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29 06:39:26

解析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施工技术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工程和后浇带工程是最重要的施工工序,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文章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土及后浇带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人们除了对特殊造型和特殊功能的建筑工程有了更多期待,也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混凝土工程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环节,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投入使用后的使用性能。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后浇带施工技术已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施工质量非常有必要。

1.混凝土工程施工

1.1施工准备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检查模板内是否有垃圾、土块,钢筋上是否有污迹,如果有,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污迹都清除干净;查看钢筋是否铺垫水泥砂浆垫块,有未垫好。如果模板为木模板,则应在木板上洒水,保持模板湿润,柱子模板内的杂物和积水都清除干净后可将清理口封闭。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组织相关实验小组和监理小组鉴定将投入使用混凝土的和易性、塌落度和配合比,并及时将实验结果传达给混凝土搅拌站,根据结果和施工变化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做出合理调整,使混凝土的塌落度更加符合工程要求。

1.2混凝土运输

为了使混凝土能够直接泵送到浇筑地点,可根据工程现场的特点和具体条件配置泵送管道,管道可按照建筑长度的方向布置,然后随着楼高的逐渐增加,管道的布置应垂直于建筑物,但不应将管道支承在钢筋、模板或构件上,以免破坏主体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当使用运输机械运输混凝土的时候,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流失或初凝的情况,保证混凝土塌落度。如果混凝土运至浇筑现场后出现离析现象,应进行第二次拌合。从混凝土运输到结束浇筑所持续的时间必须在相关规范规定范围内。

1.3混凝土浇筑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部位包括柱、梁、板、楼梯等。对于柱的混凝土浇筑,在浇筑前应先填适当厚度且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匹配的砂浆;若分层浇筑,每层的浇筑厚度最好不超过50cm,分层捣浇,在捣浇的时候应避免用力过大而破坏结构中的钢筋或预留件。柱高在3m之内,可从柱顶开始直接向下浇筑,当柱高超过3m,应分段浇筑,并用模板将浇筑部位封闭起来,每段的浇筑长度不应大于2m;柱的浇筑应一次成功,如果梁板与柱整体浇筑,要待柱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梁板的混凝土浇筑。对于梁、板混凝土浇筑,应同时浇筑梁、板,浇筑梁的时候,可根据梁的高度分层浇筑,当浇筑到板底部位时,可与板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如果梁柱节点的钢筋比较密集,应采用由强度等级相同的小粒径石子拌合而成的混凝土进行浇筑,然后用振捣棒振捣;板的混凝土浇筑厚度应大于板的实际厚度,振捣工具采用平板振捣器,浇筑完毕后,用抹子将混凝土抹平;浇筑楼板的时候应沿次梁方向进行,在次梁中间预留垂直于板面的施工缝,避免留斜槎。楼梯混凝土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即先浇筑底板,再与踏步一起,不断顺着楼梯段向上前进,连续进行。

2.后浇带工程施工

2.1后浇带的功能作用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主要作用是解决沉降差、减少温度收缩对结构的影响。首先,后浇带能将高层建筑与裙房的结构和基础暂时分开,当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已完成了一半以上的沉降量,之后再浇筑连接部分上的混凝土,将高层建筑和裙房连接成整体,这样能够有效解决沉降差。其次,新浇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出现收缩,收缩持续时间大约为1―2个月,但是在此期间,温度是时刻变化着的,其对已建成结构的影响也是经常的,如果结构变形受到约束,在结构内部就会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这些温度应力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而设置后浇带使得混凝土能够在结构中自由收缩,不仅较小了收缩应力,也使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大大提高,从而增加了结构对温度变化的应对能力。

2.2后浇带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通常情况下,后浇带的浇筑应在高层建筑和裙楼结构与基础完成沉降后进行,混凝土应选用由膨胀混凝土配置的或是由普通水泥添加适量的外加剂配置的无收缩混凝土,搅拌混凝土的时候可加入适量的早强减水剂,以提高后混凝土强度。在浇筑之前,应严格按照施工和设计图纸要求预设模板,如果采用的是钢丝网模板,必须保证钢丝网上钢丝规格、粗细的统一,确保模板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施工质量要求;之后,应检查裂缝中是否有杂物或积水,钢筋是否有锈迹,对其予以清除后可洒水保持后浇带构件的湿润。

2.3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浇筑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要合理确定浇筑厚度,避免因浇筑厚度过大而使模板的侧压力增大,出现尺寸偏差;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时候,如果需要分层浇筑,则要特别注意分层浇筑厚度和振捣工具与钢丝网的距离,避免距离过近或振捣动作过重破坏钢丝网,防止水泥浆的流失;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初凝后,可用高压水冲洗混凝土,直至露出骨料,然后将钢丝网冲洗干净。如果后浇带的主要功能是调节混凝土收缩变形,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可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时间后进行,如果后浇带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主体结构沉降,在结构沉降控制在设计规定范围内即主体结构封顶后方可进行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

后浇带浇筑应选择合适的温度,浇筑温度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浇筑温度,一般为10℃,只有温度达到热力学膨胀和收缩的最佳结合点,新旧混凝土才能更好结合。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24h应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洒水湿润,等到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在12h之内进行覆盖养护,防止混凝土出现干裂,最佳养护时间为早上或傍晚。当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可根据现场条件和施工特点自下而上逐级拆除模板。

需注意的问题是,在后浇带未进行封闭前,不能拆除模板,后浇带附近范围不能堆放施工设施、材料等,同时要在后浇带两侧和周围做好支护体系,以免影响结构安全;在后浇带空置期间,要做好封闭措施,防止杂物、积水进入后浇带;对于后浇带的养护方法,最好采用蓄水养护。

3.结语

总之,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的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连接性,关系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必须根据施工现场和施工队伍的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采取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整体性和实用性,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目标,从而为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新建.浅议建筑工程混凝土及后浇带工程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3,22(10):79-80.

[2]夏全胜.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19(7):105.

[3]刘桢.对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68(33):12-14.

[4]崔先斌.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41(31):155-156.

上一篇:合理利用园林植物 营造丰富多彩景观空间 下一篇:房屋建筑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