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9-29 05:58:28

关于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思考

(柳河县环境保护局,吉林 柳河 135000)

摘要:农村环保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文章通过调研柳河县农村居民饮用水、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养殖业、农业面源等污染现状,从而掌握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情况,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和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保;工业;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对策

1 自然环境

柳河县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幅员面积3349平方公里,位于东经125°17′-126°34′,北纬41°53′-42°35′之间。水资源丰富,有大小60余条,主要分布在一统河、三统河、哈泥河三大流域。除哈泥河属鸭绿江水系一级支流浑江外,其他河流均属松花江水系一级支流辉发河。

2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2.1 饮用水情况

全县只有一个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柳河水库。柳河水库是一座以柳河县城镇供水为主,灌溉、养鱼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其控制流域面积47.6km2,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43.3km2,二级保护区面积4.3km2,总库容1079万m2,日供水1.2万m3,供柳河镇8万人口饮用。多年来,由于受到周边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粪便等污染比较严重,该库水质一直处于Ⅳ类甚至Ⅴ类,高锰酸盐指数高达10.21mg/L,总磷、总氮严重超标,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

全县农村饮用水类型主要为地下水、泉水和地表水,共有490个村屯为集中供水。自2000年以来,农村自来水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正在逐年解决,到目前为止已改造203个村屯的饮用水源,服务人口达到13.36万人,还有287个村屯的饮用水源需要改造,人口为14万人,这些村屯的饮水安全尚未得到保障。

2.2 工业污染情况

柳河县各乡镇有工业企业521个,主要有采矿和选矿业、木材加工、建筑业、粮食烘干等产业,以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高科技含量比较低,特别是采矿和选矿业污染防治不完善,尾矿坝建设不规范,废水和噪声污染较严重,农民反映比较强烈。各乡镇的取暖锅炉大部分没有除尘设施,煤烟污染比较突出。餐饮服务业没有净化装置和污染防治设施,造成污染物直排。粮食烘干企业锅炉产生的烟尘和噪声污染较为严重,基本没有环保治理措施;粮食加工业分布较广,粉尘和噪声污染比较突出。

2.3 农业面源污染情况

畜禽养殖业现状。全县有养殖小区200多个,这些小区都没有办理环评手续,主要是因为未达到规模化养殖,其粪便处理主要采取堆肥发酵,直接还田的方式进行利用。规模化养殖场24个,进行污染治理的有3个,畜禽粪便集中处理率60%,综合利用率92%。粪便主要采取沼气发酵、初级有机肥加工、粪液分离等措施。

农田污染现状。全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约8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主要用于烧柴、牲畜饲料、粉碎还田、堆肥、过腹还田等。每年春季,农村秸秆焚烧现象比较严重。全县农膜覆盖耕地约2万亩,农膜用量约120吨,地膜回收率只有20%左右,白色污染比较严重。

3 环保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农村群众饮用水安全堪忧

全县490个村屯,只完成了203个村屯的自来水改造,余下村屯的村民饮水安全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他们的饮用水源仍然受生活污水、农业面源、人畜粪便等污染。

3.2 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严重

笔者在柳河县农村看到,大部分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健全,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在村屯,可以看到,柴草乱堆、污水乱泼、生活垃圾倾倒在道路两侧,河沟渠畔各种垃圾随处可见。

3.3 招商引资导致工业污染下乡进村

柳河县地处丘陵地带,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据统计,由于各乡镇加快招商引资,全县涉矿企业已达到30余家,利益的驱使导致乱采乱挖现象日趋严重。由于许多企业工艺落后,生产技术粗放落后,导致河流受到污染,如亨通镇铅冶炼项目、圣水镇糠醛项目、驼腰岭镇塑料颗粒生产项目等,都对当地环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3.4 毁林加剧损害生态环境

笔者调查了解到,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清洁能源在乡村推广缓慢,山区村民仍旧沿袭烧木头及枝杈的习惯,因而导致乱砍乱伐现象。另外,受金钱驱动,毁林开荒现象仍得不到制止,植被破坏严重,造成水土流失面积逐年扩增。

4 对策与建议

4.1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县乡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项目建设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扎实落实区域环境保护责任。要明确项目建设单位的环保责任,对各个责任主体实施严格考核、奖罚。各乡镇政府要制定村屯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环保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环保、国土、工商、公安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共同搞好农村环境监管工作。

4.2 逐步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县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农村环保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加强一统河、三统河重点流域和柳河水库水源地的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相关部门都应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开展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无化、多种类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农村环保公益事业的投入,开展村屯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垃圾、畜禽粪便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扎实有效做好水源地保护、强化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4.3 加大环保宣教和执法力度

环保部门要会同广电、网络等传媒开展生动、形象的环保宣传教育,使群众树立“保护环境就是惠及自身生存,更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观念。同时,宣传推广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在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生产技术革新,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清洁生产。推行在农村建立环境保护监管机构,通过公开招考,选聘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使农村环保工作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作者简介:杨丽华(1974-),女,就职于柳河县环境保护局,研究方向:农村环保与生态建设。

上一篇:关于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