关经验,通过师幼、幼幼、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来学习,交流环节可以让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来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对于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在同一情景中通过交流讨论来学习彼此的经验,这不仅能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能节省教师重复指导的时间和精力,达到比较好的指导效果。

总之,幼儿自主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让自主游戏更为有效地开展。教师应尊重、理解每一个幼儿,发挥每一位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EB/OL].2012-10-16.http:///xue_qian_779/20121016/t20121016_856526.shtml.

[2]邱学青.幼儿园自主性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J].幼儿教育,2004(6).

上一篇:教师的眼 学生的眼 下一篇:L’individualisme chez Eileen Chang vu 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