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

时间:2022-09-29 06:18:17

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

【摘 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提问不但可以增加师生之间信息的互动,同时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大量无效的提问不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反而会降低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提问环节的科学有效至关重要。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着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希望能够为有效课堂提问的实现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思维

如今,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去“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普遍,然而,随之而来的“满堂问”的现象却越来越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的最直接的途径,通过提问,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然而,由于缺乏技巧性,很多教师容易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出现“满堂问”,使得提问无法发挥有效的功能。由于提问过多,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把握提问的技巧,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提问要目的明确

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在这四十五分钟里每一分钟都异常宝贵,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的时候,每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得每个问题都要发挥效用,切不可随心所欲的提问而浪费课堂时间。例如,为了教授学生如何画平行四边形,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和对角线几方面进行提问,从而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平行四边形具有的一系列特征,从而学会画平行四边形。

二、提问要把握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往往具有这么几个功能,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重难点、总结知识点等,对应这几个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往往会集中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么几个时间段,课前的提问可以起到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课中的提问往往可以使得学生对于所学习的新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而课后的提问则可以起到巩固知识、总结知识的作用。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提问的时机,发挥提问的功能。例如,为了引起学生对于“圆的概念”的兴趣,我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大街上跑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圆形的”,学生回答,“如果我们把车轮设计成三角形、四边形或者多边形,大家想一想大街上的车子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同学们听了以后纷纷笑了起来,很多学生说道:“如果是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之类的车轮,车子就无法滚动了。”“如果把车轮设计成椭圆形的可以滚动吗?”“可以滚动,但是车子就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为什么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呢?”教师再接着追问,学生在思考了一段时间以后得出结论:“因为圆形的车轮上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因此,不会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就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不知不觉地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得出了圆的定义。

三、提问要注意把握度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一个问题抛出来往往会使得班级中的学生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教师的提问之所以无法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这与教师提问时没有把握准确的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有效的提问既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度,又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梯度。在提问的过程中,所提问的问题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难,而是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得所提的问题既不会超过学生的能力范围,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思考行为,这样所提的问题才能行之有效。另外,教师所提的问题还要注意梯度,所设置的问题要注意由浅入深,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授“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这个规律的时候,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具有层次性的问题:(1)过一点可以画几个圆?(2)过两点可以画几个圆?(3)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能够画几个圆?能否确定所画圆的圆心?就这样,在层层的提问过程中,学生逐渐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四、把问题同动手操作相结合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都是由于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样,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尝试着把问题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问题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动手机会,增强他们对于知识的兴趣。例如,为了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我就在上课的时候准备了很多长短不一的木棒,然后从中任意抽出三个进行组合来组成三角形,结果发现,有的三个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而有的则无法组成,这时候,我就开始提问:“满足什么条件的三根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而学生就可以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寻求答案,得出结论: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在课堂教学中,几个有效的问题往往能够迅速点燃学生求知的热情,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可以说,提问技巧也是反映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特征,结合着本班学生的实际,科学的设计提问环节,努力通过有效的提问来提升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国新.浅析初中数学探索性问题[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9年第06期

[2]王晓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提问[J].青年文学家,2009年10期

[3]王春英.初中数学教师提问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初中版),2011年第10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鹤城中学)

上一篇:浅谈如何上好物理的“第一课” 下一篇:农村初中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